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寶寶的便便來判斷寶寶的消化情況?

黃書包

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嗯,為人父母后,觀察寶寶的屎尿屁是必修課,就算是之前再有潔癖,這也是爸媽繞不過的話題。

這個話題,小南這種閱便便無數的兒科醫生,最有發言權。便便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寶寶的健康問題,仔細觀察是能看出一些端倪。

1、 寶寶出生後沒多久拉的便便,是胎糞,顏色比較深,一般是深墨綠色或黑色,沒啥氣味,倒是有點兒黏液,正常情況下兩三天就拉完了。如果寶寶48小時內都沒排出胎糞,就要懷疑一下是不是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或腸道梗阻等疾病。

2、 之後正常寶寶的便便一般是金黃色(母乳餵養)或淡黃色(配方奶餵養),如果寶寶變綠色,還是稀水樣,可能是消化不良或著涼了。

3、 便便顏色是正常的,但裡面有白色顆粒或瓣狀物,可能是蛋白質來不及消化。

5、 便便次數增加,形狀還是糊噠噠的,說明寶寶腹瀉了。

消化情況的便便,基本就是這幾款,希望對爸媽有所幫助。


兒科醫生魚小南

當媽也有過錯誤認識:奶瓣粑粑——消化不良

看到含有奶瓣的粑粑,在我們眼裡有一種錯誤的名詞叫做“消化不良”。當他們說看醫生,我拒絕了,那時只是出於對當當本能的一種保護,太小不願意讓吃藥。因為精神好,吃的好,相信應該沒有大問題。一直都在忐忑迷茫中對待粑粑問題。

未遇到育兒app,只能靠著度娘了用揉肚子法增加胃腸蠕動,剩下的就是一段時間的觀察。邊走邊看,等到三個月的時候,屁屁開關才把門了,大便不再是帶有奶瓣水樣了,也不是放個屁就能帶屎出來了,變成了金黃色的粑粑。當一家人看到這種粑粑的時候也放下心來。

粑粑問題在顏色和形狀上都會讓我們深呼吸一把↓↓↓

綠色,黃色……

泡沫狀,奶瓣狀……

水樣,條狀……

酸味,臭味……

在遇到這樣的粑粑時,我們需要淡定的做出分析。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呢?該怎樣來對付?關鍵問題在於:粑粑過後,小屁屁的護理很重要。

✒和當媽一起學習baba了,便出知識☞

①黃綠色便便

曾經的你或者現在的你是不是還認為寶寶受驚嚇或者吃不飽拉出來黃綠色便便呢。趕快看下文分享——

黃綠色便便可能是因為前奶吃太多,後奶沒吃夠。攝入乳糖超過了寶寶的消化能力,太多糖分走到直腸發酵造成的。

❣做法:照顧兩邊乳房,吃完一邊換另一邊。

②泡沫便,帶酸味的便便

由於前奶攝入過多,泡沫是糖不完全代謝的產物。有時候媽媽吃甜食多,寶寶也會出現泡沫便。

❣做法:飲食需注意,哺乳方式選擇正確的。

③帶有奶瓣的便便:

奶瓣是大便中白色顆粒狀的東西,這是未消化的脂肪,寶寶不需要那麼多的營養,消化不了自然排出體外.奶瓣是非常正常和常見的。

❣做法:母乳媽媽飲食需注意,不要過於油膩。

④大便有粘液,蛋花樣

遇到寶寶有這樣情況時,注意觀察。偶爾一次沒關係,多次我們有必要做大便常規檢查。

⑤寶寶便秘了嗎?

有的習慣寶寶一天拉三四次,突然某天拉一次或者不拉,做媽媽的就著急了,懷疑便秘了……便秘的症狀是又乾又硬,排便很困難,有哭鬧等,多見於奶粉寶寶。

❣做法:如果多日不卡拉,我們放棄開塞露和肥皂條,可以讓寶寶多運動,揉揉小肚子幫助寶寶的胃腸蠕動。

⑥如遇嚴重的便秘或者腹瀉(注意補充液鹽防止脫水)等情況,就醫最重要。

便便大部分都是屬於正常的,不要單看大便就判斷孩子身體出了問題各種折騰,一不小心容易真折騰壞了。做媽媽我們得淡定,多學習,多觀察!



