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王奪嫡,雍正險勝,其他八王結局都是怎樣的

雍正皇帝是古代帝王中飽受爭議的一位。曾有某清史“專家”說,雍正是一個兇暴殘忍的皇帝,從他繼位後對待兄弟的態度就看得出來。評價雍正是不是殘忍,得先梳理一下雍正皇帝對兄弟們幹了哪些事。

九王奪嫡,雍正險勝,其他八王結局都是怎樣的

九王奪嫡,雍正險勝,其他八王結局都是怎樣的

大阿哥允禔,康熙長子,本來很受康熙寵愛,據傳教士白晉說:“皇上特別寵愛這個皇子,這個皇子確實很可愛。他是個美男子,才華橫溢,並具有其他種種美德。”但在康熙四十七年一廢太子,允禔謀取太子之位,被皇三子胤祉揭發用巫術魘鎮謀害廢太子胤礽,被康熙削去封爵圈禁。康熙帝派貝勒延壽等輪番監守,並嚴諭:疏忽者,當族誅。此時允禔已成為一隻不再見天日的死老虎,對雍正沒有了威脅。所以繼續執行康熙的處罰,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貝子的級別殯葬。

九王奪嫡,雍正險勝,其他八王結局都是怎樣的

二阿哥即廢太子允礽,他的故事不再詳述,此時被禁錮在鹹安宮。雍正對他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縣鄭家莊蓋房駐兵,將允礽移居幽禁。雍正二年,允礽死去。

九王奪嫡,雍正險勝,其他八王結局都是怎樣的

三阿哥允祉,本不太熱心皇儲,特別是在一廢太子時一擊不中,便心灰意冷,一門心思編書,但也受到牽連。雍正即位後,以“允祉與太子素親睦”為由,命“允祉守護景陵”,發配到遵化為康熙守陵。雍正六年因索要賄賂被降為郡王,雍正八年因在怡親王喪禮上失儀被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允祉死。

九王奪嫡,雍正險勝,其他八王結局都是怎樣的

八阿哥允禩,素有賢名,在朝廷中威望很高,是雍正兄弟中最為優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也是對雍正威脅最大的一位。康熙一廢太子後,群臣舉薦太子,允禩呼聲最高,其政治勢力的龐大引起康熙忌憚,成為他爭儲失敗的關鍵原因。康熙剛消滅了一個太子黨,絕不允許出現一個更大的太子黨。雍正也因此視允禩一黨為心腹大患,《清史稿》載“皇太子之廢也,允禩謀繼立,世宗深憾之”。為了打擊允禩,雍正採取以下措施:先封允禩為廉親王、總理王大臣,授理蕃院尚書。不久,藉故命允禩在太廟前跪一晝夜。雍正四年,以其結黨妄行等罪名削其王爵,高牆圈禁,改其名為“阿其那”。“阿其那”一詞,學者解釋有所不同,過去多認為是“豬”的意思,近來有學者解釋為“不要臉”。允禩不久便死去。

九王奪嫡,雍正險勝,其他八王結局都是怎樣的

九阿哥允禟,允禩的死黨,與允䄉三人並稱“王中三傑”,同樣也為雍正所不容,欲除之而後快。允禟對心知肚明,以請求出家來進行對抗。雍正四年,以其結黨妄行等罪名被革去黃帶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允禟名為“塞思黑”。“塞思黑”一詞,過去多認為是“狗”的意思,近來有學者亦解釋為“不要臉”。不久給允禟定28條罪狀,送往保定,加以械鎖,命直隸總督李紱幽禁之。允禟在保定獄所備受折磨,以“腹疾卒於幽所”,據說是被毒死的。

九王奪嫡,雍正險勝,其他八王結局都是怎樣的

十阿哥允䄉,因黨附允禩,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來京參加康熙葬禮,在京病故,命允䄉送靈龕還喀爾喀(今蒙古共和國),齎印冊賜奠。允䄉稱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張家口。同年藉故將其奪爵,逮回京師拘禁。允䄉下場好些,直到乾隆二年才開釋,乾隆六年病死,詔用貝子品級祭葬。

九王奪嫡,雍正險勝,其他八王結局都是怎樣的

十四阿哥允禵,雖與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同允禩結黨,又傳聞康熙臨終前命傳位“胤禎”而雍正篡改為“胤禛”,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雍正採取對付允禩的手法對付他,先加封允禵為恂郡王。雍正三年,因故被降為貝子。雍正四年,革爵禁錮於景山壽皇殿。乾隆即位後才獲釋放,封輔國公,至乾隆十三年逐步加封到恂郡王。允禵相較允禩、允禟而言,晚景尚好,得以善終。乾隆二十年病死,並獲得諡號“勤”。

