「打差評遭威脅」應建立處罰機制

西安創業大學生小何在淘寶購物時與商家發生不快後投訴了商家,為自己引來麻煩,商家先是打電話、短信辱罵威脅,而後兩名操著南方口音的男女找到小何公司所在地,上門要求撤銷投訴。小何第一時間向淘寶客服反饋,淘寶回覆稱,勸誡商家,依規作出處罰。網友們表示,商家做法欠妥,希望淘寶作為負有監督責任的交易平臺,應切實負起責任。淘寶客服表示將進行核實後作出相應處理。(7月1日《華商報》)

消費者給商家打差評,卻惹來一身麻煩,不僅被商家電話、短信辱罵威脅,還遭遇上門要求撤銷差評的惡劣行為,真是令人難以想象,一個差評居然影響這麼大。如果商家認為差評過分,可以與消費者協商解決,或向客服申訴,提交相關證據要求撤銷差評,但如此辱罵、威脅、上門騷擾等,不僅涉嫌違法行為,亦容易激化矛盾衝突,不利於事件的解決。

評價模式為電商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將評估商品和質量的話語權交到消費者手中,讓消費者來評判商家,給其他消費者提供購物參考指標。由於平臺將好評率與商家的信譽度掛鉤,並關聯到商品推薦、排名等,導致評價成為一個重要指標,顯然差評對商家的影響很大,會令商家的展示效果和銷量受到衝擊。而且,還有“職業差評師”的攪局,將差評當成敲詐勒索商家的工具,亦令商家對差評極為敏感,往往用懷疑的眼光看待買家。

近年來,因消費者打差評引起的商家報復事件屢屢上演。除了常規的通過電話、短信、郵件等,進行辱罵、騷擾、威脅,還有上門纏擾、威脅、毆打,甚或有商家給消費者寄送磚頭、刀具、壽衣、輓聯、大便等物品,以恐嚇、噁心消費者,試圖逼迫消費者撤銷差評。而且,之前還發生過商家上門將消費者殺害的極端惡性案例,讓人不甚惶恐,網購打差評居然會遭遇如此嚴重後果,消費安全如何才能得到保障?

從消費投訴環節來看,在遭遇消費糾紛或商家威脅時,消費者可以尋求平臺客服的幫助,提交相關證據,由後者根據情況給予商家相應處罰。這是合理的投訴途徑,也是平臺應承擔的管理責任,可在現實中,面對商家的惡劣行為時,平臺客服的應對較為遲滯,處罰力度難以令人滿意。在報警時也會遭遇接警的高門檻,警方往往要求具備各種條件才介入,無法在第一時間遏制商家的非理性行為,甚或一再拖延而釀出悲劇。

事實上,不僅淘寶購物打差評會引發商家糾紛、威脅,在外賣、快遞、網約車等領域,也上演著類似場景。而且,目前“刷好評”的行為非常氾濫,還有僱水軍打差評攻擊競爭對手,甚至成為一門生意,令好評率的可信度大幅下降。種種現象說明,評價模式需要進一步完善,堵上虛假評價漏洞,打擊“職業差評師”,恢復好評率的真實性,讓其發揮評估商品和服務的功能。同時,簡化投訴流程,提高違規懲罰力度,確保消費投訴渠道暢通無阻,迫使商家將重心放在提升商品和服務質量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