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過後「食物相剋」書籍何去何從

315過後“食物相剋”書籍何去何從

這篇很短,但是在某著名平臺怎麼都發不出來。

我也很理解,因為熙熙攘攘的無非名和利,利字當頭,言論就沒有那麼自由。

今年315的重頭戲沒有想到是中國流傳了很久的“食物相剋”,這個概念在我們搞食品營養的專家眼裡早已經有了公論。

我曾經寫過很多文章解釋所謂的“食物相剋”。

例如:

所謂“食物相剋”,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將不同的食物用某種烹飪方法混合在一起時,食物所含有的化學物質在適宜的條件下發生了化學反應,產生了一定量的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危害人體健康。但是實際上,幾乎我們生活中的所有食物彼此搭配起來食用,在人體的代謝過程中,所有可能產生的有害物質經過人體的代謝後的量卻不一定能夠達到對人體的致害的量,或者說人體壓根就不吸收所產生的有害物質

生活中人們常道聽途說或是根據生活經驗獲得一些“食物相剋”的結論,但是由於對傳統中醫理論缺乏深刻領悟,部分人僅根據自身的日常生活經驗,將日常飲食生活所出現的各種不適症狀,歸結於“食物相剋”。很多擴大的“食物相剋”影響的說法影響很深遠,因此我們要擦亮雙眼,不要輕信謠言。

315過後“食物相剋”書籍何去何從

古人因為缺乏對因果關係的思考和檢驗,往往把一些引起不適的飲食問題歸咎於“食物相剋”,把一些個案輕易上升到了普遍性規律,這造成了大量錯誤的食物相剋的忠告產生。例如食物不潔淨、食物處理不當、乳糖不耐受、過敏現象等,如果發生這些問題的同時,剛好吃了兩種東西,就被古人總結為經驗,世世代代流傳。

其次就是“寧可信其有”的心態,這個就是心理層面的問題了。有這種心態的人往往是懶於探究事物真相的人,選擇全部接受,是最簡單最沒有風險的決定。選擇相信食物相剋的話,不管食物相剋存不存在,都不會有什麼大麻煩,而如果選擇不相信食物相剋的話,萬一某種相剋真的存在,那麼就有被毒死的危險。老人家,堅持不吃就算啦,吃別的補充營養也好。

當然,我們這些科普作家將這些話說了N遍,“食物相剋”的書依舊在各大網站熱銷。315過後,我特意看了看這些書的銷售情況。食物相剋的書在京東和淘寶已經看不到了,而其他噹噹 、蘇寧、亞馬遜反應就慢了很多。

我相信,這些商業網站是不會因為我們一兩個科普作者反覆強調“食物相剋不靠譜”就會下架 ,在大媒體的宣傳之下,評估的結果是:“反正銷量不行還不如全部下架”才是根本原因。

315能夠勇敢的挑戰中國傳統多年的“食物相剋”,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是因為食物相剋已經沒有什麼市場價值了,可以真的殺了。

而造成這個前期局面的,離不開雲無心、顧中一、範志紅、鍾大廚等等等等食品科普作家的大力宣傳。

所以,該來的都會來的,人在做,天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