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來了,傳統門店怎麼辦?

對“新零售”浪潮,企業之間應當學會合縱連橫、互取所長。新零售的“硬功夫”有三點:首先是極致的客戶體驗和客戶心智的建立;其次是端到端供應鏈的有效支撐;最後是全流程的數據驅動。

新零售來了,傳統門店怎麼辦?

案例:新零售來了,傳統門店怎麼辦?

從英國留學回來後,鹿霆就進入了父親一手創辦的連鎖汽車保養公司裡工作。雖說心不甘情不願,但作為家中獨子,被寄予了厚望的鹿霆從一開始就被認定是這份家業的繼承人。因此,縱然使出渾身力氣,鹿霆也無處可逃,只能老老實實地跟著父親學技術、做管理!

雖說是連鎖,但公司的盤子並不大,在這個二線城市裡總共八家店面,年營業額三千萬,總共四十幾號員工。鹿霆的父親是高級技師出身,技術過硬、為人真誠、做事嚴謹,因此深得顧客的信任,十年如一日,辛苦打造了這個當地小有名氣的汽車保養連鎖品牌。

但在鹿霆看來,父親的思想太過保守!在互聯網時代,父親的店面竟然連個像樣的收銀系統都沒有,所有的記賬都是手工方式。不僅如此,所有到店的客人,基本都是線下口碑相傳,極少通過互聯網或移動終端引流來的顧客。店內除了做保養,其實還附帶銷售一些汽車周邊產品,剛開始利潤還不錯,但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汽車後市場的價格越發透明,這些產品的利潤也越來越薄!

尤其近兩年來,一些新興的互聯網公司,開始積極拓展線下業務,通過整合、收購、加盟等方式大力侵蝕線下市場。作為老字號的品牌連鎖,鹿霆眼見著街面上的那些老店逐漸被這些新興品牌所替代,心急如焚!

為此,鹿霆和父親溝通過很多次,希望公司能拿出一筆啟動資金,自己來組織團隊創業做“新零售”。在鹿霆看來,“新零售”下的新門店裡,店員應當人手一臺Ipad,甚至佩戴可穿戴設備,線上線下打通,這樣才夠潮夠酷,才能吸引來客流!但老爺子卻似絲毫不為所動,一副“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架勢,這讓鹿霆十分地失落。

一方面,鹿霆認為,新零售是大勢所趨,應當在此時果斷進行投入,聯合線下傳統門店,在數字化方面進行升級改造,運用大數據等工具進行客戶需求洞察,提升客戶需求的滿足程度,乘勢把握時代浪潮,把企業做強做大。反之,面對慘烈的市場競爭,則很有可能不進則退、大浪淘沙,最終淘汰出局。

但另一方面,鹿霆隱隱覺得父親的話也有些道理:“門店的核心是客戶服務,是客戶的信任,不管外界如何變化,只需要專注把自己的服務做好,不愁客戶不來。況且企業保養通常做的都是回頭客,那些通過持續打折補貼,違背市場規律的攪局者終究還是會敗下陣來的!至於那些所謂的數字化門店,無非都是噱頭,投那麼多錢搞這些花架子有什麼用?”

鹿霆左思右想,始終沒有完美的答案!他想到了自己的大學同學楊陽,正好他在一家國際知名的互聯網公司裡從事“新零售”業務,不妨去請教他吧……

如同案例中的故事一樣,對於傳統零售業來說,“新零售”就好比漂亮的高跟鞋,讓人既愛又恨!愛的是它代表著零售業的發展方向:更好的客戶體驗,更高的服務效率;恨的是如果沒有學會怎麼“穿”,搞不好還會摔你一個大跟頭,讓人貽笑大方!

面對新零售,傳統企業應當怎麼辦?這就如同鹿霆父子之間的觀念差異,一個選擇主動擁抱變化,發起二次創業;一個選擇原地不動,堅守初心!兩個方向孰對孰錯,沒有唯一的答案,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堅守零售業的本質,擁抱最新的方法!

零售業的本質是什麼?兩個詞:客戶體驗+服務效率。換句話來說,“新零售”的“新”,必須能帶來“更好的客戶體驗”和“更高的服務效率”。圍繞這個目標所構建的套路打法,以及一系列的策略工具,才能代表零售業的發展方向,否則如同案例中老爺子所說:都是花架子!

很遺憾的是,我們看到的部分“新零售物種”,並沒能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例如,在門店中放上一些炫目的“大屏”,通過“掃臉”、“互動遊戲”、“AR/VR互動”、“機器人”等來吸引眼球、拉取客流,卻沒能真正地提升客戶的購物體驗,沒有搞清楚客戶到底要的是什麼?伴隨著客戶好奇心的下降,這種快餐式的“偽新零售模式”很快就會被淘汰出局!

真正的“新零售”,需要的不是表面工作,而是背後紮紮實實的硬功夫!試想,有誰是為了使用那些“掃臉的大屏”而走進盒馬鮮生的呢?有誰是因為“AR試衣鏡”而走進海瀾之家購物的呢?又有誰是因為門店中缺少機器人而拒絕步入“小米之家”或者“蘋果直營店”的呢?那些脫離了客戶需求的“偽新零售模式”做起來容易,失敗起來也很容易!

那麼,什麼才是“新零售”的“硬功夫”呢?筆者認為至少有三點:

首先是極致的客戶體驗和客戶心智的建立;其次是端到端供應鏈的有效支撐;最後是全流程的數據驅動。

這三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展開到實際的應用場景,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例如:我們可以通過大數據洞察消費者需求,提取消費者特徵進行客戶分類和畫像,由此進行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開發;我們還可以通過線上線下全渠道營銷,根據不同消費場景提供最優服務方案;抑或者,通過精準的需求預測,驅動柔性化製造,開展小批量多品種以及定製化生產;還有,運用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進行倉網布局、庫存優化,將產品下沉到離客戶最近的地方。

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以上這些表現形式的背後是一整套完整的商業運作邏輯,它們之間絕不能相互割裂!從客戶分析,到產品研發,到全域營銷,再到生產和配送,以及相應的逆向鏈路等,我們需要構建的是一個完整的端到端的數字化產品、營銷和供應鏈體系,它必須能夠有效地支撐起客戶心智的建立。

為了能夠實現極致的客戶體驗,在以往傳統供應鏈並不擅長的“數據驅動”方面,新興互聯網企業在此投入了重兵進行開拓!動輒成百上千的軟件工程師、大量的算法專家,甚至是國際頂尖的數據智能領域的科學家,他們成為了“新零售”企業中的“生力軍”和最重要的“資產”之一!

因此,回到文首的案例,面對“新零售”浪潮,企業之間應當學會合縱連橫、互取所長。例如,傳統企業擁有線下賣場,互聯網企業擁有線上流量;傳統企業深耕線下業務,互聯網企業精通線上玩法;傳統企業擁有產業人才,互聯網企業擁有數據人才……兩者相互配合,必然能產生巨大的能量!

因此,“新零售”並不是所謂的洪水猛獸,也不是一雙好看卻磨腳的“高跟鞋”,“融合”和“創新”才是大勢所趨!堅守初心,堅守客戶的價值,同時開放心態,尋找聯合的契合點和零售的創新點。做好這些,其實不用我們主動投身“新零售”,“新零售”也會張開雙臂擁抱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