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應城 我愛的家

時光荏應城有5000多年的文化歷史是蒲騷故地。南朝・宋孝武帝建元年就建縣了,因地處要衝“應置城為守”而得名。時光荏苒,我生活著的土地經過歲月的洗禮,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一切似曾相識,那是我們曾經的期望,那是我們美好的憧憬。

美麗的應城 我愛的家

作為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縣市之一,應城身上的光環可不少:湖北省省級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園林城市;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最具競爭力百強縣市,等等......

從地理上看,應城北接荊襄,南連漢江,是鄂中腹地的咽喉,處在武漢、襄樊、荊州大三角經濟區域的中心點。中心城是特大城市武漢的衛星城市, 應城河湖相間。大富水、漳河、府河和漢北河等穿越境而過,水域面積也很廣。

應城很多地方掛著“膏都鹽海”的牌子──應城石膏工業,有400多年的開採歷史,一級品位纖維石膏被譽為“亞洲纖維石膏王國”。還有岩鹽工業,礦床埋藏淺、品位高,為發展鹽業食品工業提供了極為豐富的資源。溫泉水質好、儲量大,宜於發展旅遊、醫療、科研和特種水產養殖。應城境內地勢平坦,河湖密佈,有“魚米之鄉”之美譽。主要土特產品有白湖蓮藕、陳嶺荸薺、三合射干、松花皮蛋、黃灘醬油、白玉面條、三結豆皮、應城膏枕、玉蘭石膏、三寶薄脆、湯池甲魚、東西汊湖毛蟹等。哈哈,應城還是全國優質米生產基地、商品糧大縣,也是國家重點農業綜合開發區之一, 這樣看來經濟是不用擔心了,有怎麼多特產。

美麗的應城 我愛的家

30年前,應城是一座小縣城,城區小,路況差,路面窄。市內無排水設施,環境衛生堪憂,缺樹少綠,經濟落後的縣城,而今,應城市現已形成了以公路、鐵路、水路、空運並舉的交通網絡,漢渝鐵路穿境而過,三峽鐵路、省級漢宜公路橫貫市境;一小時可直達武漢天河機場;漢襄高速公路、建設中的武荊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內河航運與漢江、長江聯通,市區內建有百萬噸級水運碼頭,船舶可直達長江。

應城有很多美麗的景點。

看,應城燒香臺距應城城東五里處,有一座迭起的小山丘,在300年前的明末清初,就被人們命名為燒香臺。傳說很早以前,祖神爺看中了這裡是塊風水寶地,準備在此顯靈。但這裡地處古云夢澤岸,時有魚腥氣隨風吹來,祖神爺聞不得腥味,就放棄了這裡而選中了木蘭山。應城的善男信女去朝木蘭山就在此歇腳。後來形成一種習俗,即大年初一出方後,主人不進家門,徑直上路,行至這裡,天已大亮,在此燃香一炷,心默大願,以示其誠。於是燒香臺就此得名。

美麗的應城 我愛的家

還有一個地方那就是門板灣遺址,位於應城市西南,是一個以城址為中心,城外分佈有數個半從屬聚落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門板灣遺址是中國南方水稻農業聚落的典型遺存,也是江漢地區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

縱觀應城的建設史,領略城市建設的串串碩果,分析城市建設的組組數據,足以可見,應城市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建設的決心和信心,城市建設者的大手筆,大氣概。作為應城市的市民,我們不僅為應城市今天的成就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也對應城市美好的明天滿懷憧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