九王奪嫡,雍正險勝,其他八王結局都是怎樣的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作為政治家,雍正對待以上七王的處理無可厚非。中國幾千年來的宮廷鬥爭,無不充斥著陰謀與鮮血,圍繞最高統治權,上演了無數父子相殘、兄弟殺戮的慘劇。漢武帝巫蠱之禍逼死好好的太子劉據;李世民在玄武門親手射殺了自己的兄長;宋太祖兄弟則留下“斧聲燭影”的千古謎案。相比以上的英明之主,雍正對待政敵的做法幾乎算得上仁慈。反觀雍正的政治盟友,十三阿哥允祥、十六阿哥允祿和十七阿哥允禮的境遇比較好,尤其是胤祥,受到雍正無與倫比的禮遇:

九王奪嫡,雍正險勝,其他八王結局都是怎樣的

胤祥是雍正的鐵桿粉絲,是他在政治上堅定不移的支持者,所以他是受到禮遇最好的一個,也可以說是清朝王爺中待遇最高的一位。雍正繼位後立即封允祥為和碩怡親王,出任議政大臣,命總理戶部,處理重要政務。全力輔佐雍正治理國家,雍正對他也十分信任。因胤祥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成為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這在清史中是罕見的。按照清朝封爵制度,爵位的承襲有兩種,一般的世爵定有承襲次數,每傳承—代減一等,襲次既盡,世爵也就取消。比如親王死後,兒子襲爵減一等為郡王,傳至孫子就降為貝勒,依次類推。另一種就是世襲罔替,所得爵位可世代承襲,如親王無論傳承多少代都是親王,爵位等級是不遞減的。世襲罔替是由朝廷授予誥命,屬於特典之列。有學者統計,清朝一共封過12個世襲親王,其中開國8位,即睿親王、禮親王、鄭親王、豫親王、肅親王、莊親王、順承郡王、克勤郡王等所謂“鐵帽子王”,清後期又增封了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再一個就是雍正加封的怡親王允祥。雍正八年五月去世,配享太廟,上諡號為“賢”,另賜有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於諡前。按照清代王公諡法,以單字為諡,允祥是特例,不只得到了“賢”的美諡,還多得到八個字。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九王奪嫡,雍正險勝,其他八王結局都是怎樣的

允祥得到恩寵與榮耀,不僅是由於他在政治上對雍正的鼎力相助,他的個人品德也贏得了雍正的尊重。雍正曾讚許"(怡親王)贊襄於密勿之地者,八年有如一日……王之懿德美行,從不欲表著於人,而人亦無從盡知之"。 他生性淡泊,為人謙厚,富而不貪,懂得節制,貴而不驕,恪守臣道。雍正元年,雍正帝傳旨按康熙年間分封皇子為親王之例,賜給錢糧23萬兩。胤祥百般謙退,經皇帝再三宣諭,只收下13萬兩。雍正帝又援引康熙帝對待其兄裕親王福全成例,准許胤祥分封后可支用官物6年,胤祥仍是辭謝。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又以胤祥"總理事務謹慎忠誠,從優議敘",特在親王之外又加封一個郡王爵位,允許他在兒子中任意指封一人,這在清代歷史上是沒有先例的,胤祥堅辭不受。

九王奪嫡,雍正險勝,其他八王結局都是怎樣的

胤祥曾奉旨到清西陵為皇帝勘選陵址。雍正帝對選定的"吉地"非常滿意,認為胤祥立有首功,就把陵寢附近的一塊"中吉"之地賜給他。胤祥聽後卻驚悚色變,惶懼固辭,說這等吉地只有大福大貴者才能受用。他又在60裡以外的淶水縣境內為自己選定了一塊墓地,認為這才與臣下身份相配,並奏請皇帝賜給自己。後來胤祥生病,仍擔心皇帝不收回成命,再三奏請,胤禛不得已批准了他的奏請。

九王奪嫡,雍正險勝,其他八王結局都是怎樣的

從對待同胞兄弟截然不同的態度,我們可以看出雍正皇帝的性格的兩面性,但絕不能因為打擊了政敵,就說雍正皇帝是一個殘暴之君,否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將情何以堪?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政治家的感情世界,不能用普通百姓的標準去衡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