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核聚變成功了,一度電一毛錢不到,會對各行業有什麼樣的影響?

liu_uil

在開頭統一回復噴子幾句話:你們太聰明瞭,知道核聚變成功也不可能降電費,而且你們早就從三峽看出來了。可是這跟題目有半毛錢關係?

對,發展核聚變、水電、風電也沒用,反正也不會降電費;發展高鐵也沒用,反正票價貴;發展大飛機也沒用,你也坐不起;修橋鋪路都沒用,誰讓高速還在收費的?你聰明的都不行了,人家還沒幹出來什麼,你就早就知道沒用了。

這麼一看,是不是你早就知道讀書、努力反正也比不過富二代所以就乾脆自暴自棄做個只能在網上信口開河、胡亂噴人的鍵盤俠?

最後,歡迎有對號入座、承認自己是個文盲外加噴子的,我一點兒不介意拖黑加舉報。

--------------下面是正文------------------

我們先不要去想,核聚變怎麼才能夠成功、成功之後核聚變發電的成本到底有多低,僅僅去假設,某一天核聚變能或者其他某種能源可以替代傳統的化學能源、讓能源價格降到幾乎為零的時候,可能發生的那些事情。

首先要說的是,如果只是說能源價格下降對於各個行業直接產生的影響,其實是比較小的。我在網上查到了一些資料,比如說鋼鐵生產中,電力成本只佔到了全部成本的5%~6%;一家輪胎公司表示,自己的生產成本里50%~55%都是能源成本。所以隨著能源價格的下降,這些企業的產品價格會降低,但是不會達到爛便宜的地步。

但是,能源價格的降低會誕生很多新興的工業,並且改造舊工業的生產技術和流程。從而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

原先的制氫,或者海水淡化企業,因為能源成本居高不下,所以難以大規模量產,現在因為能源一分錢不用,那就拼命生產就好了。這樣,我們也許可以看到一年全世界的液氫產量達到數十億噸以替代石油,而每天海水淡化廠生產的淡水不是進入自來水管道而是直接匯入人造河流、由水泵驅動,由海邊流向內陸、並且深刻改變某些內陸乾旱地區的生態氣候(到時候中國出現東水西送工程也說不定);

原本的金屬冶煉、或者與合成工藝相關的工業部門,因為要考慮能源成本,所以很多耗能的工藝方法不能採用,現在隨便用沒有關係。甚至於有朝一日,我們可以看到,我們能夠用最簡單的原材料去合成我們任何想要的東西;

人們可能對汽油、天然氣甚至於現在大熱的可燃冰不感興趣了,轉而關心氫氣的製備和存儲,而那些原本靠汽油才能夠驅動的汽車,人們可能要改成用氫氣驅動了,所以相關的能源產業和工業部門會發生鉅變;

更加令人激動的是,人類可能第一次發現,其實火箭這種東西往太空送東西速度太慢了,因為一艘火箭一次能夠帶的燃料太少,就好像對於有些人來說,錢不是問題,但是奈何包太小、放不了那麼多錢。所以造一枚小火箭,還不如直接造一臺太空電梯。

總之,這些想象是很有意思的,而實際上,人類每一次對能源利用能力的增強,都意味著一次科技、工業、生活的全面革新。從煤、電到核能,無一不是在深刻變革我們的生活。當然,在進步的路上肯定會有來自科學技術、安全、政治等等很多因素的阻礙,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利用科學的發展去改變我們的生活。


SilentTurbine

許多社會、政治、資源和環境問題實際上都是偽裝的權力問題。 廉價、充足、無汙染的能源解決了許多以前難以解決的問題。

如果核聚變的能源兌現了廉價、充足的能源的承諾, 那麼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會改變。

地緣政治的變化。 由於不需要大量進口石油, 世界各地(尤其是中東)的許多政治和軍事災難從此變得無關緊要。 目前, 影響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一個限制因素是能否獲得足夠的電力; 而隨著這個限制的消失, 中國經濟將變得更加強大。

未來很多戰爭, 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 很可能是會為水而戰。 融合使海水淡化成本低廉。 沙特阿拉伯的乾旱和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淡水短缺問題會成為永遠的過去。

如果我們仍然在使用化石燃料, 當核聚變反應堆可以使用的時候, 我們將會遇到和現在一樣的問題, 即裂變反應堆。 化石燃料工業將散佈謊言和賄賂, 以防止裂變反應堆的建造。 畢竟, 他們會損失大量金錢, 這種損失滋生了腐敗和謊言。

