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中國古代朝代更換頻繁快,而且大多不超過300年?

自秦統一六國後,2000多年來,中國一共出現了十多個朝代,各朝代頂多不超過300年,最短的只有83天,即袁世凱創建的中華帝國。而反觀朝鮮、越南、日本,歐洲的西羅馬、拜占庭帝國最長的有千年左右的歷史,特別是日本,自神話時代以來,其天皇的地位就從來沒有動搖過,直到現在。

這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內因:土地兼併導致社會貧富差距大

為何中國古代朝代更換頻繁快,而且大多不超過300年?

自秦統一中國之後,大大小小經歷了秦、西漢、王莽新朝、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這些朝代,幾乎每個朝代末期都爆發了農民起義,推翻舊王朝建立新王朝。

為何歷代都是農民是主力軍,這是因為,每個朝代末期,由於貴族階級固化,隨著時間推移,老百姓賴以生存的土地被權貴階級地主階級兼併,社會出現兩極分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講的就是這種現象。

農民失去土地,生活沒了保障,與富貴階層之間的矛盾越級越深,在生產工具落後、生產力低下的古代,為了生存,再加上一些有謀權思想的人的鼓動,比如清末的“開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這樣的口號,老百姓就紛紛加入軍隊,有糧食吃,還能掙錢花,說不定還能在戰場上立軍工,從而改變自己的地位。

土地,是朝代更替最大的內因。

二、外因:中國優越的地理位置,是外族入侵的外因

為何中國古代朝代更換頻繁快,而且大多不超過300年?

中國地處北半球溫帶地區,小部分處於熱帶,優越的自然條件使得農作物生產更有利,從而帶動手工業等其他行業發展。而外民族,比如北方寒冷地區的西伯利亞,以及草原遊牧民族,所處地區寒冷,不利於農作物種植和生長,相對於中原地區,他們在農業、手工業、商業等方面都落後於中原。

這些少數民族,身材和適應惡劣氣候的能力比中原和南方的人更強,在過去的幾千年冷兵器時代,一直覬覦中原的財富,這就是為什麼自商周以後,因為中原諸侯林立,北方先後有匈奴、鮮卑、契丹、蒙古、女真等多個少數民族入侵,其中蒙古和女真分別滅了宋、明兩個中原王朝,建立了元和清兩個朝代。

中華民族雖然歷史上有過兩次亡國,但我們沒被滅種,這得益於我們勤勞勇敢聰明堅強的民族性格,現在蒙古、滿族已經是我們五十六個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中國人的性格特點影響。

為何中國古代朝代更換頻繁快,而且大多不超過300年?

自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提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類口號和勵志名言,骨子裡具有積極進取、奮發向上又有冒險精神的特性,這是民族性格好的一方面。

而另一方面,底層老百姓由於長期受到社會壓迫,特別是清朝末年,上下腐敗無能,列強入侵,階級矛盾日益嚴重,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席捲江南十多個省,佔據大清半壁江山。洪秀全為什麼能在一兩年內靠農民運動多去半壁江山?一是利用老百姓對土地和生存的渴求,更重要的是,很多老百姓因為不明就裡,在起義初期被裹挾進了太平軍。

中國朝代大多不超過300年,這是一個歷史週期律的問題,而其背後最深層次的原因,不外乎是上面分析的三點:一個朝代建立後,由於人性貪婪、自私,最終導致階層分化,土地流失,階級矛盾產生、擴大並最後激化,在內因和外因多個因素影響下,最後發生朝代更替現象。

因此,無論處於哪個朝代,農民雖然處於社會底層,但每個朝代的更替,無論成功與失敗,最後都是因為農民,因此農民是所有朝代的根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