梓巖噹噹





溫馨提示:

對於上火的火寶寶如果大便乾燥,家長不必太過擔心,科學應對,飲食儘量清淡,多飲水,多吃水果蔬菜,克服便便乾燥難題,如果寶寶便秘嚴重拉不出來難受的哭,實在不行可用開塞露,幫助寶寶潤滑下便便,以幫助寶寶緩解脹肚難受。


寶寶每天吃喝拉撒,吃完飯後,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排便。

像我家寶寶天天拉下便便後,我有時候給天天換紙尿褲後,嫌天天的便便太臭了,可天天媽都要去觀察便便的形狀、顏色,有時候還要再聞一聞,從而來判斷寶寶的身體健康狀況。

正常的便便是什麼樣子呢?

一般母乳餵養的寶寶排便不費什麼力氣,每天排便3次或者3天排便1次都屬於正常,金黃色軟便,有點酸味。

人工餵養的寶寶便便呈淡黃色或土灰色,硬膏狀,略帶臭味,每天大便1~2次,或是隔天一次大便

添加輔食後,隨著寶寶輔食數量和種類的增多,寶寶便便開始慢慢接近成人,顏色開始變得較暗,一般呈現棕色或深棕色,比花生醬稠,但仍然是糊狀。對於魚、肉、奶、蛋類吃得較多的寶寶,因為蛋白質分解,便便一般會比較臭。

那麼如何判斷寶寶的消化情況呢?

圖表比較直觀,我們直接來看下圖

寶媽可以根據圖表中的情形來判斷寶寶的消化情況。圖表只供參考,遇到特殊情況還應及時就診。


天天爸爸

判斷寶寶腸胃不好,消化不良應從寶寶的大便(性狀、顏色、次數、氣味)、飲食習慣、以及生長情況等方面來判斷。  

正常情況下,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便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膏狀或糊狀,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2 ~ 4 次。  

人工餵養(以牛奶、奶粉為主)的寶寶,便便色淡黃或土灰色,質較乾硬,條狀,常帶奶瓣,有明顯臭味,便便每天1~2 次。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便便呈暗綠色,是因為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鐵質,有些沒被吸收的鐵質經過消化道與空氣接觸之後,就呈現為暗綠色。  

等到寶寶開始接受穀物、蛋、肉、蔬菜等輔食後,便便就會越來越接近成人。  

在沒有改變食物分量及種類的情況下,寶寶的排便比較有規律,所以當這個規律被打破時,就要特別注意觀察,在寶寶精神狀況較好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以下症狀判斷寶寶是否為消化不良:  

1. 拉綠色便便;  

2. 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會磨牙;  

3. 食慾不振;  

4. 寶寶常說自己說肚子漲,肚子疼;  

5. 寶寶鼻樑兩側發青,舌苔白且厚,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如果寶寶有以上症狀,便可以初步判斷為消化不良,再結合寶寶具體的排便情況,便可以得出簡單的結論了。  

進一步評估:  

1. 便便綠色稀水樣,便數增多,寶寶精神狀況較好,表示腸蠕動亢進,屬飢餓性腹瀉,應該增加奶量。如果精神狀況差,伴有嘔吐發燒等症狀,則可能為病毒性腸炎。  

2. 便便泡沫多,有灰白色的皂塊樣物,呈奶油狀,表示脂肪消化不良,應減少油脂類食物。  

3. 便便帶腐敗性酸味,泡沫多,說明糖類或澱粉類過多導致消化不良,應適當減少。  

4. 便便臭味明顯,不成形,則表示蛋白質腐敗作用增加,也就是蛋白質過多導致消化不良,這個時候就應當減少奶量。  

寶寶消化不良食療方:玉米粥。  

食譜原料:  

