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約解體後,爲何北約不僅沒有解體而且其組織還日漸擴大?

大東北的小豆包

【美國利用北約拉幫結夥打仗、圍堵俄羅斯,是維護霸權的重要工具!】

華約解體後,蘇聯解體後,北約確實沒有必要繼續存在。因為,世界上再也沒有能與它分庭抗禮的軍事聯盟組織了。然而,美國為了維護軍事霸權,讓盟友幫忙打仗,最終保留了這個冷戰怪獸。後冷戰時代,北約的主要任務是圍堵、遏制俄羅斯,輔助美國在全球範圍內展開軍事行動。

冷戰結束後,美國打的每一場局部戰爭,北約都大力幫忙協助。比如,科索沃戰爭中,當時北約19各成員國中,有13國直接參戰,剩餘的6國也提供了後勤援助。由於北約有嚴密的組織體系,所以這種“眾籌式”的大規模聯合作戰,發揮了巨大威力。科索沃戰爭期間,北約派出1000多架軍機參戰,出動了47艘作戰艦艇,最終達到了肢解南聯盟的目的。後續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以及針對利比亞、敘利亞的軍事打擊行動,北約都不同程度地介入。可以說,幫美國到處打仗,北約發揮了很大作用。北約盟友也幫助美國分攤了很多戰爭成本。

北約沒有解體,是因為有了俄羅斯這個“新的假想敵”。葉利欽時代,很多俄羅斯人認為,自己的國家已經是西方“自由世界”的一員。然而,葉利欽時代的自由和西化,沒有為俄羅斯帶來繁榮和穩定,而是讓這個強大的國家陷入了混亂和衰退。第一次車臣戰爭的慘敗,讓俄羅斯在國際上丟盡了顏面。

普京成為領導人後,俄羅斯開始對西方說不,俄羅斯人才找回了大國的感覺。但是,北約也加快了圍堵和遏制俄羅斯的步伐。北約不斷東擴,一步步蠶食俄羅斯的安全空間。如今,北約已經把勢力範圍擴張到俄羅斯的家門口:“愛國者”、“陸基宙斯盾”在一些東歐國家已經部署就位;美國海軍的“宙斯盾”驅逐艦駛入黑海;多國聯合特種部隊將在東歐常駐……

目前,美國和俄羅斯的軍事博弈日漸激烈。北約作為美國主導的軍事集團,其對俄羅斯的威脅程度也在不斷強化。然而,與美國和整個北約集團相比,俄羅斯顯得非常孤立!在這種消耗式的軍事博弈和軍備競賽中,俄羅斯已經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軍事觀察員東旭


先來說說華約和北約兩個組織。


1949年,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和意大利在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決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1955年,蘇聯、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以及東德簽署華沙條約,簡稱“華約”。“華約”與“北約”開始冷戰。


冷戰期間,北約組織的戰略目標,主要是防範華約組織的大規模軍事入侵。30多年後,東德脫離華約組織,正式以德國之名義加北約組織。1991年,華約組織正式解散。


華約解散後,北約為啥不解散,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威脅沒有解除。


以前,北約面對的威脅主要是蘇聯。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雖然元氣大傷,威風不及蘇聯,但與北約的很多小國相比,依然是龐然大物,北約眾多小國只能抱團取暖,才能共同對付俄羅斯的威脅。


歷史上,俄羅斯欺負過周邊小國,比如波羅的海三國。這些小國要單獨與俄羅斯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雞蛋碰石頭。這些國家雖然小,但只要團結起來,擰成一股繩,力量就不可低估。俄羅斯如果不高興了,想收拾某個小國也不敢輕易動手,因為北約是一個組織,扯著藤藤要動葉葉。這是迄今為止,華約解散20多年後北約沒有解散的根本原因。


可以說,只要俄羅斯還存在,只要俄羅斯的威脅沒有解除,北約就可能長期存在。目前,雖然美國抱怨北約國家交的防務費不足,特朗普甚至說過“北約過時了”。但是,無論美國還是北約相關國家,都不可能放棄北約組織——北約是美國世界領導力的體現,是相關各國安全的重要保障。


毛開雲

美國建立北約的初衷,是為了遏制蘇聯。蘇聯為了反擊美國的遏制,也搞了個華沙條約組織,於是乎兩大軍事集團在歐洲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對峙。最終,蘇聯沒撐住,輸掉了冷戰,華約也因此解散。但是,北約還有另一個屬性,那就是美國維護霸權的工具,準確的說,北約是美國單獨搞的小圈子,一方面是為了繞開聯合國,方便幹壞事,另一方面,就是為了控制自己的們盟友,防止這些國家倒向蘇聯,或者自立。

