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十姐妹之筱丹桂的短暫人生路

越劇十姐妹之筱丹桂的短暫人生路

筱丹桂

​筱丹桂 (1920—1947) ,越劇名演員。原名錢春韻,又名春鳳,嵊縣長樂人。被譽為“越劇皇后”,是女伶中最早冠以“皇后”之人。曾有“三花”(施銀花、趙瑞花、王杏花)不如“一娟”(姚水娟),“一娟”不如“一桂”(筱丹桂)的說法。

1930年進高升舞臺學藝,拜俞傳海為師,先攻老生後改旦,天資聰穎,刻苦用功,嗓音甜潤,扮相俏麗,尚未出科即成為該班主要花旦。18歲即掛頭牌,以擅演彩旦戲著名。

擅演劇目有《後硃砂》(曹翠娥)、《樊梨花》(樊梨花)、《白水灘》(徐鳳珠)、《泗州城》(水母)、《沉香扇》(蔡蘭英)、《華麗緣》(孟麗君)、《玉蜻蜓》(王志貞)、《十美圖》(嚴蘭貞)、《龍鳳鎖》(金鳳)、《倭袍》(刁劉氏)、《貴妃醉酒》(楊玉環)等。

她嗓音甜潤,扮相俏麗,文武兼長,旦角戲和女扮男裝戲均很出色。她以飾《馬寡婦開店》中馬寡婦最負盛名,每演每滿。表演細膩貼切。唱腔學自施銀花,珠喉鶯聲,清麗甜美,行腔委婉動聽,唱[四工調]輕鬆活潑、流暢悅耳、感情豐富;唱[清板]時更是字字清晰,聲情並茂。她在上海前後8年半,演出近5000場。

越劇十姐妹之筱丹桂的短暫人生路

她在學習和繼承施銀花的唱腔中,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既有吸收,又有創造,逐漸形成她輕鬆活潑,優美流暢,感情豐富,韻味深濃的演唱特色。聽她的演唱如飲佳釀,耐人尋味。

1941年,她被張春帆強行佔有、嚴密控制。在張脅迫下,曾一度戲路大變。後在袁雪芬等人倡導“新越劇”的影響下,她也力圖改革。1942年3月12日,農曆壬午年正月廿六日:丹桂劇團成立。丹桂劇團是滬上四大越劇班社之一。1945年9月1日,徐玉蘭參加丹桂劇團。與徐玉蘭合作後,演出了《秦淮月》、《是我錯》、《紅拂女》、《卿何薄命》、《青衫迷》等新戲。

越劇十姐妹之筱丹桂的短暫人生路

1947年8月,袁雪芬、尹桂芳等越劇姐妹為自建越劇劇場和越劇學校舉行《山河戀》聯合義演,她在劇中飾宓姬一角,成為“越劇十姐妹”之一。義演結束後,積極靠攏進步文化人士,觀摩電影,徵求劇本,希望在自己劇團裡進行新的改革嘗試。但這一切均為張春帆所不滿。

1947年10月5日,她去大華戲院看電影,遇本團導演冷山(金兆元),兩人交談。張春帆誣衊其與冷山關係不正常,並折磨她,多次當眾辱罵她,她有口難辯,不堪受辱,終於在10月13日下午服“來沙爾”飲恨而死,死前寫了“做人難,難做人,死了”的字句。一代名伶香消玉殞,就這樣匆匆結束了僅僅27歲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