玉米1個,黃酒10克,清湯750克,精鹽1.5克,味精1克,白糖2.5克,雞油15克,菱粉75克。  

製作方法:  

1.鮮嫩粘玉米一個,最好成熟期前10天或15天裡,直接從玉米棒子上剝落後,  

2.玉米去殼、洗淨,加糖煮熟約20分鐘取出,稍涼後,用不鏽鋼食匙括下玉米。雞蛋清打散。  

3.將鐵鍋置於爐上,放入清湯、黃酒、鹽、味精、玉米,燒開後,用菱粉勾成薄芡,飄入雞蛋清,淋入雞油推勻,轉小火熬到玉米粒軟爛就可以出鍋了!  

4.喝玉米粥的時候最好配上一些饅頭等副食品。  

適合人群:1-2歲兒童,大眾


快樂學生

一、純母乳餵養、人工餵養以及混合餵養寶寶的大便有何區別?

由於母乳中含有豐富的低聚糖,能夠促進腸道有益菌的生長,有效地刺激胃腸蠕動,因此大部分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呈金黃色,性狀比較稀薄或者呈均勻一致的軟膏樣,帶有酸味且沒有泡沫。母乳餵養的寶寶通常新生兒期便次數比較多,一天2~5次甚至7-8次,但大便量不會太多。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2~3個月時大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2次。由於配方奶粉中酪蛋白和鈣質的含量較高,不易消化,人工餵養的寶寶大便大便通常呈土黃或棕黃色,性狀會相對稠厚或者如硬膏,有時會含有顆粒,味道相對酸臭,每天約1~2次,沒有明顯的排便困難。混合餵養寶寶的大便性狀和次數大多介於純母乳餵養和人工餵養之間。在添加輔食階段,會有一部分寶寶由於腸道功能還不健全,對添加的新食物(如米粉、米粥、肉類等)的消化功能還不夠,更容易發生便秘。

二、大便次數有何講究?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次數相對較多,人工餵養的寶寶大便次數相對較少。同時由於餵養方式、月齡大小、配方奶成分和每個寶寶胃腸功能的不同,大便次數並不固定。一般來講,只要寶寶精神反應、吃奶情況良好,體重增加正常,沒有解便困難、腹痛、脹氣的情形,家長就不用太過緊張。寶寶排便因人而異,每天排便次數不會完全一致,但排便規律比較重要。

三、哪些情況是大便不正常的狀態?

大便是否正常,需要家長多觀察、多比較。尤其要注意大便性狀有無變化、有無排便費力,排便帶血等情況,如果出現大便次數較平時增多或者減少,或者大便性狀變的稀薄不成形,或者乾結成塊,甚至出現大便帶血,大便帶粘液的情況,那都是需要引起警惕,及時就醫的。

當寶寶出現排便費力,排便時間延長,大便乾結成塊,需警惕便秘的發生。月齡越小,便秘發生越早,越要引起注意及時就醫,避免先天性巨結腸、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疾病的發生。雖然大多數便秘是功能性的,但如果不加註意併合理干預,寶寶會出現排便疼痛排便恐懼,加重便秘的發生。

反覆的大便性狀稀薄、次數增多,並且不會隨著月齡增長而減少,需要警惕乳糖不耐受的發生。而一旦發現大便帶血,更要及時就醫。無論是大便帶有少許血絲,或者大便表現為粘液膿血便、果醬樣大便、柏油樣便、甚至鮮血便,都需要馬上就醫,嚴密隨訪。這有可能和過敏性胃腸炎、細菌性腸炎、炎症性腸病等疾病的發生有關,嚴重時有可能是消化性潰瘍、腸套疊等疾病導致的消化道出血,更需要儘快就醫。


小鐘常談

對於一個不會說話滴娃來說,觀察寶寶滴便便的確是個很重要滴事,那就是個消化系統的晴雨表,於是我準備給大家整理下,方便大家從肉眼就能觀察寶寶滴便便!