其實歐洲國家也是明白的,尤其是法國和德國,知道美國人並不會單純的幫他們抵禦蘇聯,還是需要付出政治代價的,比如說德國,根本沒有軍事自主權。北約內部的國家,也要跟隨美國的步伐,搞軍事一體化,換言之就是美國的小弟們,用自己的主權,去換取美國的保護。在軍事上依附美國,久而久之,在政治和經濟上也會依附美國,最後徹底變成美國的附庸。這是法國和德國都不願意看到的,因此兩國拉了個新朋友圈,名字叫歐共體,在1993年,變成了歐盟,並且在1999年,建立了歐元區,自此美國掌控歐洲政治和經濟的目標徹底破產,但因為北約的存在,美國依然掌握歐洲的軍事。在歐洲,法國的軍事自主權是最大的,因為法國曾經在上個世紀退出了北約軍事一體化,只保留了北約成員國的身份,不願意受美國的鉗制。因此,法蘭西軍工業得以獨立發展,最後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既擁有了核武器,也搞出了戰略核潛艇,而且還建造了核動力航母,也有自主研發的先進戰鬥機,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第一軍事強國。反觀德國和英國,在二戰後基本上屬於自廢武功,尤其是德國,其軍事實力一落千丈,至今依然被法國壓制。

但並不是每個北約國家都有法國的能力,比如說德國,就沒有這個條件,因為美國人始終壓在身上,動彈不得,而且自廢武功70年,普魯士這個核心也被抹去了,戰鬥力都成了大問題。再比如說像英國這樣的老牌列強,在二戰後徹底頹了,把世界老大哥的位置讓給了美國,自己安心做小弟,而且由於英國和美國是親戚,兩家關係異常的好,畢竟是同文同種,因此英國人也就安心過小日子了,出了事有美國頂著。更極端的,就是美國的鄰居加拿大,其國土面積有998萬平方公里,但卻只維持6萬人的軍隊,原因也是一樣的,就在於有美國人頂著,自己只需要安心過日子。從這個角度看,美國人利用北約控制自己的盟友,這是個事實,但同時不能否認的,在於美國的盟友們,也被美國養懶了,既然你美國什麼都包了,那我自己也就不用發展軍事了,至於說新裝備,那就買美國現成的,這樣也省了研發費用。

在冷戰結束後,美國為了進一步擴張自己的霸權,推動北約東擴,原因也很明顯,那就是為了制衡俄羅斯。但是,北約東擴的核心目標是為了遏制俄羅斯,不是惹怒俄羅斯。問題在於,某些歐洲國家想著渾水摸魚,通過加入北約,來謀取平時得不到的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但這反而會激怒俄羅斯,最終美國也不得不繼續推動北約東擴。

綜上所述,北約繼續擴大,有美國為了自己的霸權地位的因素,也有美國盟友們不願意獨立發展的因素,也不能忽略歐洲部分國家在渾水摸魚。


圖維坦

北約和華約分別是由美國和前蘇聯主導的兩個軍事政治聯盟,是美蘇冷戰的直接產物。冷戰結束後,華約也正式走向歷史,失去其存在的意義。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卻一直存在到現在,並且一直在擴張,隨著2008年4月布加勒斯特峰會同意克羅地亞和阿爾巴尼亞加入北約,成員國達到28個。

那為什麼北約沒有解體反而日漸擴大呢?小兵覺得主要有幾點原因。

從美國角度研判:

一是鞏固世界霸主地位的需要。打地盤容易,守地盤難。隨著蘇聯解體,冷戰結束,標誌著美國贏下了這場長達半個世紀的霸主爭奪戰,打敗了國家歷史上最大的對手。但冷戰結束,並不意味著世界就完全由美國掌控。一方面,俄羅斯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依然有威脅美國的資本;另一方面,由於美國這些年咄咄逼人,樹敵太多,恐怖主義之類的組織最大的目標都指向美國。所以,美國要鞏固霸主地位,就不能缺少北約成員國的協助。


二是防止歐洲擺脫美國控制。二戰後的歐洲百廢待興,美國趁機推出“馬歇爾計劃”等戰後援歐計劃,本質目的是想從經濟上掌控歐洲,繼而在政治上控制歐洲。蘇聯的強勢和威脅,給了美國一個絕佳的從軍事上控制歐洲的理由,於是拉起了北約這個對抗蘇聯的大旗,將歐洲拉進自己的主導之下。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歐洲相繼復興,特別是歐盟的成立,使歐洲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完整的歐洲足以威脅到美國的霸主地位。為了不讓歐洲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讓其脫離自己的控制,北約正是這麼一個政治工具。


