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恕而行的梅西——在阿根廷,追逐巴薩的自己

前言:

在經歷了國家隊生涯初期的起伏,大賽三連亞的遺憾,以及18年世界盃從預選賽就開始的磕磕絆絆後,梅西仍然沒有找到融入阿根廷隊的最好方式。阿根廷巨星在國家隊的表現依然難以讓人滿意,他在國家隊和俱樂部發揮的天差地別也受到了媒體和世界足壇很大的爭議。原因何在?這裡要從梅西的俱樂部生涯開始說起。

一、俱樂部生涯:邊鋒到偽九 王冠上的明珠

在2008年的夏天,四大皆空的巴薩進行了大換血。加泰羅尼亞巨人送走了羅納爾迪尼奧和德科,而未滿22歲的梅西穿上了代表核心的10號。這件被馬拉多納、裡瓦爾多、羅馬里奧、羅納爾迪尼奧等天才巨星穿過的球衣,正式被賦予到了這名阿根廷小將身上。而誰都沒有想到,梅西在巴薩取得的成就,竟遠超上述的這些傳奇巨星們。

強恕而行的梅西——在阿根廷,追逐巴薩的自己

【邊路精靈:19號的梅西】

在這之前,身穿十九號的梅西主要居於巴薩的右路,還作為球隊的純邊鋒出現在球隊的首發名單中。而那時,小羅是巴薩絕對的核心,身居左路但會時常往中路走,利用他出色的突破和傳球腳法及視野,組織併發起球隊的進攻,撕裂對手的防線;而彼時的巴薩9號埃託奧則是球隊的頭號射手,利用出色的衝擊力和精湛的射術,衝擊在第一線為球隊攻城拔寨。隨後,亨利也加盟了球隊,不過當時的亨利已經年滿30,他主要負責弱側的牽制和對球門的攻擊工作。

【瓜帥革命:王朝傳奇】

接過了代表核心的10號球衣,也意味著職責上的變化。事實上,瓜迪奧拉剛來到巴薩時就考慮過清洗埃託奧。這其中的原因,除了埃託奧的更衣室炸彈屬性以外,還和對梅西的改造有關。此外,在上賽季的中段,還有兩個對梅西至關重要的變化:首先是伊涅斯塔的中移。這個日後梅西職業生涯的最佳搭檔之一,在經歷了裡傑卡爾德手下的迷茫期後,終於在瓜迪奧拉手下找到了最合適他的位置——4-3-3體系中的左中前衛;而小將布斯克茨也在那個賽季上位,瓜迪奧拉這位拉瑪西亞的純正四號,在布斯克茨身上找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他甚至坦誠:“布斯克茨要比當年的我更出色”。同時,巴西“魔翼”丹尼-阿爾維斯也在那個賽季加盟球隊,他也成為了日後與梅西最為默契的右路搭檔。

上半賽季的出色成績,讓瓜迪奧拉有了對球隊進行改造的資本。他逐漸拿下了球隊的後腰亞亞圖雷,讓布斯克茨與哈白組成了新的“中場鐵三角”;而梅西則成為球隊的中鋒,埃託奧和亨利分居兩翼,利用他們的衝擊力為梅西帶出中路處理球的空間。6-2擊敗皇馬的比賽是這一進攻體系的代表作之一。梅西在中路的擺脫和突破讓皇馬的卡納瓦羅和梅策爾德極為難受,並完成了梅開二度。

在搭建了哈白布的中場體系,並用活梅西之後,瓜迪奧拉成功拿到了三冠王。而出色的成績讓瓜迪奧拉手握轉會大權,他斥巨資引進了國際米蘭的中鋒——伊布拉希莫維奇。瓜迪奧拉的初衷是想把伊布當做克魯伊維特,用伊布的身高和體格為梅西開闢中路的空間,同時利用伊布出色的腳下技術給梅西做球,打撞牆配合。但伊布的球風決定了他也是一名十號球員,同樣喜歡拉出來處理球而非在禁區內與後衛肉搏,只願做紅花而非綠葉。瓜迪奧拉也與伊布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最終這個梅-伊連線的構想以伊布的租借離隊而告終。

10年的夏天,瓜迪奧拉放棄了此前的思路,而是徹底扶正佩德羅,引進比利亞;並在11年夏天選擇了回購法佈雷加斯。彼時的巴薩,基本是以西班牙國家隊大賽三連冠的班底搭檔梅西,而讓小跳蚤出任球隊的“偽九”。這樣的方式徹底讓梅西走上巔峰——不僅在2011年帶領球隊奪得五冠王,還在2012年打進了91粒進球,成為歷史第一。而從瓜迪奧拉上任的四年期間,梅西共贏得了四座金球獎。