可以肯定的是, 化石燃料的使用將減少到最低限度, 核聚變反應堆技術將被大量使用, 但被視為最高機密。最先掌握這種技術的國家將極大的甩開和其它國家的差距,成為世界強國。

理想情況下(這意味著沒有荒謬的謊言) ,OPEC組織將不復存在, 一夜之間, 中東就不再重要了。碳排放量下降多少? 98% ? 在接下來的十年裡, 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就沒那麼緊迫了。 一個世紀以來, 氣溫和海平面繼續上升, 但最終應該會逐漸消退。

另外,核聚變也許能夠幫助實現一個高度分散的電網, 這一點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是巨大的幫助。 可靠的、分散的發電方式使得從醫療保健到災難管理到運輸物流的一切都變得更容易。


低熵製造機

可控核聚變一直都是人類夢寐以求的,這裡鎂客君腦洞大開,給大家設想一下核聚變成功後,人類未來的美好生活!

(圖為我國聚龍1號實驗裝置放電瞬間)

最直接的結果,就像題主所說的,電費會變的很少,甚至直接免費,成為像陽光空氣一樣人人都能免費享受的資源。因為核聚變的原料,氘和氚,都是取之不盡,在我們地球的海洋中,大概有40萬億噸氘,理論上可以足夠人類使用幾百億年,所以核聚變一旦成功,產生的能源是用之不竭的。

另外,估計到時候生產電線的廠商也要倒閉一大批,因為我們完全可以無線輸電啦,其實這個技術早就有了,但是由於對電力的耗損太多一直沒有大規模推行。當不用考慮電的耗損後,我們可以徹底擺脫電線的束縛,手機、筆記本,都可以無線充電。

同時,我們的生存環境將會得到大大改善。我們不再依賴那些火力發電站,再也不用忍受燒煤所產生的大量碳排放以及粉塵汙染了,而核聚變所產生的都是清潔能源,藍天白雲會再度迴歸!

更開心的是,我們不用為上漲的油價心痛了,因為我們也不再依賴石油了,油費到時候會大幅下降,靠石油發財的中東土豪們要哭暈在廁所了,而且有了上面提到的無線輸電技術,汽車甚至都不再需要油箱了!

其實人類目前面臨的很多難題,都是萬事俱備,只欠能源!

當能源不再是個問題,那麼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如果我們把視野拓展一下,當人類不差電的時候,我們的征程,將會是星辰大海!

飢餓

無土栽培,人造光源種植,和無線輸電一樣,技術早就成熟,就是受制於能源成本,當核聚變成功後,我們就不再需要大力開墾農田,而是直接建起農業高樓,在室內種植糧食,大大提高種植效率,食物會變得更加便宜,不會有人再忍受飢餓。

乾旱

水資源的匱乏一直是全球都面臨的問題,地球上的水資源有96.5%都在海洋,能被人利用的淡水資源十分稀少,我們都知道海水可以通過電解被淡化,變成飲用水,但是這個成本太高了,那麼多年裡人類只能“望洋興嘆”,核聚變成功後,這就不是個事兒了,再也不會有人遭受乾旱的痛苦了,那些沙漠化問題也可以一併解決!

當飢餓和乾旱都被解決,地球上那些不毛之地就可以住上人了,人地關係緊張,住房難的問題也都能有所緩解!

最後,當我們擁有持久的清潔能源後,再也不用擔心發展航空事業會造成環境汙染了,人類的活動範圍將會擴大至整個太陽系!那裡的天地將會比地球大得多!


鎂客網

首先要明白兩個事情,這個問題答案就自然就有啦。

1,生產原料成本在高科技領域中所佔比重往往很少,核能發電即是如此;

2,我國目前電力供應並不是完全走市場經濟模式,電價雖然受到供需關係的影響,但是新機組上網前電價受到國家核定,電價定價是是個很複雜的過程,與當地經濟,風電、火電還是核能發電有關。

如果單純從原料成本來看,太陽能和風能原料是零成本,都是使用最原始的自然能源,而且不需要加工,下圖是近三年不同類型電能上網電價,目前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上網電價是最高的。

