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的好不好不要緊,但這句話一定要告訴孩子,永州的一位班主任說

考的好不好不要緊,但這句話一定要告訴孩子,永州的一位班主任說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羅伯特博士曾經提出現代教育的十大目標,其中第一條便是“獨立性”。獨立性的培養是時代的要求,一個缺乏獨立性的人是無法適應現代化社會需要的。因為今天孩子長大後面臨的是:社會變化更加激劇,科技發展更加迅猛。他們需要具備獨立思考、判斷、選擇、解決問題的能力,否則將難以生存和發展。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十分重視對兒童進行獨立性培養。她認為,兒童自身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主張尊重兒童的自主性、獨立性。放手他們在活動中發展。她認為教育者應成為兒童發展的觀察者、引導者、援助者。蒙臺梭利的這一觀點很值得重視。因為,一旦兒童能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那麼,深藏在個體內部的各種潛力就能獲得充分的發展。其實兒童本來是有獨立願望的,嬰兒從蹣跚學步開始就想掙脫成人的懷抱,儘管跌跌撞撞,但卻表明他的願望。從兒童成長的過程來看,沒有人能代替他長大,最終要靠他自我持續發展的內在機制。可見獨立性對個體的發展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伊索寓言》中有一句名言:“每個人都考自己的本事受人尊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說過:“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天靠人考祖上,都不是好漢。”

在咱們身邊也有類似的例子可以證明。

考的好不好不要緊,但這句話一定要告訴孩子,永州的一位班主任說

劉誠(化名)升入八年級的時候,爸爸媽媽離婚了。劉誠變了, 像賈寶丟了通靈寶玉似的,六神無主。本來他的學習成績平平,還時常有不及格現象,經過過這場打擊,心靈受到創傷,自感孤獨的他像斷了線的風箏,隨風飄搖。直到九年級畢業時,劉誠才開始後悔,恨不得扇自己幾個巴掌。“爸爸媽媽離婚是爸爸媽媽的事,你跟著瞎摻和什麼?真是個寓囊廢!”後來,他考取了一所職業高中、學服裝設計專業。他迷上了自己的專業,參加了模特訓練,在中學生服裝設計大獎賽時,他得了一等獎,成為當地的特優學生。

老師問他:“現在,你對自己的命運怎麼看呢?”

他平靜地告訴老師:“我覺得挺幸福的。父母離婚比不離婚時給我的愛還多,因為那時候、他們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而現在都唱紅臉。再說、父母不在身邊,一切都靠我自己拿主意, 也放得開。我是獨立的有充分自由的人!當然,有時回到家裡,見不到父母,也有悵然若失的感覺。但是與獨立和自由相比,又算得了什麼?最重要的是自由、自尊、自強!”

考的好不好不要緊,但這句話一定要告訴孩子,永州的一位班主任說

有一天,爸爸對他說::“孩子,我再給你找個媽媽好嗎?”劉誠嚇了一大跳,但他很快就平靜下來,爸爸媽媽離婚幾年了,爸爸再成個家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事,自己有什麼理由反對呢?劉誠決不是那種觀念陳舊的人,因此,他點點頭說:“我不干涉你們的事,您看著辦吧。”

劉誠長大了,懂事了,他懂得自尊、自強。他的成功是他從老師、同學、家長身上吸取了前進的動力,建立了自己的自信,是自信這一重要的心理品質幫助他戰勝了孤獨與自卑,一步步邁向踏實的人生。

親愛的朋友,孩子考的好不好不要緊,要緊的是要讓孩子記住:“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自由、自尊、自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