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打贏了還向敵國進貢?北宋最輝煌亦是最無語的一戰

宋朝,中國歷史上最為富裕的朝代,沒有之一,其富庶與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的繁榮與進步遠超唐朝,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先進文明的國度,卻被後世稱為"軟弱"、"屈辱"的朝代。

仗打贏了還向敵國進貢?北宋最輝煌亦是最無語的一戰

我們對宋朝的印象大多數是不太好的,主要還是在軍事方面,一路從北敗到南,最後"崖山海戰"完敗亡國,十萬軍民跳海自盡,悲壯、憤恨、屈辱、無奈……然而,宋朝的軍隊是真的不能打嗎?

仗打贏了還向敵國進貢?北宋最輝煌亦是最無語的一戰

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遼國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二十萬大軍南下攻宋,開戰後,遼軍勢如破竹,宋軍節節敗退,遼軍直逼黃河北岸澶州,宋都東京告急!自從"雍熙北伐"戰敗後,宋朝野上下一直對北方的敵人有心裡陰影,加上遼軍的軍馬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遠遠強於宋軍,宋軍短時間內自是難以招架;前線軍情告急,宋真宗畏敵欲逃,群臣惶恐,人人自危,更有大臣提議遷都升州(今江蘇南京)或益州(今四川成都),大宋江山搖搖欲墜……

仗打贏了還向敵國進貢?北宋最輝煌亦是最無語的一戰

不過,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有一個人勇敢地站了出來,堅決反對南逃,並冒死力諫宋真宗北上親征,他就是宰相寇準,他對著提議難逃的大臣和宋真宗說:"誰為陛下畫此策者,罪可誅也!今陛下神武,將臣協和,若大駕親征,賊自當遁去。不然,出奇以撓其謀,堅守以老其師,勞佚之勢,我得勝算矣!奈何棄廟社欲幸楚蜀遠地,所在人心崩潰,賊乘勢深入,天下可復保邪?",在寇準的極力勸說下,宋真宗答應御駕親征,不過途中又心生畏懼,欲打退堂鼓,寇準又勸說道:"陛下惟可進尺,不可退寸。河北諸軍,日夜望鑾輿至,士氣當百倍。若回輦數步,則萬眾瓦解。敵乘其勢,金陵亦不可得而至矣。",宋真宗終於下定了決心!

仗打贏了還向敵國進貢?北宋最輝煌亦是最無語的一戰

大宋天子在禁軍的護送下,抵達最前線澶州,還未歇腳,寇準又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樓門督戰,在淒涼的戰場上,宋軍將士忽然看見離自己不遠處的城樓上,當朝天子身著黃袍,氣宇軒昂,身旁的禁軍更是威風凜凜,護在左右,禁軍軍旗也升了起來,場面如天兵下凡一般,氣吞山河;這一刻,集結在澶州附近的幾十萬軍民士氣大振,一掃頹勢,人人高呼萬歲,山呼海嘯,氣勢磅礴,"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里,氣勢百倍",連宋真宗本人也被這種氣勢所震撼。

仗打贏了還向敵國進貢?北宋最輝煌亦是最無語的一戰

宋軍趁勢發動反擊,遼軍完全沒想到宋軍會大規模地發動反擊,加上戰線拉得過長,又是孤軍深入,面對宋軍的反擊,遼軍頓時面臨全線崩潰的危險,冷靜地分析形勢後蕭太后自知不敵,便主動派遣使者提議和談,宋真宗本來就不想打,一聽說和淡,隨即欣然答應。

仗打贏了還向敵國進貢?北宋最輝煌亦是最無語的一戰

宋軍掌握著戰場的主動權,按理來講談判桌上自然也應該是如此,只是沒想到宋真宗只想圖個平安,快點了事,而遼人又在談判中提出領土要求,宋真宗不想割地以免遭後人唾棄,又不想在談判中出現分歧,導致戰爭又打下去,於是他派曹利用前去議和,並對其說道:"只要不割地,能講和,契丹就算索取百萬錢財也可以答應。",宋真宗到是財大氣粗,底線如此之底,眾將也無可奈何,而當寇準聽說後,又悄悄把曹利用叫過來對他說:"聖上雖有百萬之約,但要超過了三十萬,我就砍了你的腦袋!"

仗打贏了還向敵國進貢?北宋最輝煌亦是最無語的一戰

三十萬對於遼人來講也不是個小數字,況且遼人也是求和心切,戰場上本就是劣勢,也不敢獅子大開口,最終,雙方很快達成了協議:雙方撤軍,宋遼結為兄弟之國,並以白溝河為邊界;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並開通兩國貿易;這就是著名的"澶淵之盟"。

仗打贏了還向敵國進貢?北宋最輝煌亦是最無語的一戰

澶淵之盟很具爭議,一方面,盟約的簽訂,結束了宋遼長達二十五年的戰爭,雙方進入了一個相對較長的和平時期,在此期間雙方互通貿易,禮尚往來,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文化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當遼邊境發生饑荒時,宋也會遣人去幫忙救災,宋真宗駕崩時,遼聖宗還集大臣舉哀;盟約的締結同時減少了宋朝大量的軍費開支,此前每年用兵的費用就高達三千萬,這麼一看,三十萬的犧牲到還是值得的,況且又沒有領土的丟失;而且宋遼兩國能夠進入難得的百年和平盛世,澶淵之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仗打贏了還向敵國進貢?北宋最輝煌亦是最無語的一戰

但是另一方面,本來戰場上是打贏了的,卻依然簽了不平等條約,這本就是件很奇葩的事,而且,此盟約一簽,宋朝就基本放棄了對燕雲十六州的爭奪,這個歷朝歷代必奪的兵家要地,關乎國家安全和軍事力量的兵家要地的放棄,埋下了巨大的隱患。再者,盟約簽訂後,雙方百餘年間沒有發生過提的上案面的軍事衝突,導致兩國軍備鬆懈,宋本就不受重用的武將更沒有了用武之地,間接導致了兩國均被後來崛起的女真建立的金國所擊敗,造就了後來的"靖康之恥"。

仗打贏了還向敵國進貢?北宋最輝煌亦是最無語的一戰

有一個細節,最大功臣寇準因"澶淵之盟"獲得了極大的權利和威望,但也因此埋下隱患,加上他本人有點自恃功高、目中無人,在官場上結下了不少仇恨,宋朝的皇帝向來又是猜忌心嚴重,最終他的結局也是遺恨他鄉……

"澶淵之盟"的爭論到現在也沒有停止過,但是縱觀五千年的歷史,這個盟約的簽訂是真的很無語。筆者認為:貪圖一時的太平富裕,放棄戰略要地,怎麼看也是極度缺乏遠見的,值得一提的是,宋朝雖是富裕至極,但在歷史地位上,它並非是一個大一統王朝,它並未統一全國,長期安於現狀,這大概也是宋無法和漢、唐相提並論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