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家庭」最幸福?專家博士:這可不一定!

如今,孩子們對家庭決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但是家長必須謹防給了孩子過多的話語權。

“民主家庭”最幸福?專家博士:這可不一定!

去問任何當了爺爺奶奶的美國人,他們都會告訴你,和“家裡老爸最大”、老媽做飯無需徵求意見、度假前沒人會詢問孩子意見的時代相比,美國家庭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和過去的家長制家庭關係相比,現在的家庭顯然更為民主。但是,家長必須謹防給予孩子過度的話語權。

品牌戰略專家比爾·顧德溫指出,“現在的父母希望讓孩子感覺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能說得上話,所以基本上每一次家庭購買都是集體決定的結果。”不久前,美國零售聯合會(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 對1000 多位擁有95後子女的父母進行了調查,6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進行家庭購買之前會徵求孩子的意見,59%的人表示他們不會在孩子不同意的情況下買一件東西。

“民主家庭”最幸福?專家博士:這可不一定!

其中有一些可能是很重要的購買決定。幾年前,在紐約工作的房地產中介莉莎·拉森幫助一對年輕夫婦物色一套新公寓。莉莎還記得,當時他們看中了一套房子,但是直到帶女兒來看過房、徵得女兒同意之後,這對夫婦才決定購買。他們的女兒當時才6歲。

孩子們還會影響甚至常常支配家庭的空閒時間。例如,週末曾經是孩子們幫助家長做家務的時間。但現在,許多家長週末都要接送孩子參加足球比賽,或者一整天坐等參加國際象棋比賽的孩子。

“民主家庭”最幸福?專家博士:這可不一定!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心理學家理查德·韋斯伯德說,“我們正身處這個時代最重大的一次社會實驗之中。”Weissbourd博士指出,和其他任何時代的人相比,我們這代人都更努力地嘗試和孩子走得更近,試著傾聽他們,重視他們的意見。這些做法有很多的好處,韋斯伯德博士稱,“但這種教育方式也更具有挑戰性。”

做有些決定時,家長可以採取民主方式,比如挑選餐館。但是,韋斯伯德博士認為,如果涉及重要的家庭購買決定(例如房產)或者決定家庭活動的優先次序(如決定是去走親戚還是去迪士尼樂園),家長的意見應該佔上風。如果存在猶疑,家長可以自問:我讓孩子做出或者影響這個決定背後的動機是什麼?

“民主家庭”最幸福?專家博士:這可不一定!

韋斯伯德博士表示:“與孩子親近和當孩子最好的朋友完全是兩碼事,但很多家長卻很難區分二者的界限。”他指出,一些研究發現如今家長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比以前任何時代都要多,但同時和過去相比,家長們用在維護社會關係和友情上的時間越來越少。他說,“不幸的是,現在有些家長依賴自己的孩子來填補朋友的位置。”

他指出,如果家長過於依賴孩子,從孩子身上尋求親密感,這可能會對孩子的道德發展構成負面影響,心理學家將這一過程稱為“理想化”──孩子在一段時期內都將父母供在神壇,把父母理想化,並吸收同化他們的價值觀、道德觀和理想。“如果我們將孩子視為和自己同等的人對待,並且發出信號,告訴孩子他們已經和我們一樣好,那孩子們就不會力求變得更像大人。”

“民主家庭”最幸福?專家博士:這可不一定!

家長必須教孩子學會做出犧牲,並且不要總認為身邊的人會圍著自己轉,否則孩子們可能把這一切視作理所當然。例如,如果家長星期六陪孩子參加活動,那麼星期天就應該帶孩子處理家庭事務。同時,要和孩子理清楚哪些決定是民主的,哪些不是。如果一項決定要和孩子共同作出,要確定協商規則,例如將討論時間限定在5分鐘,然後進行投票。

來自紐約的心理學家、《平和的家長、快樂的孩子》(Peaceful Parent, Happy Kids) 一書作者Laura Markham認為,家長允許孩子作出某些決定,尤其是和他們自身時間(例如參加那種運動)或者購買(例如衣服)相關的決定,非常重要。但是家長有責任設定限制。對年齡大一些的孩子來說,這意味著要限定預算。比較小的孩子可能因為選擇眾多而無所適從,所以可能需要將他們的決定限定在兩種選項之內。

“民主家庭”最幸福?專家博士:這可不一定!

讓孩子對自己的生活做出決定能教給他們一些有益的生活技巧,例如如何對自己負責。但是,馬克漢姆博士認為,如果涉及到影響到整個家庭的決定,“家長還是應該擁有最終的決定權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