而站在歐洲甚至其他國家的角度看,則有相似之處。

就像前面所言,蘇聯雖解體,但俄羅斯依然存在,依然威脅到歐洲的獨立和完整。原本要是歐盟能夠維持緊密,持續強勢,倒也不懼俄羅斯。但可惜歐盟內部已經矛盾重重,有分崩離析之危。英國的脫歐,更是加速了歐盟的解體。因此,歐洲需要美國的幫助,制衡俄羅斯。至於其他國家,秉承著平衡美俄外交影響力的目的,也需要採取驅虎吞狼之計,讓美俄對自己的影響力達到平衡狀態。


附:截止到2009年底,北約共有28個成員國。他們是:比利時、冰島、丹麥、德國、法國、荷蘭、加拿大、盧森堡、美國、挪威、葡萄牙、土耳其、西班牙、希臘、意大利、英國、波蘭、匈牙利、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地亞(兩國於2009年4月加入)。2015年,黑山獲邀加入。


兵者詭道也

北約的建立以對抗蘇聯為目標,蘇聯解體並不等於它失去了作用,其實它是一個西方國家的軍事同盟,華約解體只是讓他失去對手,存在的價值並沒有降低。

北約不僅是美國維護霸權的工具,也是其他西方國家的工具,它可以繞開聯合國,方便自由行事,也可以解決自已內部的問題,準確的說,應該是歐洲國家,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歐洲單個國家的實力在全球範圍內的力量屬於下降,但是他們又不願意放棄已獲得的地位,所以多國進行結盟成了唯一準則,多個國家聯合起來力量非常大。

整個北約實際上變成了美國以及其他成員國,二大陣營,他們誰也離不開誰,無論是鬥爭,還是合作,雖然歐洲國家結成了歐盟,但是它不是個軍事組織的,在軍事上,還需要與美國合作,所謂分歧只是內部,在對外上是一致的,也存在著共同點,比如:反俄,歐洲一直將俄羅斯視為主要的威脅,那麼,在這個問題上,單個國家無能為力的,只能結成同盟,北約東擴的主要原因就在這裡。

如今歐洲國家更多的希望通過北約這個組織來維護自己的國家安全,僅僅依靠自己力量成本太高,反而不如與其它國家結盟,這樣成本非常低,將德國自廢武功,英國更差,這實際上就是依整于軍事同盟的存在。

如今的情況下,無論怎麼說,北約都有存在下去的必要,各國還都需要它。


麥田軍事觀察

首先對於這個問題,估計許多人都思考過。畢竟咱們的中學歷史課本上就講到過,北約和華約都是上世紀冷戰的產物。是當時的兩個超級大國所領導的不同陣營之間為了搞對抗而搞出來的政治軍事同盟。

兩大軍事集團在歐洲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對峙,最終,蘇聯沒撐住,輸掉了冷戰,華約也因此解散。

那麼華約解散了,蘇聯也解體了。原先對於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存在威脅的大國和軍事組織一下子不存在了。都說飛鳥盡,良弓藏,沒有了蘇聯的威脅,那麼北約按道理說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可是沒想到北約還繼續存在。

而且近年來北約不僅沒有解散,反而一直在擴大,這到底是為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我們需要來找找華約和北約最根本的一個區別。

首先,華約內部國家之間的關係是以蘇聯為首,其他國家受蘇聯的領導。不正常的是,蘇聯仗著自己的實力和地位,把其他國家當作其原材料(由於社會的發展,現在說的原材料也包括經過初級加工的材料)的供應地和傾銷地(蘇聯向其他華約國家兜售自己的工業品)。這是典型的剝削關係,也是殖民地關係的一個變種。

而那些其他的華約國家也不是傻子,不可能甘心一直被蘇聯剝削和控制。這種不平等的關係(長期積累),必然導致他們與蘇聯關係不斷惡化,並且使得華約走向最終的崩潰。所以,華約的解體有著其必然性,畢竟一開始結構就不好。

然而北約卻不一樣。

雖然北約和華約一樣,有老大,那就是美國。但美國和歐洲各國之間的關係卻不和蘇聯於一樣。可是他們之間只有權力的鬥爭,卻沒有剝削和被剝削的關係。他們齊心協力的把剝削目標轉移到第三世界的國家。這樣的關係,只會引起他們之間對權力和贓物的爭奪,卻不會在內部引進致命的鬥爭而引起解體的危險。

就等於時一群強盜在一起,美國只是強盜頭子,最多的矛盾不過是分贓不均而已。面對共同的利益還是會走到一起去。所以北約沒有解散。

當然了,美國強大的存在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要是當時美國也來了個鉅變,那估計北約也沒了。不過蘇聯的鉅變,那也和華約的不合理結構體制有關係。

至於為什麼會愈發的擴張,其實也比較明顯,因為蘇聯沒了俄羅斯還在啊!而且全球對於他們這些發達國家的威脅又不僅僅只是冷戰時期的蘇聯了,中東,亞太,以及反恐,都得要出力啊!

