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遮斷歸途、未來不再回首 今日華爲滿別離情一路向北

雲遮斷歸途、未來不再回首 今日華為滿別離情一路向北

華為公司整體搬遷引發與論關注。

從深圳開拔,往東莞方向挺進。當你打開論壇看到我的這篇帖文之時,建議搜索了一下地理位置你會發現,今日此時,華為正帶著家眷一路向北。 華為一家老小有2700人搭乘約1500輛貨車(其中大巴70輛)。中年搬家,滿別離情,雲,遮斷歸途,未來或許不再回首。

雲遮斷歸途、未來不再回首 今日華為滿別離情一路向北


據騰訊新聞報道,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深圳時稱: 14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匹茲堡,有鋼鐵。7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底特律,有汽車。現在,世界的中心在哪裡?不知道,會分散化,會去低成本的地方。高成本最終會摧毀你的競爭力。而且現在有了高鐵、網絡、高速公路,活力分佈的時代已經形成了,但不會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深圳房地產太多了,沒有大塊的工業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業的發展,每一個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間發展。

新聞稱,任正非還說道,四個現代化,最重要的是工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最主要的,要有土地來換取工業的成長。現在土地越來越少,越來越貴,產業成長的可能空間就會越來越小。既然要發展大工業、引導大工業,就要算一算大工業需要的要素是什麼,這個要素在全世界是怎麼平均的,算一算每平方公里承載了多少產值,這些產值需要多少人,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設施。生活設施太貴了,企業就承載不起;生產成本太高了,工業就發展不起來。任正非:深圳房地產太多了,沒有大塊的工業用地了。在外界看來,華為近年來屢屢傳出搬遷消息,或許和成本有關。作為中國一線城市,深圳的房價、人力成本等確實一直居高不下。2016年5月,一篇名為《別讓華為跑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廣泛轉發,文章稱,作為深圳科技產業支柱的華為,正打算拔營遷往東莞。事後,華為曾對傳聞予以否認。

雲遮斷歸途、未來不再回首 今日華為滿別離情一路向北


話說,這人生有三大不幸:一是少年遇上“小燕子”耍朋友談戀愛荒廢了學業;二是遇上了華為“中年含淚搬家”。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其中年搬遷?

雲遮斷歸途、未來不再回首 今日華為滿別離情一路向北

記得《人民日報》曾對3省6市的100多家實體企業進行過一次深入調查,調查顯示:對實體企業來說,最大的困難還是成本偏高,說呀,大概有這樣幾個方面:

制度性交易成本令人心煩

調查中,超過半數的企業對“放管服”改革帶來的成本下降“有一定感覺”,但同時也有超過37%的企業表示“感受不明顯、與原來差不多”,並有近18%的企業認為制度性交易成本仍是當前主要的成本壓力之一。

原材料成本驟然增加

生產越多賠得越多,期盼減負政策帶來更多獲得感。原材料成本驟增成為很多製造業企業“不能承受之重”。

人力成本持續上揚 員工流動過於頻繁給產品穩定性與質量提升帶來很大障礙

調查中,近77%的企業將勞動力成本列為成本壓力的主要來源。 高技術人才流動所增加的成本更高。

人才引進難,又極易流失,讓企業頭疼。願意到實體制造業的高級人才越來越少,企業招人特別困難。有的人才辛辛苦苦培養起來,結果又跳槽去了地理位置更好、工資更高的企業。多家企業表示,希望國家能夠在吸引人才、激勵人才、培養人才等方面對製造業企業有更多的政策傾斜。

謀求轉型升級已成為眾多製造業企業的共識

轉型升級所付出的巨大成本給企業帶來嚴峻考驗。轉型過程中,不少企業面臨“雙面夾擊”:一邊是經營成本迅速提高,一邊是盈利水平有所下降。 

實話實說,過去的深圳並未薄待華為,早期創建於深圳的華為獲利很多的。除了政策上的優惠外,大量的優秀人才也湧入華為。當時的深圳生活成本不算太高,房價也還平穩,華為的高薪水讓員工們帶來巨大的幸福感、滿足感和獲得感,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戰鬥力。有網友說,過去那時的華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那時的華為人賺著大把的錢錢,雖然累點,但累並快樂著。 如今,這一對佳人緣份已盡。已不再年輕的華為變了,華為的心也變了,深圳最初那顆心也變了,因此,能解開華為困局的唯一途徑或許就是選擇離開。

離別,從來都是一種古典的真心傷痛!婚姻,需要用“心”去經營。而現實生活中的雙方或許各有各的一言難盡!在此不作過度評論。

讓我們一起去為華為今天的成功突圍喝彩!

末了,似乎有一絲絲兒不切實際的遺憾與幻想。任正非既然能將公司搬到東莞,為什麼就不可以索性就搬至天府之國的大四川?我四川之大可任你挑選,特別是我川東北一線區位優勢明顯、大格局、全開放、低成本等這麼好的環境下,為什麼不乾脆直接就搬遷至我大廣安?

你也來說說吧。

雲遮斷歸途、未來不再回首 今日華為滿別離情一路向北

――――

民生透視、熱點分析、擁抱自由、獨立思想。謝歌說事,以最卑微之追尋,換社會點滴之改變,以發癟言的形式演繹麻辣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