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阿波聊歷史(七)煉鐵器時代潮流,封建制歷史趨勢

自春秋進入戰國,中國歷史地圖上主要有七個大國:齊、楚、燕、趙、韓、魏、秦。歷史上稱為“七雄”。七雄的版圖之間,除周之外,還夾著魯、宋、中山等十幾個小國。

周即周王所在的地方。周王,在春秋時雖已成傀儡,可並未完全喪失作為統一奴隸制國家象徵的作用。所以,霸主們都還打著“尊王”的旗號。戰國時代則不同了,周王的象徵意義也漸漸喪失殆盡,形若一個小諸侯。爭雄者們誰還把他放在眼裡呢?春秋時,除不服王化的楚國自行稱王,其他各國多隻稱公、侯。公元前344年,魏國君率先自稱為王。接著,齊、秦兩國君主稱王。後來,魏、韓、趙、燕、中山等五國相互稱王。史稱“五國相王”。這樣,在短短二、三十年之內都先後稱王了。

稱王,作為歷史現象並非偶然。它反映著統一的奴隸制王權衰落了。封建制王權卻在一個個諸侯國內確立起來,出現了群王割據的局面;群王爭雄,又展開了兼天下、一宇內的縱橫捭闔的鬥爭。這就構成了二百五十年的戰國史。

新舊王權的更迭,反映著新舊社會制度的歷史性變革。其實,說到底,都是銅、鐵之爭的集中反映。

鑄劍的故事——中國鐵器時代的開端

相傳,在浙江省杭州西北一座到處是飛瀑翠竹的山中,古代時住著兩位冶鐵巨匠。 一叫干將,一叫莫邪。莫邪是干將的妻子。他們鑄的劍,青光爍目,寒氣逼人,削銅斷鐵,名馳吳越。越王與吳王都曾得到過這種名貴的寶劍。

上下五千年,阿波聊歷史(七)鍊鐵器時代潮流,封建制歷史趨勢

楚王知道了也十分羨慕,不惜千金,托出重寶,派使臣風胡子往聘干將。干將採五山之鐵精,選天下之金英,冶煉三年而後成,得劍兩口,一雌一雄。干將手持雙劍,撫摸長久,爾後,斷然把雄劍埋入山中,決意只把雌劍獻給楚王。臨行前,干將囑咐已有孕的妻子:“我們把劍鑄成了,楚王必定要殺掉我的。日後,你若生下個男孩,就告訴他那口雄劍的所在……”楚王得到雌劍,怕干將再去給別國鑄劍,果然把他殺了。

後來,莫邪真的生了個兒子,兒子長大真的為父親報了仇。

杭州西北那座到處是飛瀑翠竹的山,後人就叫它莫干山。莫干山有一池清水,名劍池。相傳那是干將、莫邪鑄劍淬火的地方。池旁臥一巨石,名叫磨劍石。相傳是他們用過的砥石。

上下五千年,阿波聊歷史(七)鍊鐵器時代潮流,封建制歷史趨勢

這個古老傳說啟示我們:中國早在兩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就開始冶煉鋼鐵了。並且,一些能工巧匠還發明瞭鍛造鋼鐵寶劍的技術。可以想見,當時鋼的使用還不很普遍。煉成寶劍還很不容易,甚至連國王也難以得到,因而視如國寶。

莫干山劍池中的水仍清涼如冰,磨劍石也仍臥在那裡與池為伴,可干將、莫邪鑄造的寶劍卻不知去向,難以尋覓了。近幾十年來,春秋晚期的劍多有發現,但那些都是青銅鑄的。相傳越王勾踐會得到五把鋼劍,世傳其名。曾發現一口劍上刻著越王勾踐的名字,然而也是青銅製的。因此,鑄劍故事的可靠性就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懷疑.甚至,還有人認為那純屬無稽之談!

1976年,在古代楚王所轄的長沙地方發現了春秋晚期的一口鋼劍,伴出的還有鐵鼎和鐵削。鑑定表明,劍是含碳鋼,含碳量在百分之零點五左右。用放大鏡觀察,反覆鍛打的層次仍然可見,大約有七至九層。

上下五千年,阿波聊歷史(七)鍊鐵器時代潮流,封建制歷史趨勢

這把鋼劍,未必是干將、莫邪所造,但可確證春秋晚期可以鍛造鋼劍的故事並非虛妄。這把鋼劍今天已不能削銅斷鐵了,然而,它卻仍然可以撥開紛紜複雜的時代之幕。它表明當年奉楚王之命去延聘干將的風胡子所說的話是有根據的。風胡子曾感慨地說: “神農之時,以石為兵:黃帝之時,以玉(磨製石器)為兵;大禹之時,以銅作兵;當今之世,以鐵作兵了!”風胡子的話很有見地。歲月已過去二十幾個世紀,今天中國歷史博物館以許多出土文物向觀眾證明:中國的鐵器時代是從春秋、戰國之際開其端的。

“便國不法古”——中國封建制的確立

秦孝公時,秦廷之上發生了一場大辯論。左庶長商鞅(前390? -前338,姓公孫,名鞅,衛國人,故又稱衛鞅,後秦封其商、於十五邑之地,又名商鞅)欲變法,甘龍、杜摯等重臣反對。

上下五千年,阿波聊歷史(七)鍊鐵器時代潮流,封建制歷史趨勢

甘龍說: “聖賢的君主總是因民而治,不去改變人民的習慣,明智的官吏也總是依法辦事,而不去變更法制。這樣,上下相安,都有好處。”

“不對。”商鞅反駁說,“歷來是聰明的人確立法制,而愚夫才只知道去遵循成法,賢明的人對不便的舊制總要加以改革,不肖者才墨守成規!”

杜摯也來為甘龍幫腔,說“我看還是按老規矩辦事沒錯,遵循先王舊制,免得走到邪路上去!”

商鞅很沉著,據理駁斥,說: “君不見,夏禹、商湯和周武王,都沒有按陳規舊俗辦事,卻開創了王業。夏桀、殷紂都墨守舊制,卻成了亡國之君。凡是對百姓有利的,就不必拘泥於先王舊章,凡是對國家有利的,就應該變法!”

商鞅終於以“便國不法古”的正確觀點,說服了秦孝公,開始了變法。

上下五千年,阿波聊歷史(七)鍊鐵器時代潮流,封建制歷史趨勢

秦廷上的這場爭論,在中國歷史上是頗為著名的。這場爭論發生在中國社會經濟處在歷史性大轉變的開頭,其實質是引導社會走向何處去,是抱著法古的觀點不放,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呢,還是以師今的觀點作指導,支持方興未艾的封建經濟迅速取得統治地位並鞏固起來。這種爭論在戰國前期近百年的時間裡,在其他諸侯國也先後發生了。

歷史在前進,鐵劍取代青銅劍已成時代潮流,封建制取代奴隸制已成歷史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