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城區:鑄魂強基固本

【回顧篇】

今年以來,萊城區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統籌推進選幹部配班子、抓基層打基礎、優環境聚人才各項工作,奮力推進組織工作高質量發展。

莱城区:铸魂强基固本

萊城區在鳳城高中、職業中專設立人才工作站。

突出“一條主線”,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結合區委開展的“幹部作風建設年”,將2018年確定為“基層組織建設標準化管理年”。推進運行機制標準化。修訂《基層組織工作規範》,規範工作程序。制定《村級班子和“兩委”幹部實績考核指導方案》,規範工作考核。印發《關於規範“三會一課”制度的意見》《關於規範“主題黨日”制度的意見》,規範組織生活。推進工作流程標準化。入口從嚴。結合村“兩委”換屆,選優配強基層班子。依託基層黨務雲平臺,實施入黨積極分子動態管理。教育從嚴。區委建立黨組織書記大講堂,鎮(街道)建立村幹部論壇,增強工作針對性。組織黨員參觀山東省工委舊址、709小三線紀念園等教育基地,傳承紅色基因。管理從嚴。深化黨員積分管理,探索日常管理有效路徑。推進組織保障標準化。農村黨建,重點是促進振興能力再提升。採取“分片座談+集中培訓+分組討論”的方式,對2000餘名村幹部進行了高頻次培訓。培育出東汶南、賀小莊等鄉村振興新典型,下水河村黨支部書記鄭傳堯走進中國社科院圍繞鄉村振興講黨課。完善村幹部坐班值班、重大事項報告等制度,制定《履職“十規十戒”》《廉潔從政手冊》,規範村幹部行為。在全區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會上,命名20個幹事創業好支部(總支、黨委)、30名擔當作為好書記、50名模範帶頭好黨員,表揚先進、樹旗立標。社區黨建,重點是促進服務能力再提升。在皇庭港灣等6個小區建立黨群服務點,打造了西關社區黨群之家、戴花園社區黨建廣場、東昇社區“紅色管家”等黨建品牌。成立黨建聯盟,推動黨建資源共享。“兩新”黨建,重點是促進凝聚能力再提升。採取“支部建在樓宇”“支部建在行業協會”等做法,探索出鳳城總部經濟港、頤高電商園等新興領域黨建模式。完善“兩新”組織黨建“紅色公基金”制度,打造了天潔環保、珅諾基等24個示範點。機關黨建,重點是促進帶動能力再提升。從黨委(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基層黨支部學習和黨員個人自學入手,完善學習制度。6月26日、27日,舉行“不忘初心跟黨走,砥礪奮進譜新篇”報告會,引導區直機關黨員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新黨章的學習。同時,深入推進機關黨員包貧困戶、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等工作。

莱城区:铸魂强基固本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昌孝(左)參觀山東珅諾基股份有限公司黨建示範點。

嚴把“四個環節”,不斷優化基層幹部隊伍

聚焦高素質專業化要求,選好乾部、配強班子、抓好隊伍。注重日常考察“識”幹部。把日常考察與民主生活會、工作調研、談心談話等結合起來,拉近距離、摸到實情。今年以來,組織部長帶隊先後座談500餘人次,並與7個鎮(街道)的150餘名掛職幹部、駐村第一書記、企業督導聯絡員、大學生村官等面對面座談,瞭解情況,聽取建議。結合重點工作督查,在維穩、創城等重點任務、重要節點,瞭解幹部、關心幹部。堅持事業為上“選”幹部。突出政治標準,倡樹實幹導向,大力選拔擔當作為、務實肯幹的“五型”“六實”幹部,注重使用年輕幹部、女幹部,形成梯次結構。去年以來,先後選用40歲以下幹部27名,女幹部19名。注重使用敢擔當的老同志,去年以來,30名50歲以上的幹部得到了提拔重用。聚焦專業化“育”幹部。舉辦副科級幹部進修班,對30名2016年以來新提拔重用的副科級幹部集中培訓。5月7日至12日,在浙江大學舉辦萊城區領導幹部科學發展能力提升班,對40名區直經濟口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和鎮(街道)分管負責人開展了高層次培訓。突出寬嚴相濟“管”幹部。落實好區委區政府“1+8”幹部關愛激勵機制,真心關愛、真誠幫助幹部。區財政將工會福利列入預算,落實了幹部體檢和帶薪休假制度;為458人發放“優秀”等次獎金68.7萬元,為連續3年考核“優秀”的184人記三等功併發放獎金55.2萬元,調動了工作積極性;落實職務職級並行政策,已有359人晉升職級。同時,對3名不適宜擔任部門單位正職的幹部進行了調整,以負向激勵促積極作為。

