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3800萬人面臨酗酒問題:矛盾的酒文化,徘徊在愛與恨之間

6年前,樂壇天后惠特尼·休斯頓在比弗利希爾頓酒店去世。

據透露,她在死亡前一天晚上大量飲酒,警方認為抗焦慮藥物和酒精的共同作用是導致天后死亡的原因。實際上,這位繼邁克爾?傑克遜之後最耀眼的黑人歌手早已因多年的酗酒失去了聲音優勢。

美國3800萬人面臨酗酒問題:矛盾的酒文化,徘徊在愛與恨之間

惠特尼·休斯頓

休斯頓的去世令人痛心,她的酗酒不是個案,美國作家蘇珊·奇弗在《Drinking in America: Our Secret History》中寫道:

1830年代,我們是世界上最醉醺醺的國家。1930年代,我們完全禁止飲酒,結果令人沮喪。雖然在21世紀有更多的法律,對飲酒的社會控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嚴格,但是酗酒仍然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課題

矛盾糾結的酒文化

美國等西方國家有著自己的「酒文化」,酒精和咖啡具有獨一無二的作用,其在社會上也是被接受的。

伏特加是美國第一烈酒,其次是朗姆酒和金酒。部分飲酒者有「葡萄酒比烈性酒更安全」的心態,其實和烈性酒一樣,葡萄酒只是不同形式的同一種東西。

酒文化圈的人將酒精視為無害的社交方式,能夠很快拉近人們的距離,尤其當人們感受到生活壓力的時候,「葡萄酒社交」幾乎成為民間必備的社交形式。

相比歐洲,美國的酒文化更糾結,似乎一直徘徊在愛與恨之間。

美國3800萬人面臨酗酒問題:矛盾的酒文化,徘徊在愛與恨之間

「我們要啤酒」,拍攝於1930年代禁酒期間

一百年前,潔身自好的清教徒還視酒為罪惡的根源,希望通過禁酒來恢復社會秩序。於是,美國曆史上出現了兩條關於酒的憲法修正案:1917年的禁酒令和1933年的廢除禁酒令。

禁酒令出來時,人們真心以為酒這個罪惡的東西很快就會消失在這片美麗新大陸了,很多人在禁令生效前一天跑去酒吧痛飲一場。

諷刺的是,人們隨後見證的是大規模的私酒販運和越禁越兇的黑市交易,消費和享樂文化少不了酒精的助興。清教徒的後代們用了13年的時間意識到,要禁掉一種文化沒那麼簡單。

美國3800萬人面臨酗酒問題:矛盾的酒文化,徘徊在愛與恨之間

美劇《大西洋帝國》,禁酒令時期販私酒

今天的美國在飲酒問題上繼續糾結著,美國禁止向21歲以下的人出售酒精飲品,這麼高的門檻在世界都屬罕見,在歐洲這個門檻一般是18或16歲。真實情況是,美國大多數州只要父母允許就可以喝,有的還包括非私人場合。

狂飲文化:酗酒人數飆升

在酒精消耗方面,美國近年來出現令人不安的變化。

研究顯示,在2012-2013年度,「酗酒」的比例驚人地上升到12.7%,即八分之一的美國成年人酗酒,這個數字在2001-2002年度僅為8.5%。另一項調查揭示,美國有3800萬人面臨飲酒過量問題。

美國3800萬人面臨酗酒問題:矛盾的酒文化,徘徊在愛與恨之間

彭博社的數據顯示飲酒/酗酒人口上升

過去,對過量飲酒的關注主要集中在酒精成癮,喪失社會功能等極端情況。而日常喝點葡萄酒,偶爾酒吧發洩一把,這並不是什麼新文化,但是「偶爾」這個詞已經變了意思。

先說說暴飲的標準,暴飲即在兩個小時內男性喝下5杯,或女性喝下4杯的量。每杯標準是包含5盎司的葡萄酒或12盎司酒精度為5%的啤酒。

數據表明,美國成年人每年暴飲量為170億杯,或者說一個暴飲者每年暴飲470次。每6個美國人中有一個人一週暴飲一次,每次平均7杯。

這還只是基於自我彙報的數據,而醫生和研究者都清楚,由於社會文化將酗酒主要歸因於性格缺陷,美國人為了面子而少報甚至瞞報飲酒量很常見,實際數據很可能更高,這就不是「偶爾」了。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一提到暴飲,很多人腦海裡浮現的多是年輕人聚眾狂歡,這在18-35歲人群中暴飲確實普遍。

