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楊濤詳解浙江移動NFV電信雲樣板點:「無雲化,不5G」

文/黃海峰

5G SA標準6月中旬凍結,運營商均在加速5G試商用進程。但由於雲化核心網是網絡升級到5G SA架構的必要條件,因此運營商必須對雲化核心網準備充分。一直力推5G業務的中國移動,很早就在全國各地推進雲化網絡轉型試點探索。

幾年後的今天,中國移動雲化網絡迎來規模商用部署的曙光。這是因為,在6月27日,中國移動浙江公司攜手華為發佈了全球首個“三層解耦NFV電信雲樣板點”。

據悉,該NFV樣板點開創了多個第一:一方面是全球首個承載主流異廠家網元的三層解耦電信雲平臺,不只是常見的軟件和硬件解耦,還包括軟件內部的解耦;另一方面是全球首個獨家商用並對接多廠商VNF的MANO管理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奠定規模商用基礎。

該樣板點獲得高度肯定。中國移動副總裁董昕就點評說,雙方在浙江的試點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下一步將加速電信雲建設。如此看來,此次樣板點意義重大,為運營商的電信雲規模商用部署提供了一手經驗,標誌著雲化網絡商用步入快車道。

但是,很多人疑惑,中國移動與華為為何要推電信雲樣板點?雙方是如何解決挑戰,打造出這樣領先的樣板點?將給中國移動自身以及通信行業格局帶來哪些影響?

為何要推三層解耦電信雲網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隨著VoLTE和NB-IoT等業務的規模發展、5G商業進程在不斷提速,各個運營商均在推動NFV(網絡功能虛擬化)雲化網絡進程。“不雲化,無5G。”華為中國區MKT部長楊濤表示,NFV電信雲網絡是中國移動承載5G業務,特別是B2B行業應用的基礎性條件,因此勢在必行。

華為楊濤詳解浙江移動NFV電信雲樣板點:“無雲化,不5G”

儘管運營商對NFV投入巨大,但始終未見大規模商用。楊濤介紹,NFV的概念提出至今已經5年多,但此前的NFV強調的是業務軟件和硬件平臺的分離,也就是採用虛擬化的技術將傳統電信業務軟件加載於通用IT設備上。這個階段可以稱之為“繼承”,雖然實現了通用硬件與電信軟件的分離,但解耦的並不徹底,於是出現了一個個的“軟煙囪”,系統的敏捷性和高效性沒有充分提升。

而網絡架構的三層解耦,被各企業和專家認可。“全解耦”(又稱三層解耦),不僅是業務層、Cloud OS層以及COTS層的解耦,業務軟件內部也實現瞭解耦——數據、業務邏輯以及LB(LoadBalance負載均衡)實現分離。因此這個階段的特點是“重構”,業務軟件的重構。

“網絡從‘繼承’到‘重構’,是質的躍遷。因為網絡資源得以充分池化和利用,同時業務的敏捷性和彈性真正得到彰顯。”楊濤介紹。可見,三層解耦的電信雲網絡是更為正確的選擇。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楊濤解釋說,三層解耦架構在提升系統敏捷性和資源利用效率方面雖然效果顯著,但是也提升了系統的複雜度,給部署、運維、成本控制都帶來了較大的挑戰。

只有想辦法將這些問題解決,電信雲架構的商用才能成功。

浙江樣板點解決四方面落地挑戰

在此背景下,我們再研究中國移動在浙江的樣板點,就會發現該樣板點是電信雲商用的“里程碑”,因為它第一次實現了“三層解耦”。

楊濤從效率與開放性平衡、自動化運維、可靠性保障、系統集成等四個方面,解釋了此次能夠解決網絡雲化落地挑戰、實現領先的原因。

第一,在效率與開放性的平衡方面,三層解耦帶來的開放性,雖然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開放性的隱形成本是效率的下降,系統中不同廠家與品牌的軟硬件模塊越多,系統效率就越可能受限,如何尋找到開放性與效率的平衡點是電信雲化急需解決的難題。

從浙江樣板點來看,I層和業務層都不適宜“無限開放”,同樣,在業務層面,同一個業務內部也不建議採用不同廠家的虛擬網元。

第二,在自動化運維方面,三層解耦架構下,底層硬件、雲操作系統以及上層業務網元,都將來自不同的廠商。不同的設備型號、軟件版本需要統一維護和管理。如果延用過去“煙囪式”的運維方式。隨著系統規模的擴大,維護工作量和維護成本將呈幾何級數上升。面對這一問題,電信雲必須具備高度自動化的運維能力才能解決。

在浙江樣板點,華為的MANO作為全球首個獨家落地商用的電信雲管理平臺,成功對接多廠家軟硬件模塊,實現了“統一管理”。同時,提供適配運營商組織的分權分域的統一入口,方便運維。

第三,在可靠性保障方面,由只有三個“9”的IT設備承載CT業務,導致網絡可靠性如何保障是一大難題。單純從硬件層面或者軟件層面都不能很好的解決可靠性問題,電信雲的可靠性一定要靠“系統之力”來實現。