“冷戰”結束後,由於美國的實力進一步膨脹,綜合實力無可匹敵,該組織進一步成為美國推行全球戰略的工具。

東歐的不少前蘇聯盟國和加盟國為了防止俄羅斯的再度崛起和擴張,紛紛加入該組織,尋求安全保障,它們比西歐的多數老北約成員國更加親美反俄。

總之來說,還是利益驅使,想吃肉。比如法國,都退出了北約軍事一體化了,那在利益因素和意識形態因素的驅動下有時還不是會跟著美國參與武裝行動。

綜上所述,北約繼續存在與擴大,有美國為了自己的霸權地位的因素,也是因為成員國們共同的意識形態和利益驅使。

以上純屬王老師個人拙見,還望多多包涵!


王老師379

雖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都聲稱北約是一個防禦性組織,但是事實上,北約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進攻性組織。

它的出現和存在的意義在蘇聯時代主要就是為了遏制蘇聯勢力以及社會主義思想向歐洲擴張,而到了今天,它存在的主要目的則是為了保證歐洲能夠在美國的領導下消滅俄羅斯。

北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進攻性組織。

1946年,英國首相丘吉爾在美國發表了轟動世界的“鐵幕演說”,吹響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圍剿蘇聯的號角,隨後在1949年,美國和西歐國家公開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同年4月4日在美國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後正式成立。

與此同時的是到了1955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加入北約後,歐洲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才在蘇聯的領導下共同簽署了《華沙公約》,組成華約組織。

從時間結點上看,北約成立在前,華約成立在後,那麼誰處於進攻姿態,誰處於防禦姿態一目瞭然。

這個世界上只有強國欺凌弱國,從來沒見過弱國主動欺負強國的。

二戰結束之後,整個歐洲一片狼藉,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相對於波蘭、羅馬尼亞、匈牙利這些國家來說,美、英、法、意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仍然是不可否認的世界強國,所以一個完全有強國組成的國家集團,卻因為害怕那些弱國的欺凌而被迫在一起抱團取暖,這不得的不說是一個世界級的笑話。

所以幾乎所有的懂得點點國際常識的人都會明白,美國組建北約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謀求獲得世界霸主的地位,這一點毋庸置疑。

那麼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的理解了,美國組建北約的目的是什麼?是防禦華約的進攻麼?絕對不是,它組建的目的是為了幫助美國謀求世界霸主的地位,所以華約是否解體跟美國是否解散北約根本就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因為消滅華約只不過是北約組織的一個稍微大一點的任務罷了。這才是為什麼華約解體之後,北約還會日益擴大的最根本原因。


落下m

1949年4月4日美國,英國,法國,比利時,意大利等12個國家在美國華盛頓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簡稱——————北約。此公約是美國與歐洲和北美髮達國家建立的軍事集團。


此後又先後有多國加入此聯盟。由於蘇維埃共和國的意識形態與西方國家和美國不同。蘇聯就被美和西歐視為主要敵人。

蘇聯為了對坑美國的北約軍事聯盟於1955年5月14日在波蘭首都華沙與大部分社會主義國簽署了《華沙公約》



而在後來蘇聯長期畸形的經濟體制導致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蘇聯內部自顧不睱,無全力控制加盟國。而此時美國向蘇聯示意要蘇聯解散《華約》美國隨之也將解散《北約》。蘇聯為了向美國示好在1991年7月1日將《華約》解散。

蘇聯解體後,社會主義陣營大部分國家倒向資本主義陣營。《北約》沒有了《華約》的制衡逐漸坐大發展。


歷史軍武研討員

某些人之所以會認為北約的團結是因為有來自華約的共同威脅,甚至認為華約解體之後北約也會走向崩潰,這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瞭解北約這個組織的凝聚力來源。北約之所以一直有強大的凝聚力,並且在華約解體之後沒有走向崩潰反而在不斷擴大成員國規模,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北約旗幟)

1.大多數北約成員國在安全上對美國具有很大的依賴。美國一直都是北約各國的領袖,當初北約的建立正是因為很多西歐國家擔心來自蘇聯的侵略,所以他們硬是拉著美國組建了北約。在很多西歐小國的眼中,美國是歐洲防務安全的定海神針,他們並不希望北約解體。反而是很多東歐地區的小國為了搭北約的防務便車而不斷尋求加入北約。

