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溫橋村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溫橋村

興隆鎮溫橋村

溫橋村在社旗縣東南10.5公里,西南距興隆鎮3.5公里,七個村民小組,七百九十九戶,1791人,均為漢族。隸屬於溫橋村委。

溫橋村委轄溫橋、焉莊兩個自然村。

1881年,屬唐河縣,溫橋保,1948年屬唐河縣趙崗,趙崗保溫橋副保,1950年屬第五區後門李區趙崗鄉,1958年建溫橋大隊屬方城縣麥北陌陂區郝寨公社,1962年屬老賀莊公社,1965年,劃屬社旗縣,1966年屬郝寨公社,1975年屬呂樓公社,1983年大隊改為村委會屬興隆鎮鄉,1994年屬興隆鎮。

村名由來

據傳清初,溫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莊,隨在村莊堰河渡口處修建一座石橋,名通濟橋,因為溫姓人所建,故取名溫橋。

現存有“重修通濟橋碑記”兩通,在這座古橋的從東邊第三個橋孔裡邊有一通石碑,落成時間為:“大清雍正四年(1726年)歲次丙午冬辛丑戊辰日立”;另一通落成時間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歲次辛卯伍月轂日立”,石碑上有銘文:“…唐城北七十里,舊有溫家橋,東通信汝,西達郡邊,車馬絡繹,四大之衢也,下則黑龍堰、寫觱沸湍急,雖廢宏渡亦務巨津也。是橋也,始創於明,重修於國朝,規模巨大,制度堅凝,奈歷年既久…王君桐寊慨嘆曰…魏君君輔重修之舉…”。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溫橋村

村中的溫橋,歷經數百年,從古到今多少溫橋人從這座古橋上走過。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溫橋村

另據王姓人家說講,他們在1980年扒老房發現一張紙條,根據所寫時間說明此房子距今已有七八百年曆史了,據通濟橋碑文和王家所說,溫橋村始建時間在明代則無疑。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溫橋村

每一塊石墩都有著歲月的印記。

村莊姓氏流源

村莊主要姓氏:東溫橋主要是魏姓佔絕大部分,其他姓氏有李、張、劉、喬、朱、王等;西溫橋以韓姓和楊姓為主,其他姓氏有郭等。

1、魏氏:與興隆鎮的魏崗、珪璋以及苗店的老魏莊等村魏氏同宗。從苗店老魏莊遷過來的。據說溫橋和老魏莊魏姓始祖是兄弟倆人。東溫橋王氏始祖是當地富戶,當年東溫橋魏氏始祖是東溫橋王氏始祖的女婿,因在老魏莊房屋不夠住,投奔溫橋岳父家,從而魏氏在溫橋這片寶地定居繁衍。

溫橋村東北有魏家老墳,立有石碑,石碑上邊有魏字派記載。

字派為:“永廣崇正道,從容體宏仁;明良國泰照,清修學士心”

2、楊氏:楊氏先祖楊子龍自明朝前期從湖北棗陽楊當鎮西北蓋上遷移到現在的興隆鎮小楊莊,字派為:“秉清正道永,崇德世繼芳,福林如天保,華國煥文章。”

楊氏先祖墳地在西溫橋村北,在清朝時曾出過兩位舉人,舉人在懷慶府(懷慶府就是現在的焦作沁陽市)任教授之職,祖墳現在還保留石碑十幾通。

溫橋楊姓同興隆鎮大楊莊、小楊莊、苗店楊灣,郝寨李樂莊、房莊、上康、宋莊等在社旗分佈十四個村莊均為同宗同源。

3、韓氏:西溫橋韓姓始祖是韓運章,泌陽人,清末進士,拜戶部員外郎,後任袁世凱總統府秘書,河南省水利局長等職。

從第五代開始,字派為:“文國榮改升,德禮傳家世,振興華夏昌,永葆先祖銘。”

同唐河源潭、太和馬溝、範營、小灣、郝寨下康以及興隆建莊、老街韓姓同宗。

4、李氏:東溫橋李氏和焉莊李家是一家,祖上為明朝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移過來的,始祖分別是李發堯、李發舜兄弟二人,分別居住在相近的兩個村子東溫橋和焉莊。

