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女孩,3年前爸爸眼睛失明,40歲的媽媽要給她生個弟弟照顧她


17歲的女孩何緒莉出生時由於難產缺氧,造成腦癱。那時候爸爸媽媽抱著她多方診治,但還是落下了語言障礙,行走困難的毛病。該到上學的年齡,爸媽帶著她去報名上小學時,學校說她殘疾,不願意收她,後來,心急的爸爸來來回回奔走了很多次,才打動了校長,願意接收她上學。但是,當時的那個小學校長還讓她的爸爸寫下了一個保證書,就是這個孩子的人身安全和生活自理的保證書,若是發生意外,所有的一切都跟學校沒有關係,才接收她。

爸媽說,孩子這一路走來,真的很難,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家庭,遇到了這樣的事情,家裡的積蓄幾乎是花幹了,去學校上學,也讓他們是操碎了心。一個小學校長,有可能就會斷送孩子的一生,幸運的是,最後在他們的努力下,學校才接收她。其實,她即使有所殘疾,但是,心裡的事情都明白,很乖很聽話也很上進的一個孩子。

後來,在她完成小學6年學業後,她順利升入離家5公里遠的鎮上初中就讀,那時候媽媽就買了一輛摩托車,每天來回6趟接送,風雨無阻。上初中的時候,並沒有遇到像小學校長那樣的阻攔和障礙。而且,也沒有再寫保證書。現在,她走路時還會手腳顫抖,步履蹣跚,生活很不方便,班主任老師就專門安排同村的同學和她同桌,照顧她,但是要強的她也不願意麻煩別人。


她的媽媽回憶說,當時送她去上初中的時候,為了孩子能夠順利入學,媽媽就掩耳盜鈴式的躲起來,生怕別人發現。她覺得,只要學校找不到她的家長,就不能拒絕她入學,她說孩子上小學時曾多次被拒絕。初中學校校長說,“雖然她和正常孩子不一樣,但我沒有理由拒絕她,孩子想上學,就應該得到鼓勵。”因為她入學時沒有學籍,學校校長四處奔波,終於把她的檔案辦齊了。同時,學校也給她申請了補助,給這個並不富裕的家庭減輕了一點壓力。

為了減少去廁所帶來的麻煩,她在學校時很少喝水,每天帶的杯子裡的水幾乎原封不動。她平時很愛學習,在家裡總是捧著書本看。儘管患有腦癱病症,她的學習速度比一般孩子慢很多,但她說:“我相信我會成功的,我一定堅持到底的,就算爬我也會爬到終點。”每一次的作業和考試,她都要比常人付出更大的努力。翻卷子這個簡單動作,她需要幾分鐘,好幾遍。她的試卷由於下筆用力時輕時重,基本都是“戳寫”的。

因為行動不便,語言困難,學習英語更是難上加難,英語老師也不忍心按照正常標準要求她。聽說這事之後,她還給英語老師寫了一張紙條,請求老師嚴格要求。不到兩年,她依靠自己的堅強和努力,成為其他學生的好榜樣,“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她身上散發出來的正能量,因此更加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中午12點,媽媽會騎著一輛摩托車趕到學校。她剛從地裡幹完農活,腳上的布鞋還沾著泥土。40歲的媽媽老家在雲南,18年前遠嫁到外地。


媽媽說,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全身發紫,不會哭,“當時也沒有這個意識,以為是營養不良,家裡也沒錢就沒給她治。”後來去治療的時候,就晚了。孩子的爸爸大媽媽將近10歲,常年以來患有眼疾,三年前就幾乎看不到東西,養家的重擔一下子就壓到了媽媽一個人身上。讓她欣慰的是,孩子十分爭氣、刻苦,從懂事以來從來沒有向她抱怨什麼,反而特別珍惜家人為她爭取的學習機會。

因為行動不便,她平時寫字非常困難,一分鐘只能寫五六個字。她平時右手握著一支筆,左手使勁兒攥著右手,在課本上寫字。因為太過用力,書上滿是筆芯劃破的痕跡。老師說,她馬上就要中考了,“按照實際情況,考上高中困難重重;即使上了高中,學校離家更遠,媽媽需要時刻在身邊照顧,沒法種地家裡就沒有經濟來源了。”她還想繼續上學。媽媽也選擇繼續支持,“大不了不種地,我再幹點別的,我也要陪她去讀書。”

已經40歲媽媽,現在懷了二胎,面對高齡產子的風險,她說只要能讓孩子往後有所依靠,她願意冒這個險。媽媽要為她生一個弟弟或妹妹了,“她聽說這事兒之後一直很開心,我們也想有個人在我們不在了之後繼續替我們照顧她。”她在日記中寫道,“你們如果是我就會知道我的感受了!我要勇敢面對絕不退縮,堅持到幸福到來的那一天!”更多圖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請點擊關注頭條號圖說江淮,帶給你有溫度的視覺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