首先看下正常滴寶寶滴便便:

所以,要注意哦,母乳餵養滴大便次數會比較多,有些甚至能達到4-5次,不要覺得不正常哦!

奶粉餵養的,有些甚至兩天一次,但是隻要是不幹的,拉出來不費力滴,也是正常滴哦!

且看不同顏色滴便便:

綠便便

我會在綠便篇詳細說明,這裡不再展開,簡單和大家說一下:

一般原因如下

1、飢餓或者受涼引起

2、飲食因素:吃了綠色蔬菜或者含鐵量高的食物引起

3、母乳餵養:膽紅素專為膽綠素造成

4、奶粉中的鐵元素沒有完全吸收

5、消化不良:除了顏色發綠,一般還會大便性狀變化,氣味有酸臭味腐臭味,便便裡面有泡沫,奶瓣等情況。

大便除了發綠,其他次數、性狀、精神等都好,不管是餵母乳或奶粉,只要嬰兒體重增加,即使大便發綠,也不用擔心。

黑便便

導致黑便便的原因一般如下:

1、飲食:吃了含鐵高的食物:比如動物血、肝臟等。

2、用藥:一般鐵劑會導致便便黑色。

以上兩種,除了顏色變化,其他大便性狀,精神狀態都很好,停了食物或者藥物就會好。

3、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的便便一般會黑色柏油狀大便,大便是稀的不成形的,同時,精神狀態也是不好的,可能還有有腹痛等情況,需要特別注意,及時就醫。

有泡沫滴便便

1、原因1,在餵奶的時候吸入空氣造成

因此,母乳餵養注意正確餵奶姿勢,銜接要注意包裹住乳頭和乳暈。

奶粉餵養的,奶液充滿奶嘴。

2、原因2:大便裡面有泡沫,可能還伴隨臭味比較大,那很有可能是消化不良。

母乳餵養的:注意飲食清淡容易消化。

奶粉餵養的:可以少量多餐進行。

同時也可以適當添加點益生菌幫助消化。

紅血絲滴便便:

1、食物影響:首先需要回顧下吃滴食物,觀察下便便裡面是不是真的紅色的是血,因為比如紅心火龍果就會導致小便紅色,大便裡面也有紅色的哦!

2、肛門破裂或者腸道問題:

如果是大便比較硬,便秘,那麼會把肛門弄破,一般是鮮紅的也有可能是褐色的,但一般血不會太多,只是一點血絲,在最後出現,肛門口可以觀察下是否有損傷。如果裡面血比較多,要注意考慮腸道里面出血,要及時就醫。

如果便秘,注意飲食等情況的調整,詳細在便秘篇中已經介紹,這裡不再展開。

蛋花湯便便

蛋花樣便便,大便基本是水便分離的,一般就是腹瀉了。腹瀉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詳細這裡不展開,會再寫腹瀉篇,這裡簡單寫一下。

腹瀉的高峰主要是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夏季腹瀉通常是由細菌感染所致,多為粘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引起,以稀水樣或稀糊多見,但無腥臭味 。出現此類情況,請取便樣帶著寶寶及時就醫哦。

另外,最近出現了諾如病毒,媽媽群也有好多寶寶也中招了,又吐又拉,所以出現此類症狀,就要及時就醫了。

水樣便便

綜上所述:

1、便中帶血、蛋花樣、水樣,或者便便裡面有泡沫奶瓣、酸臭味腐臭味要及時就醫。

2、寶寶都有個體差異,即使是其他上文中提到的,一般只需要觀察即可,但觀察後如有加重等情況,還是需要及時就醫哦!


育嬰講師徐芳老師

本文總結了寶寶大便的所有正常和不正常形態!建議收藏!

寶寶從出生到餵奶到添加輔食,每個階段的便便都是不同的。我們分別來說什麼是正常的便便以及不正常大便對應的症狀是什麼?