字派為:“……林、金、運、桂、廣……”

村莊名人

溫橋村是個人傑地靈的村莊,從溫橋走出來的很多文化藝術界的大家名人,

魏叢楓: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80年代初開始小說創作,已在多家報刊發表小說180餘篇,部分小說獲獎和被《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等雜誌選載,短篇小說集《血脈》獲南陽市人民政府第三屆優秀文學藝術成果獎。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溫橋村

魏從楓作家

魏從楓,南陽作家。姐姐在北京也是個知名作家。

魏章成:是東溫橋人,現為社旗縣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禪意書畫協會會員、禪意國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畫家魏章成是中國禪藝書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縣老年書畫協會常務副主席,兒子魏軍毅是縣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溫橋村

魏章成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溫橋村

魏章成書法作品

另外溫橋村還有許多名人,如:中國人民解放軍劉發成烈士是該村是東溫橋人。

西溫橋人楊清良,社旗縣廣播電視局局長。東溫橋朱鳳林是原縣林業局局長現在退休了。這些都是從溫橋走出來的溫橋人的精英。

魏從禮老師在興隆鎮多個村學校擔任過校長,也在興隆鄉中工作過,辛勤三十載,桃李滿天下。

這些年從溫橋走出來的大學生也很多,他們在外邊努力拼搏,有的有一片自己的事業,如魏從禮老師的兒子魏榮陽在深圳成立了自己的電子公司,事業蒸蒸日上;

本村的魏榮健名牌院校畢業,受國家民航局委派,參與深圳機場籌建工作,目前在深圳機場擔任重要領導職位,隨著農民外出務工的興起,溫橋村的不少村民目前在深圳務工或者做生意,好多都是在魏榮健的幫助下,在深圳創下一片溫橋人的天地。

村莊現狀

流經村中的小河叫堰河,發源於陌陂一路向南經陌陂、郝寨、興隆、太和,在唐河縣源潭鎮匯入唐河。小河從村子中間中部自北而南穿過,把村莊分為兩部分,河西部分稱為西溫橋,聚落呈正方形;河東部分稱東溫橋,聚落呈南北長方形,遠看如龜形,面積為西溫橋的四倍。

兩個溫橋村莊佔地面積約有一平方公里,村中參天大樹很多。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溫橋村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溫橋村

老屋

溫橋村水利條件方便,堰河穿過全境,河道過去河水較深,連著有木頭潭、黑龍潭等幾個潭窩。現在堰河常年斷流,乾涸的河床長滿了青草。

前些年村民又修了三座攔河大壩,1500多村民及2000畝地受益。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溫橋村

攔河壩

1990年前後,東溫橋魏春成、魏從帶,西溫橋楊景春,用他們父輩在鄭州紡織機械加工的經驗,創辦了門窗加工廠。溫橋村很多年輕人在他們那裡做工,學到了門窗加工、機械操作、電焊技術。魏春成、楊景春現在鄭州,魏從帶在南陽,他們還一直從事門窗、機械加工、鋼材批發,帶動了村民走向致富的道路。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溫橋村

溫橋小學,離開家的遊子,你可曾忘記放學後雀躍回家,那些無憂無慮的日子。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溫橋村

幽靜乾淨的院子,愛美的主人種了不少花草。看見手壓井了嗎?現在已經很少看到了,自來水進入了家家戶戶。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溫橋村

不經意間,媽媽已經是滿頭白髮了,總是閒不住的老人。那個家,只要父母在,就永遠是遊子的牽掛。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溫橋村

舒適的農家小院,總是我夢想的家園。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溫橋村

看到我在村裡拍照,村裡人熱情地打招呼:“過來坐一會吧!”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溫橋村

院子裡收穫的玉米棒子和花生,還有芝麻。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溫橋村

防潮措施做得好,一片豐收的景色。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溫橋村

這個院子是溫橋村村委會。

感謝向超以及老實頭等網友提供的照片!感謝魏榮澤、明鳳、楊正存、李漢陽、賀衛東等網友提供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