但數據卻顯示,一半以上的暴飲量是35歲以上的人群貢獻的。也就是說中老年人暴飲起來量也很大,並且主要靠男性(當然不否認女性更傾向於不承認暴飲習慣)。

暴飲,或定期過量飲酒,引發了太多的事故和健康問題。調查顯示,酗酒是美國人死亡的第三大誘因,每年8.8萬成年人因此喪命。正因如此,這一文化現象引起了廣泛關注。

酒文化擴展到媽媽圈

這也許是個世界性的傾向,近年來,女人說自己喝酒更頻繁更多了。

在美國,女人是葡萄酒的新市場。在男性酒駕數字保持穩定甚至下降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女性因酒駕被捕。21世紀有1/5的女性報告說對自己飲酒問題擔憂,這個數字在上個世紀80年代還只是1/10。

普遍觀點認為,女性飲酒量大增是因為女性的社會壓力太大,特別是要當完美媽媽的焦慮。這個解釋的癥結在於,對於女人來說,任何時代生活都不容易。

更深層的原因大概還是在打破禁忌的新時代,女人不僅比以前更容易獲得酒精飲品,還不會受到太多批評和阻撓。可以說,飲酒成了女人圈,或是媽媽圈的新文化,看過美劇《絕望主婦》的應該有所體會。

隨著男女平權,很多傳統意義上屬於男性的活動都擴展到了女性世界,酒文化也不例外。

美國3800萬人面臨酗酒問題:矛盾的酒文化,徘徊在愛與恨之間

美劇「絕望主婦」中的飲酒圖

許多女性視葡萄酒為解決一切的辦法和對自己的獎勵。也有人在飲酒時才能感覺自己擺脫了柴米油鹽的主婦形象,變成了悠閒和有情趣的女人。還有人指出,即便酒文化在改變,還有人看不慣酒吧裡的單身女性。

在酒精中掙扎的弱勢群體

法蘭克·加拉格爾是一位有六個孩子的單身父親,常年失業、招搖撞騙、酗酒成性。酒精的危害終於使他的肝臟支撐不住而宣告病危,他的孩子們也因此陷入無窮無盡的與廢柴老爸的糾纏之中。

上面的描述是熱播美劇《無恥之徒》的情節,它扯下了溫情脈脈的面紗,讓人們看到美國底層人民的生活寫照。

學者相信,多數酗酒者最初是為了減少個人問題引起的焦慮而開始喝酒的。本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和技術日新月異帶來的困擾,造成了越來越多的精神健康問題。

美國3800萬人面臨酗酒問題:矛盾的酒文化,徘徊在愛與恨之間

美劇《無恥之徒》

酗酒問題嚴重的人群包括白人以外的少數族裔,非裔美國人的酒精使用障礙幾乎增加了一倍,其中女性增加了80%。

美國印第安人也是酗酒大戶,他們在殖民地時期用毛皮換來白人的朗姆酒,很多部落成員因此酒精成癮,嚴重破壞了族群的健康狀況。直至今日,徘徊在社會邊緣的印第安人酒精相關的死亡率也遠遠高於美國其他族裔。

然而酗酒情況增加最多的一組人群並非是女性或少數族裔,而是老年人。65歲及以上的人群中酒精使用失調者在10年間增加了107%,對於45-65歲的年齡段來說,這一增長率也高達82%。

美國3800萬人面臨酗酒問題:矛盾的酒文化,徘徊在愛與恨之間

美國酗酒者人群的地理分佈,顏色越深的地方喝得越多。

從9.11事件到2008年的經濟衰退,以及後來愈發明顯的財富不平等和教育差距,導致美國中下層壓力加大,酒精成了很多人逃避現實的「首選良方」,恰好這個時代也比以往更容易獲得酒精。

研究者對美國人酒精濫用帶來的問題深感不安,據估計,美國人酗酒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500億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