浙江樣板點採用了針對解耦後的各層分別應用各自的可靠性解決方案,並且方案之間形成互補,從而最終提升系統可靠性:實現應用層會話“0”中斷和硬件資源永遠可用。

第四,在系統集成方面,電信雲部署的另一個挑戰是系統集成。系統集成方既要有IT部署經驗,更要懂得運營商電信業務的屬性和運營,國內外的實踐經驗表明,這種跨界的能力一般的廠商是難以具備的。華為恰恰是少數擁有IT和CT能力與經驗的企業。

從楊濤的講解可以看出,華為與浙江移動推出的NFV樣板點可以比較完美解決運營商雲化網絡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讓雲化網絡變得更具操作性。

華為楊濤詳解浙江移動NFV電信雲樣板點:“無雲化,不5G”

為何是中國移動與華為率先打造?

寫到這裡很多人就要問,既然方向明確、各地都在推動,為何浙江移動和華為的進度走在試點省份前列?

通過楊濤的介紹,我們可以發現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浙江移動一直重視技術創新,在TD-LTE、VoLTE等多個網絡發展上走在前列,願意推動網絡的領先發展。

第二個原因是雙方明確的佈局。據悉,自2015年起,浙江移動聯合華為等合作伙伴展開雲化網絡轉型現網試點工作,經過三個階段,以“少、精、深”為原則,以VoLTE業務為切入點,逐步完成雲化網絡商用各項關鍵技術驗證、流程優化、人才培養和生態構建工作。

談及浙江試點的三個階段據,楊濤介紹,第一個階段,雙方重點在NFV基礎技術驗證,包括三層解耦的電信雲架構驗證,多網元共平臺部署實現等,為推進核心網NFV化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個階段,雙方聚焦NFV運維保障體系探索與流程建設,梳理出從網絡規劃建設、分析設計、業務測試、業務加載、運維優化到業務下線的電信雲全生命週期六大環節,構建電信雲集成工作臺、電信雲運管兩大平臺,並率先完成小業務平臺的試商用。

第三個階段,雙方將在2019年啟動,主要關注NFV大規模商用後依託網絡敏捷開放,支撐5G業務發展與業務創新。

第三個原因是華為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和自動化的測試工具。在面對如何確保運營商業敏捷、降低成本、提升部署和運維效率等問題時,華為提供各個先進的工具,著眼於“業務和商業模式”,為電信雲規模商用構建了一個可參考可借鑑的商用案例。

華為讓部署更加敏捷。NFV樣板點藉助華為自動化部署和測試工具,可顯著提升雲平臺、業務的部署和測試效率。

比如“一機雙號”和“固網彩鈴”等業務。

在傳統情況下,這些小業務開通方式往往需要2個月時間,通過華為統一的NFVO+,可以有效管理數量眾多的第三方“小業務”的快速開通,讓業務的開通變為自動化部署方式,開通時間縮減到1小時。

即便是第三方“大業務”,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快速部署,並且華為的測試平臺還可以在線完成業務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測試,並輸出相應的評估報告,使得後續的優化工作有的放矢。

華為讓運維更加高效。三層解耦架構下的運維面臨嚴峻挑戰。跨廠家、跨業務的統一承載和管理,給故障的定位、排除帶來更大困難,強有力的運維管理平臺是決定電信雲成敗的關鍵。

為此,華為提供了一系列自動化管理工具,包括系統故障KPI監控和恢復、跨層告警關聯和根因分析以及IP拓撲可視化下的IP故障定位等等。這些工具讓運維效率提升、難度降低。除此之外,華為分佈式軟件架構設計,給自動化擴縮容和故障遷移創造了條件,資源利用效率有效提升,同時從業務層面強化了系統的可靠性。

此外,華為還實現軟性的解決方案提升。NFV樣板點對電信雲統一部署的集成流程標準化、電信云云管portal、機房設計、可用性測試以及電信雲運維的組織架構適配和人員能力模型進行了開拓性的探索和固化,這些軟性的解決方案提升是電信雲規模商用不可或缺的要件。

當然,華為也擁有豐富的經驗。目前,華為在全球已獲得超400個雲化網絡商用部署合同,佔全球總合同數的67%,多張網絡用戶數超1000萬。

NFV樣板點將為行業帶來什麼?

據悉,早在2017年在領域內影響力最大的SDN NFV世界大會上,浙江移動聯合華為打造的樣板點,憑藉NFV網絡運維自動化、智能化平臺(NFVO+)和“一機雙號”業務,成功斬獲“最佳新型自動化與管理”“最佳雲服務”雙料大獎。

在談到此次浙江樣板點將會為業界帶來什麼的話題時,楊濤表示,隨著5G商用的臨近,電信雲規模商用的節奏加快。雙方藉助打造浙江樣板點的形式,將已獲取的經驗和方案固化,並進一步實現從1到N的複製,以加快電信網絡雲化。

與此同時,基於浙江移動電信雲平臺,浙江移動與華為在5G試點中,已完成NSA的架構驗證,並計劃在2018年年底啟動升級到SA架構。我們相信,該樣板點的發佈,將更好地幫助運營商5G等業務發展,實現企業轉型,也為消費者帶去更多精彩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