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女兒演出大哭,爸爸衝上台救場!7招教會娃不犯慫

前一陣,科長的朋友圈被一群小戲骨刷屏——

小小年紀,哭得真情流露!

點贊!女兒演出大哭,爸爸衝上臺救場!7招教會娃不犯慫

演技吊打一票小鮮肉,有沒有?

看到“別人家孩子”落落大方,家長吐槽自家娃:

我兒子喜歡唱歌、跳舞,天天在家裡唱,可一到公共場合就往後退。

六一兒童節,女兒非要參加幼兒園表演,但臨上場哭哭啼啼地不想去。

寶寶“身懷絕技”,可偏偏不敢當眾表演,家長應該如何引導?科長來支招!

寶寶不當眾表演,好事還是壞事?

去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外孫女為到訪客人演唱中文歌曲《茉莉花》的新聞上了頭條。

網友大呼:再有背景的小孩,也難逃被家長要求當眾表演節目的命運啊!

從網上資料可以看出,特朗普的外孫女是個開朗自信、善於表達的小姑娘。

當眾表演是把雙刃劍

當眾表演,對建立寶寶的自信心有一定幫助。

持續的主動表現能強化寶寶的正面行為,這將增強寶寶的表現欲。

隨著表演和其他技能的提高,寶寶可以從眾人的肯定表情中獲得“成就感”。

但當眾表演是把雙刃劍,它既能幫助寶寶建立自信,也能強化寶寶的受挫感。

寶寶能否當眾表演,取決於這2點!

導致以上2種極端後果的關鍵,在於家長的引導和寶寶的性格。

家長讓寶寶當眾表演,目的是激勵寶寶勇敢地表現自己,展示才華。

部分家長存在虛榮心理,希望通過寶寶向外人證明,自己的教育有多成功。

但多數寶寶不喜歡為了讓家長“臉上有光”,而在眾人面前又唱又跳,被“觀賞”的感覺。

點贊!女兒演出大哭,爸爸衝上臺救場!7招教會娃不犯慫

如果寶寶樂於表現,當眾表演就是一次展示自我才能的機會;

如果寶寶不善言辭,當眾表演就是一次暴露自身缺點的噩夢。

內向者領導力的思想領袖珍妮弗·康維勒認為:

“內向不是害羞,儘管二者有類似的表現(迴避當眾表演),但內向是一種偏好,不是性格缺陷。”

因此,家長要尊重寶寶的氣質和性格,有目的、有技巧地引導寶寶。

寶寶為什麼不願意當眾表演?

寶寶感覺不到安全感時,本能地“怯場”。

不安全因素來自於:對環境和人的陌生感、心理上的壓力和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

對環境和人感到陌生

寶寶感覺到安全的時候,才會表現得“一如往常”,越大的寶寶越是如此。

當寶寶處於陌生的環境,接觸到陌生的人,還被要求進行表演時,寶寶怎麼能不“怯場”?

家長的逼迫讓寶寶本能牴觸

要求寶寶表演,是很多家庭茶餘飯後的娛樂活動。調查表明:8成兒童表示不願意被迫表演。

“來,給叔叔、大爺唱首歌。”“寶貝,你不是在幼兒園學跳舞了嗎?來給爺爺奶奶表演一段。”

家長認為,唱歌、跳舞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可對寶寶來說,這是膽量與實力比拼的重要關頭。

點贊!女兒演出大哭,爸爸衝上臺救場!7招教會娃不犯慫

如果家長的態度強硬,逼迫寶寶必須表演,那寶寶本能生出一種防範心理。

對自己的能力不自信

寶寶不敢當眾表演,有個原因是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藝高人膽大”,沒有才藝自然膽小。

找到了寶寶不敢當眾表演的原因,家長可以針對性地引導寶寶,刺激寶寶的表現慾望。

如何引導寶寶做到當眾表演?

事實上,大多數寶寶都有表達的慾望,內心都渴望得到其他人的認可和肯定。

但寶寶表演目的不是取悅他人,而是展現自己。

事先做好充分準備

如果寶寶事先做好了準備工作,知道將會面臨什麼情況,緊張和焦慮情緒也會減少許多。

點贊!女兒演出大哭,爸爸衝上臺救場!7招教會娃不犯慫

在家裡的模擬環境下,鼓勵寶寶多次練習,增加對錶演的熟練度,是緩解怯場情緒的的好方式。

多提供鍛鍊的機會

家長多帶寶寶參加一些社會活動,鍛鍊寶寶與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比如問路、購物付錢等。

如果寶寶開始不敢獨立做,家長可先陪著寶寶一起做,逐漸過渡到讓寶寶獨立去做。

鍛鍊次數多了,寶寶對陌生環境的牴觸便減少。

尊重寶寶的意願

尊重是親子關係的基本,家長做不到這點,所有的教育都為零。

家長不要用命令的口吻逼迫寶寶展示才藝,事先一定要跟寶寶協調好,詢問寶寶的意願。

鼓勵寶寶,拒絕打擊式教育

寶寶存在牴觸情緒時,家長嘗試鼓勵寶寶:爸爸媽媽陪你一起表演好不好?

點贊!女兒演出大哭,爸爸衝上臺救場!7招教會娃不犯慫

女孩兒表演天鵝湖怯場,老爸乾脆上臺和女兒一起跳

如果寶寶勇敢邁出一步,家長不要吝嗇自己的稱讚:“寶寶的舞蹈動作很美,大家給你鼓掌呢!”

巧妙緩解尷尬局面

寶寶當下不願意表演,家長不要強求,更不要批評寶寶,可以輕描淡寫地說一句:“寶寶還沒到最佳狀態,先醞釀醞釀,回頭再驚豔你們!”

大家笑一笑這件事就過去了,不要讓寶寶有“不表演就是膽小鬼”的感覺。

不要給寶寶貼標籤

當眾表演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寶寶有牴觸情緒時,家長直接給寶寶貼上“害羞”的標籤。

寶寶對自我的評價主要來自於身邊人,尤其是親人。如果家長說“寶寶真害羞”,寶寶的內心便埋下了“害羞”的種子。

不和“別人家孩子”作比較

寶寶排斥討好性質的表演,更不喜歡家長就將自己和“別人家孩子”作比較。

“你不喜歡唱就不唱吧。來來來,讓姐姐唱。”

“哎!這孩子就是害羞,在家裡跳得可好了!”

以上這些話表面上是給寶寶解圍,實質上是在寶寶本來就敏感的心上“補刀”。

點贊!女兒演出大哭,爸爸衝上臺救場!7招教會娃不犯慫

寶寶渴望被真誠對待,當家長做到了接納,寶寶感受到了安全,才可能主動要求表現自己。

親愛的小孩,你可以安心做自己,找到與世界相處的方式,盡力做到最好就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