目前我國主要的兩大核電企業,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廣核集團均已上市,從2015年年報可以看出來,佔成本最大的是固定資產折舊,因為核電站建設工程中要求的質量高,安全設計冗餘度高

,所謂安全冗餘度就是,比如正常情況下一個安全設施就可以使反應堆停堆並且冷卻,但我們為了安全,會設計相同的安全設施三套甚至四套,並且安全設施所用的監測設備會採用不同廠家的,防止同一個廠家的產品發生共因故障,這就導致了核電設備多、質量要求高、固定資產高的一個原因。所以原材料並非導致生產成本高的主要因素。

電能發電後要經歷電網輸電,開車要收過路費,輸電當然也不是免費的。上圖是近三年的不同類型電能的上網電價,目前各地居民用電每度電價格多為0.5-0.7元,商業用電每度約0.8-1.2元大工業用電每度用電高峰時0.9-1.2元,平段時每度約0.6。電價由政府考慮電網的生產運維成本、當地經濟水平、節能減排貢獻等因素和電網集團統一定出。


五月21號

題主,這個可能永遠不會到來,比如說三峽電站建成,據說當時承諾某些地區兩毛一度電,還有一些免費供電多少年結果沒實現,還有國際油價跌破40美元之後哪怕1美元一桶和國內油價也沒有關係,當然如果這種技術和運營放在市場來不讓當權把控肯定價格很低


美斯藍

目前人類的科技以超指數級的速度,飛速進展。人們以往對核聚變能利用的期盼十分迫切。現如今人類可能找到了一些更先進的技術和方法,用於產生動力,同時,也可能開發出其它形式的能源。

我們都知道,物質是由費米子“磚塊”粘合上玻色子“水泥”一層一層組成的。通常我們利用的能源都是來自物質某個層次破裂而放出的玻色子運動能,即電磁能、光能,以及一些費米子運動能,即中子、原子、分子等的動能形成的熱能。能量為我所用,通常都是破裂物質某一層次,利用其玻色子能---電磁和光能,推動物質運動,即形成或增加費米子動能。這樣必然形成熱能形式,產生熱能損耗。往往不會有永動機產生。

化學能是人類通過化學反應,破裂物質原子和分子這個層次的結構,由原子核外電子躍遷放出其玻色子電磁和光能。核聚變和核裂變都是破裂原子核這個層次的結構,由原子核中的中子、質子和電子能級的躍遷而放出其玻色子伽瑪射線電磁能,加上核中中子、質子和電子的運動能而形成的費米子熱能。

人類已能利用化學能和核裂變能。核聚變能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可利用。未來人類將利用物質更深層次能源,如質子、中子破裂放出的能量,籠統地說,人類將向利用量子能量進軍。目前眼前可見的量子能就是真空零點能。這是目前逐漸可看清楚的方向。

另外,反物質能還需人類進一步研究正反粒子的湮滅機制,才能看清楚。

人迫切需要的不是什麼樣的能源,而是如何利用能量的機器----發動機。人們利用能量的過程就是通過機器將電磁能(電能),或化學反應放出的電磁和光能,轉化為物質(費米子)動能。這種轉化過程,像汽油機、氣輪機等發動機不可避免地有熱能損耗,即玻色子能不可能完全轉化成物體的動能,體系整個拓撲空間的運動,不可避免地有拓撲子空間(體系內費米子子集形成的子空間)的運動,而產生的熱損耗。所以,這種形式的發動機不可能做出永動機。也就是說,第二類永動機的條件就是,玻色子能能完全轉換為體系動能而沒有變為體系熱能或內能。

對於噴射反衝發動機,如果噴射物質是冷的,也就是玻色子能沒有轉化為熱能,或噴射介質的內能,則第二類永動機可能實現。但是,噴射反衝式發動機不能做為宇航發動機,而且要想永動,還得設計反饋,自恰裝置,這樣不可避免有能量損耗。

那麼,有沒有既不是噴射反衝,又不用相互作用或參照而運動,就像粒子自旋運動一樣,同時又是第二類永動機呢?確實存在!至少是近似存在!這種形式的發動機類似你將錢存銀行吃利息,即你給發動機存儲一定能量後,其輸出動力就是一個恆定而不增不減的。所以說,人類將來對能源的需求不是很迫切。聚變能常規應用實現,如果相應宇航技術沒什麼進展,則人類僅僅是多了一種能源而已,淘汰了化石能而已。不多說了。