1.新生兒胎便(墨綠色)

新生寶寶出生後6~12小時也會拉出墨綠色胎便。 大概經過2~3天,每天3~5次,墨綠色胎便才可以排洩完成。

2.過渡期大便(黃綠色)

從胎便向正常大便過度時,大便呈黃綠色,一般發生在新生兒吃奶2~3天后。

3.哺乳期大便

a.母乳餵養的寶寶(金黃色的軟糊便)

大部分寶寶不會有硬便的情形,也不會有明顯臭味,呈金黃色。

如果寶寶的大便偶爾會微帶綠色且比較稀;或呈軟膏樣,有酸味沒有泡沫,只要嬰兒精神良好,吃奶正常,體重增加正常,都是屬於正常情況。

母乳餵養寶寶,新生兒期每天排便2~5次,也會發生一天7~8次,屬於生理性腹瀉,是正常現象。

b.人工餵養的寶寶(土黃色的硬膏便)

用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大便較乾燥、粗糙,稍硬如硬膏。土黃或金黃。

有的寶寶的大便黃中帶綠或青綠,這是因為配方奶鐵質含量都很高,寶寶對鐵質吸收不完全,就會發生這種現象。這是正常的。

4.吃輔食以後的大便(顏色較暗)

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後,大便開始變得顏色較暗。大便也很寶寶添加的輔食有關係。 如果寶寶吃較多蔬菜、水果,大便會較蓬鬆。吃魚、肉、奶、蛋,大便就會比較臭。


下面是寶寶大便異常的情況

1. 豆腐渣便

大便稀薄有粘液,黃綠色,豆腐渣狀。寶寶可能患上了黴菌性腸炎的寶寶可能排這樣的大便。

2.蛋花湯樣大便

寶寶排便次數增至每天五至十次, 有很多沒有消化的奶塊,但不含粘液。如果是喝配方奶粉的寶寶,要適當調整飲食結構, 奶粉要稀一些。

3. 臭雞蛋便

指寶寶的糞便氣味像臭雞蛋,這是因為由於補充蛋白質過量或消化良引起。 要把奶粉稀釋。 如果已經添加輔食,需要暫停幾天。

4. 油性大便

寶寶排出的大便像油珠一樣發亮且可以滑動。 這是由於寶寶攝入脂肪含量過高,。母乳餵養的寶寶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媽媽要少食脂肪高的食物。寶寶可以用稀釋奶粉代替幾天。

5. 綠色稀便

寶寶大便綠色液狀, 且量少次數多, 就有可能是寶寶攝入的乳糖過量或是 餵養的奶量不夠。 另外寶寶如果食用母乳或綠色菜泥也會有排出綠色 的糞便,這是父母就要注意區分,防止出現異常情況。

6. 水便分離

若是孩子大便如蛋花湯一般, 且每天大便次數和量 都變多,這些症狀很可能是腸炎、秋季腹瀉等疾病導致。

7. 粘液或膿血便

膿血便多為由細菌感染引起,常發於天氣熱的時候,夏季多見,寶寶 要是出現這類情況應及早就診。

我是J媽,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J媽學堂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教學課程已經上線啦!關注即可免費獲得!


J媽學堂

目前,兒童健康手冊的“嬰兒大便卡”已增修為九色。新的“九色嬰兒大便卡”,不正常的顏色增為6色,編號1~6號;正常顏色為7~9號。


因為膽汁顏色為鮮黃或鮮綠色,順利排出的膽汁跟大便混合,糞便就會呈黃色或綠色。膽汁的分泌會讓便便呈現黃綠色,而便便在腸道里時間越長,腸道內的細菌作用愈久則顏色越深。

如果寶寶吃了許多紅蘿蔔,便便會帶紅色,如果多吃了綠色蔬菜,便便也會是偏綠的顏色。這些是正常的現象。

酸性的便便顏色比較黃,而鹼性的偏褐色。所以吃母乳的嬰兒便便一般都是金黃色,而吃奶粉的嬰兒呈現深褐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