2.歐洲各國面臨來自俄羅斯的壓力,他們需要藉助於北約防範俄羅斯。北約目前最主要的戰略對手是俄羅斯,北約在歐洲地區的戰略目標就是要防止俄羅斯的擴張慾望。北約的組織規模之所以會不斷擴大,這是因為原來蘇聯勢力範圍內的很多國家都十分擔心來自俄羅斯的安全威脅。
(北約軍演)


歐洲地區的國家大多都很小,雖然現在的俄羅斯實力已經遠遠不如當初的蘇聯,但是跟周邊的很多國家比起來它依然是一個巨無霸。況且俄羅斯在歷史上就喜歡欺壓周邊鄰國,像波羅的海三國這些國家都非常痛恨俄羅斯,並且擔心俄軍的侵略。所以俄羅斯是目前北約內部高度團結並且成員規模還在不斷擴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3.北約不只是一個單純的利益組織,它的建立乃是基於各成員國共同的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如果沒有北約的存在,那麼華約必然會立刻分崩離析。但是北約與華約在本質上存在著很大的區別,北約存在的意義不僅僅只是為了抵禦敵人的侵略,其也是為了維護各成員國共同的價值觀。
(北約各成員國國旗)


在北約之前,世界上並不存在基於維護共同價值觀而建立的軍事同盟組織。但二戰之後當西方國家面臨來自蘇聯的價值觀威脅,他們出於內心的恐懼而選擇了抱團取暖。華約組織解體之後,北約的戰略議題雖然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從原來的應對政治軍事威脅擴展到目前的防止恐怖主義擴展、維護能源安全、在全球範圍內維護並推廣北約價值觀,但是北約內部並沒有因此產生太多分歧和矛盾,其依然保持了很大的凝聚力。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就知道,任何基於共同的民主價值觀的同盟組織都是非常牢固的,因為它們從來都不只是一個各懷鬼胎的利益聯盟。況且華約的解體並不意味著北約各國徹底失去了安全威脅,很多國家還要面臨跟俄羅斯的矛盾和衝突,而這個時侯北約就成了各國堅實的依靠。


(北約各成員國分佈圖)

很多人會覺得,將來要是來自俄羅斯的威脅消除了,那麼北約可能會因此很快解體,實際上這還是沒有能夠完全理解北約的性質。只要北約各成員國還有共同的價值觀存在,那麼它就不會輕易解體。北約將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表現出較強大的凝聚力!


李姓先生

北約全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由美利堅合眾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北約成立的初衷是在冷戰格局下遏制蘇聯及其東歐盟國的威脅,而蘇聯及其東歐盟國作為回應則爭鋒相對地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

隨著冷戰的結束,原本互相對立的北約與華約兩大政治軍事陣營的對峙不復存在,甚至連華約組織本身也已解體。如今原屬華約陣營的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以及冷戰時期在東西方之間保持中立的前南斯拉夫解體分化而來的斯洛文尼亞和黑山都被接納成為北約成員。為什麼作為共同對手的華約解體後北約不僅沒隨之消亡,反而接納了過去敵對陣營的國家呢?

首先儘管華約組織以及其中的支柱蘇聯都已不復存在,然而俄羅斯憑藉龐大的體量和令人生畏的核武庫仍是足以令西歐各國深感威脅的強勢地緣勢力。事實上北約東擴本身就包含有對俄羅斯的戰略空間進行擠壓的意圖。北約不僅試圖將前蘇聯控制的東歐華約國家納入自己的體系,甚至試圖將烏克蘭、白俄羅斯這樣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也納入自己的體系,這樣一來俄羅斯的戰略空間真要被擠到家門口了。

其次北約的對手並非只有俄羅斯一家——隨著華約的解散和東歐劇變以及蘇聯的解體,歐洲大陸的政治與安全局勢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北約的職能轉變為政治軍事組織,所要面對的議題也從過去的軍事威脅,擴散到全球恐怖主義、能源安全、全球變暖、疾病、網絡攻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多元問題上。

最後在北約內部美國和歐洲之間其實是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歐盟的成立本身就是試圖在美、蘇兩極之外儘可能擴大歐洲自身的影響力,而北約的存在本身則是美國控制其歐洲盟國的防務的一種手段。正是由於北約這一組織的存在,美國可以將歐洲綁在自己的戰車上共同應對俄羅斯問題、中東問題、恐怖主義問題、能源安全問題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