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公路上的幻想,僅次于飛向太空

如果鋼鐵俠那個天才工程師老爹霍華德·斯塔克在現實中有原型的話,未來主義藝術家Arthur Radebaugh大概是其中之一。

人類在公路上的幻想,僅次於飛向太空

1958年,Radebaugh開始在報紙上發表漫畫《比我們想象得更近》(“Closer Than We Think”),描繪未來城市生活,小到腕錶電視,大到移民艦隊,其中出鏡率最高的,就是車——

人類在公路上的幻想,僅次於飛向太空

當年,美國人對車的痴迷程度可能僅次於太空夢,因此,當他們把想象力用在汽車上,那些荒誕又迷人的設計,便成了那個年代對美麗新世界的全部願景,也啟發了諸多好萊塢科幻片。

時間長河裡,我們對駕駛工具的需求如何一步步實現,從虛無的審美,到實用性的技術?下面這條時間軸,是人類在車輪上的幻想進化史。

城市巡視者:雙輪高蹺警車

科幻片裡,警車大概是所有汽車裡最能開掛的——急彎、飆車無所不能,車門和擋風玻璃飛了也照開不誤。

《比我們想象得更近》中的警車,就完美融合了“日常巡邏”和“圍追堵截”兩大需求。底部有兩個輪子,像是被豎直拉長、又安了個駕駛室的摩托車,當你被堵死在四環外,它們卻能穿行自如。

更酷的是,這種警車都不需要變成大機器人,光是上路開開,這種“交警叔叔在頭頂”的上帝視角,就足夠嚇尿一些違章司機了。

人類在公路上的幻想,僅次於飛向太空

比穿行在車流中更好玩的,是阿西莫夫1954年小說《幸運斯塔與金星海洋》中的“Hopper”。

小說中,Hopper被稱為“有史以來長相最詭異的交通工具”,開車前,底部收縮,像彈簧一樣蹦到半空中,利用旋翼保持懸浮狀態;落下來的時候往兩側噴氣,將腳下的人吹到一邊以免被壓扁。

不過……警車用這種滑稽的方式蹦過去逮捕你,真是一點兒威嚴感都沒有啊!

人類在公路上的幻想,僅次於飛向太空

最拉風的警局座駕,可能還數《銀翼殺手》中的Spinner,直升機一樣隨時起降,利用噴氣推動緊急懸停,在賽博朋克世界的鋼鐵叢林裡,優勢尤為明顯。

人類在公路上的幻想,僅次於飛向太空

飛艇一樣的警用車,後來更是造就了《第五元素》中的經典鏡頭——

外星人麗露貼在高樓外牆上,橙發被呼嘯的車流掀起。

人類在公路上的幻想,僅次於飛向太空

鋼鐵水母:廢墟中的移動城堡

雖然Radebaugh是一個相當樂觀的未來主義者,但50年代末年正值冷戰,普通美國居民擔心著來自蘇聯的核威脅,時不時地,這些悲觀情緒滲透進了未來主義者的創作,在Radebaugh的漫畫中,出現了一些應對突發災難的城市應急車。

其中最有“外星感”的,大概就是用於救援的行走機器。

根據Radebaugh的設定,這種腿長十幾米的鋼鐵大傢伙能穿行在災後交通癱瘓的城區裡,帶著倖存者去尋找安全家園。

人類在公路上的幻想,僅次於飛向太空

人類在公路上的幻想,僅次於飛向太空

當然,私下裡,沒人希望這些車真的派上用場,但大家又需要這樣一份安心的感覺, 也許僅僅是在報紙上看看圖,就有一種“山姆大叔罩著我”的安全感吧。

太陽能家用車:50年前就玩過了

設計了服務於整座城市的“汽車”之後,Radebaugh並沒有忘記普通百姓的私家車。

汽車作為家庭代步工具,最先需要考慮的就是燃料。在燒油的50年代,一輛用陽光驅動的車是顛覆性的——揹著兩隻“太陽帆”,在日照充足的州,簡直就是自帶了2張免費油卡,一年省下來的錢,說不定能帶全家老小度假好幾次。

人類在公路上的幻想,僅次於飛向太空

不過10年前,科幻大師海因萊因就在中篇小說《考文垂》中提到了一種“鋼鐵龜”,用頂蓋上大約5平方米的電池板收集太陽能,貯存在電池裡,陰天和夜晚繼續驅動。

人類在公路上的幻想,僅次於飛向太空

雖然不清楚Radebaugh是從科幻小說中找到了靈感,還是憑藉自己的想象力,但他的漫畫無疑把“太陽能”這種新的能源概念推向了大眾,簡直就是一份完美的廣告:你的燃料,天上那個大火爐全包了。

總之,你永遠也說不清,那個年代人們為何對汽車如此狂熱。也許是出於一種工業革命遺留的、對機械的信賴,也許是人類終於擺脫雙腳的狂喜。

自從20世紀發明了汽車工業的“流水線”後,全美國登記在冊的汽車從2500萬輛飆升至6700萬量,到Radebaugh發表漫畫的1958年,每6個美國人中,就有一人做著與汽車有關的工作。

人類在公路上的幻想,僅次於飛向太空

人類在公路上的幻想,僅次於飛向太空

Radebaugh對未來汽車的想象在1963年結束了連載,但他留下的奇想,早已在某些看不見的地方萌芽。

當你在《碟中諜》裡隨著追車戲飆升腎上腺素, 會不會找到一絲絲未來主義黃金年代的影子?

人類在公路上的幻想,僅次於飛向太空

人類在公路上的幻想,僅次於飛向太空

人類在公路上的幻想,僅次於飛向太空

人類對交通出行的想象演變至今,很多科幻/動作片裡的概念,早已在生活中成為現實,變得像手機一樣尋常。

從上世紀50年代的想象,到現在量產汽車上的科技運用,我們離幻想中的出行方式越來越近。但和我們不同,孩子心裡的未來,也許又別是一番景色——

2018年6月2-3日,未來事務管理局局長姬少亭將會來到BMW上海體驗中心多面暢想實驗室,和小朋友們一起想象未來出行。

人類在公路上的幻想,僅次於飛向太空

【時間】

6月2日、3日下午14:30-16:30

【地點】

BMW上海體驗中心(上海浦東新區雪野路35號)

現在開始,私信留言 "姓名+日期+聯繫方式"即可報名

報名時間截止05月30日,6月2日、3日活動分別有20個名額~

名額有限 *每個ID 僅限一位小朋友(建議6歲以上,帶1-2名家長)報名

(請備註一下小朋友的年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