譚宏21

如果實現了人工可控核聚變 人類就掌握了無窮無盡的能源 能源不再具有稀缺性 價格無限趨近零 物質生產=原料+方法+能源 你的原料就是別人的產品 這個公式可以迭代 最終就是產品=自然原料+能源+方法 方法將來有人工智能 只要有能量自然元素可以人工製造 所以當能源價格趨近零 意味著物質生產的成本趨近於零 人類的物質財富將極大的豐富 共產主義社會大門將打開


聊齋14

首先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成立,當年建三峽大壩的時候,就說建成三峽大壩以後,電費至少降低一半,可如今呢?三峽大壩的發電機組開啟不到五分之一。當初說三峽大壩的發電量可以滿足全國三分之一的用電量,這只是滿負荷理論值,他受汛期蓄洪、洩洪、旱期蓄水、放水以及航運等影響。另外還有社會問題,一旦三分之一的用電量都由三峽大壩承擔,那麼,這三分之一用電量原有的的生產單位就要被替代,各地火電廠、小型水電站的產能過剩問題如何處理,如果以公司倒閉、併購的方式解決,員工的安置問題如何解決?

如今說到如果核聚變可以被掌握控制,熱核電站建設成功實現商業化投入市場,其面臨的情況要比三峽面臨的大得多,除了前面三峽面臨的問題以外,還要面臨選址的壓力,如今網絡發達,如何安撫選址地民眾的情緒是一大難題。這個問題本身就牽扯太多的政治、軍事、經濟、社會問題。

再有,今天的電費裡有超過五種的稅費,其比重差不多佔電費的一半,將來熱核電站投入運營,那麼科研、建設成本的收回都需要從電費內抽取,其期限可能要持續至少二十年以上,二十年以後電費會不會降,看看物價上漲和貨幣貶值的慘烈程度,這個就不需要我說了,各位自行判斷。所以,即使熱核電站成功,電費依然不會降,因為電費相當一部分是各種稅費,熱核電站投入運營,帶來的社會問題、經濟問題等都是一時半會兒無法徹底解決的難題。所以,熱核電站成功,電費會降是極小概率事件。


周大朋友

答:就算可控核聚變研究成功,人類不再受能源的限制,也別想著一個月的電費會降低,那些說能免費的,再等個十萬八千年吧!


因為,就算可控核聚變導致單位電價低了,就算我們能用多少電,發電廠就能發多少電!

但是每個家庭的用電量是有限的,一個家庭的用電量能高到多少,比現在高十倍,一百倍?單位電價幾分錢,一個月十幾塊???

那你做夢吧,相關部門可不是吃盒飯的!



可以參考通訊行業,十年前,一個月30兆流量十幾塊錢。

現在通訊發達了吧?一個月動不動就幾個吉,然後每個月話費增加了多少倍你是清楚的!價格就談到這裡。


說到對各行各業的影響,這個就非常大了,可以說基本都是朝著有利方向推進的。

核聚變的能源可以取自海水,而且海水中有用不完的氫的同位素,也就意味著掌握核聚變的國家,不再為能源發愁,不再依賴於化石燃料的進口,不再受其他國家能源方面的限制,中東那些土豪國家將會慢慢衰落。



汽車也將向電動汽車,或者氫能源汽車發展;

火力發電廠將逐漸被淘汰;

工廠將日夜開工,因為不再存在峰值電價;

人類也不再擔心溫室效應,氣候變暖問題不再緊迫;

……

等等等等


因為電力不再缺少,所以電力的儲存,完全可以由氫來替代,電解水轉化為氫氣,氫氣方便運輸,而且儲能密度極高,還是清潔燃料,意味著一切使用化石燃料的地方,都將被取締。



這些基礎行業的顛覆,將極大影響著其他行業的,我們靠想象是沒用的,也不知道我們在有生之年,是否能看到那一天!



艾伯史密斯

我首先回答你所說的條件不可能。無論用什麼發電再低的成本,電價不會在0.1元!為什麼?在建三峽發電時怎麼說的?建成後每度電能下降多錢?到現在電價是降了還是升了?再說石油當年每桶一百三四十美元時國內的汽油大約7元多,但現在的原油每捅四五十美元時現在的汽油價是多少?大家都清楚,相信大家都會算這個賬。所以說發電成本和用電成本關係不大。往大家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