做好“三篇文章”,匯聚推動發展的人才力量

【展望篇】

統籌推進基層組織建設“五化模式”

標準化建設。設計漫畫、製作微視頻,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萊城區基層組織工作規範》等制度。村幹部規範化管理。開發日常管理軟件,建立村幹部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打基礎、利長遠。各領域黨建系統化推進。農村黨建重點是圍繞鄉村振興,打造堅強基層黨組織,培養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兩新”黨建重點是擴大“兩個覆蓋”,提升示範點水平;社區黨建重點是深化社區黨建品牌,完善社區治理體系;機關黨建重點是落實好三會一課等制度,全面推行主題黨日製度。黨員隊伍管理。將出臺《發展黨員工作責任追究辦法》,強化監督問責。黨建品牌化建設。重點是實施頭雁工程。實施“雁陣計劃”,計劃用3年時間,打造100個左右的鄉村振興過硬典型。實施“雁領計劃”,每年推薦評選20名左右“領頭雁”式支部書記,探索享受事業人員工資、列入事業單位編制等激勵措施,鼓勵爭先創優。實施“雁歸計劃”,採取公開選聘的方式,招錄部分大學生回村任職。

幹部隊伍建設做到“三個精細化”

考察識別精細化。強化平時全面考察、工作實績考察和重要工作專項考察,組織部各副部長按照分工,每年兩次與區直部門單位、鎮(街道)中層正職以上幹部談心談話,多角度掌握幹部現實表現。培養選拔精細化。完善“儲、訓、煉、用、管”工作機制,力爭使幹部培養選拔更加精準高效。圍繞破解幹部隊伍存在的年齡結構不夠優化、高素質專業化年輕幹部偏少等問題,實施“雁翔計劃”。力爭3年內,每年選拔40歲以下正科級幹部10名左右、30歲以下副科級幹部20名左右;提拔重用35歲以下部門正職5名左右,30歲以下部門副職達到一定數量。關愛激勵精細化。倡樹“有為有位、無為讓位、不為失位”的理念,大力選用、積極鼓勵、真正獎勵敢於擔當的幹部,營造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良好環境。

更實舉措推動人才工作

以爭創人才工作先進區為目標,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匯聚支撐新舊動能轉換的人才力量。探索更加多元的引才方式。聚焦“4615”引才目標,發揮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作用,開展招才引智活動,爭取在硅谷、格魯吉亞設立“人才工作站”。實施青年人才“歸萊行動”,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加大對在外青年人才扶持力度,引導返鄉就業創業。力爭3年內,建立1個青年人才創業孵化基地,吸引1000名高技能人才、2000名高校畢業生,儲備3000名青年後備人才。建設更加高端的育才平臺。加快完善中德清潔能源小鎮、頤高電商產業園省級眾創空間、“五園兩基地”等平臺,指導企業建設工程實驗室和技術中心等平臺,爭取3年內實現骨幹企業全覆蓋。打造更加優良的人才環境。強化服務保障,落實人才“綠卡”,打通“綠色通道”,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務。強化政策落實,建立督查通報機制,對任務完成情況亮燈通報;完善政治激勵機制,推薦在萊城創業的高端人才擔任“兩代表一委員”,增強政治、思想和情感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