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用什么看科幻

今天,我们用什么看科幻

今天,我们用什么看科幻

什么样的媒介最适合阅读科幻小说?

2155年5月17日晚上,麦琪记下了自己的日记:“今天,托米发现一本真正的书。”

这是一本很旧的书。麦琪的爷爷以前告诉她,当他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他的爷爷对他讲,曾经有一个时候,所有的故事都是印在纸上的。

麦琪和托米翻着这本书,书页已经发黄,皱皱巴巴的。

他们读到的字全都静止不动,不像通常他们在屏幕上看到的那些“书”一样,会按顺序移动。这可真有趣,读到后面时再翻回来,刚才读过的字居然还停留在原地。

——阿西莫夫《他们那时多有趣》

今天在移动网络时代长大的孩子们,读到这篇作品时,大概不会觉得是科幻小说,正如当年的我们,并不认为凡尔纳的《80天环游地球》是科幻小说一样。

在前段时间公布的2018年华语科幻星云奖候选名单中,过去的一年里,56篇中篇科幻,有17篇来自电子平台(或征文),另有15篇发表于纸质书的作品曾首发于电子平台(或征文)。426篇短篇科幻,有160篇来自于电子平台(或征文),另有128篇发表于纸质书的作品首首发于电子平台(或征文)。来自电子平台的作品,已经占据了中国科幻半壁以上江山。

2155年?好像不需要等那么久,未来在加速向你走来。

可是,你心中总有那么一丝不安,不知道这是否是你想要的未来。

阿西莫夫笔下,未来的孩子们怀念纸质书时代的同龄人,羡慕他们可以一起聚集在学校,读着同样的书,受着同样的教育,一起玩耍。而未来的他们,被个性化的电子课本和教师所分割,相互间不再理解。在孤独中,他们隐约察觉到了技术的代价。

有时,我们也会缅怀昔日的时光,那个不知道电脑,手机和互联网为何物的时代,当我们想学一首歌,会偷偷溜到音像店去抄磁带上的歌词,当我们想看一篇科幻,会苦守报刊亭几天去等一本杂志。那时的许多事,我们今天碰几下键盘或屏幕就可以做到,但对很多人来说,为此付出的专注和努力本身是有价值的。

因为专注,是这个电子化和碎片化的时代,所稀缺的东西。

科幻迷常被认为是一群热爱科技,乐于看到生活和世界被科技改变的人,这其实是一个误解,科幻迷同时也是最怀旧的人,对那些因为科技的改变而失去的东西,极其敏感。鱼上了岸,不再是鱼了,它们走进黑暗森林,忘记了自己曾经是鱼,但是科幻迷们还记得。

过去的二十年间,中国科幻从杂志时代走入了网络时代,又进一步走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常把中国科幻的重大变化归因于某些具体事件,比如某次高考作文,比如《三体》系列的走红,但媒介背后润物无声的影响可能更加重大。我们在无数科幻小说中看过技术对世界的各种影响,现在应该回过头来,看看它对科幻阅读本身的影响了。

什么样的媒介最适合阅读科幻小说?至少从科幻本身中,我们很难找到答案,阿西莫夫之后,科幻作家们更倾向于讨论信息量更大的东西,比如影像和游戏,而非传统的文字构成的文学,正如今天,许多新加入科幻行业的作者,其实目标在于影视游戏改编一样。我们见过大脑直接与网络连接,见过VR虚拟世界,见过直接从空中的电磁波中读取信息,这些想象在现实中有着自己的影响力,但和目前依然由文字构成的电子阅读市场本身缺少联系。

所以,我们决定做一个专门用来阅读科幻小说的app,来解决这个问题。

新的app的内容以科幻小说为主,科幻读者可以在这里专注地完成阅读体验,而不至于分心旁骛。

虽然这是一个以科幻小说为主的平台,但我们还是保留了一部分来自“不存在日报”的,与科幻内容、创作紧密相关的资讯内容,进行不定期更新。

今天,我们用什么看科幻

点击首页左上角的按钮,会进入第二页的合集页面,在这里,我们以电子合集的形式,将已发表小说按照内容分为多个主题,例如“外星文明”“赛博朋克”“末世生存”等,新发表的作品也会不断被加入这些主题,读者可以很方便地按照内容查找和阅读自己想看的作品。我们也正在不断尝试加入新形式的主题合集,例如长篇小说的单独合集,按照国别的韩国科幻小说集,未来局曾经发起的一些特定主题合集,如科幻春晚等。

今天,我们用什么看科幻

许多新的尝试正在进行,由于app刚上线,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和问题,欢迎在发现后报给我们。

新的科幻阅读app,我们称之为“未来按钮”,望读者们点击这个按钮时,可以真的获得前往未来的感觉。没有人能够真正预言未来,即使是最顶尖的科幻作家。我们不知道在遥远的未来,十年后,百年后,千年后,亿万年后,人们使用什么阅读科幻,或者是否还在阅读科幻,但至少今天,是我们可以把握和设计的。

今天,我们用什么看科幻

| 作者 | 未来事务管理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