【夢三歲月:“魔武雙修”的阿根廷巨星】

“夢三”四年個人極為成功的經歷,對於梅西的影響頗大。梅西雖然是一名南美的阿根廷球員,但從小就加盟拉瑪西亞,以及在巴薩這四年的成功經歷,讓他的意識和思維更“歐化”,甚至更偏向於西班牙四年裡的傳控體系。

在“夢三”體系中,布斯克茨是體系的潤滑劑和銜接者,他通過出色的腳下盤控能力、對空當的敏銳程度和直傳腳法,銜接巴薩的中場;而哈維則是體系的基石,他通過極大的覆蓋面積、極為紮實的基本功和極其冷靜而合理的頭腦,組織梳理著巴薩的中場;而伊涅斯塔則是體系的加速器,他通過在中場突然的帶球起速和突破後的分球讓巴薩的進攻瞬間提速。此外,阿爾維斯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員,相比其他邊後衛,阿爾維斯極其出色的腳下技術、傳接球基本功和決斷力能讓他作為半個中場,同時他的往返跑動能力和速度也能讓他做到邊衛和中場職責的一肩挑。而前場的比利亞和佩德羅,則通過不懈的回撤、衝刺縱深和反搶,穩定體系運轉的同時開闢前場空間。

強恕而行的梅西——在阿根廷,追逐巴薩的自己

簡而言之,巴薩以拉瑪西亞和西班牙國家隊為班底的體系穩定而成熟,在中場,哈白布理順中場的運轉和球路,梅西只需要安心待在三十米區域完成爆破即可;在前場,比利亞、佩德羅和阿爾維斯開闢縱深空間。而位於整個體系正中心的梅西,就有了大施拳腳的空間。無論梅西站在中路什麼位置,哈白布都能快速而準確的找到梅西,而在中路接球后的極小的空間內,梅西便能依靠自己變態的爆發力、腳下速率、靈活性和盤帶技術完成縱向的突破;而在比利亞、佩德羅和阿爾維斯等球員為梅西拉開縱深空間和寬度後,梅西盤帶過程中也能送出直塞或直接射門,增加了他處理球的選擇。同時,整隻球隊的壓迫體系也讓梅西不必回撤過深的回防,或消耗太多體能在防守和回撤的長距離推進上。

【柳暗花明:MSN組合中的全能核心】

隨著西班牙這批王朝球員的老去,“夢三”也逐漸跌下神壇。而梅西也迎來了他在巴薩生涯最為艱難的時期:2012-2013賽季,梅西在賽季中後段受傷,對陣巴黎和拜仁的強行復出加重了梅西的傷勢;而2013-2014賽季,巴薩在各條戰線四大皆空,而梅西的表現也堪稱是2008年以來最糟糕的賽季,多次關鍵戰的消失,讓梅西背上了諸如“為世界盃留力”的罪名,甚至一度傳出梅西將要離開巴薩。

但14年夏天,巴薩又完成了一筆重磅簽約——烏拉圭神鋒蘇亞雷斯加盟巴薩,而內馬爾在經歷了一年的適應期後也已逐漸成熟,巴薩的“MSN”組合震驚世界。儘管哈維因為年齡已經逐步淪為替補,巴薩的中場控制力已遠不如“夢三”時期,但他們的前場要更為銳利:左側的內馬爾自如的強弱側切換,他的持球推進能力能回撤完成推進,他的無球速度和傳射又能幫助巴薩在三十米區域完成終結;蘇亞雷斯則完全符合當時瓜迪奧拉構想的完美中鋒,他既能利用身高和力量與對方中衛肉搏贏得中路空間,與梅西打撞牆配合,又能衝刺縱深完成門前的終結和助攻。而彼時的梅西也主動讓出中路,在離禁區更遠的右路,利用從右路帶球起速突破的方式完成邊-中的同時爆破。那個賽季,梅西相比“夢三”時期,更像一名進攻的全能核心,在傳射突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準。

強恕而行的梅西——在阿根廷,追逐巴薩的自己

二、國家隊:條條大路通羅馬 但何為捷徑?

自2014年以後,阿根廷國家隊的歷任教練,就在高位控球進攻和低位防守反擊之間搖擺。

強恕而行的梅西——在阿根廷,追逐巴薩的自己

【2014:在“夢三模式”和“功利主義”之間搖擺】

在2014年世界盃小組賽中,阿根廷被分到了波黑、伊朗和尼日利亞的小組,應該說對手的實力都不強。時任阿根廷主帥的薩維利亞實驗了多套人員配置和陣型,企圖復刻梅西在巴薩的體系。其中加戈出任首發單後腰就是極其經典的案例。而梅西也在小組賽期間攻入四球。但阿根廷的後防卻很難承擔陣型高位而帶來的被快速反擊的高風險。

在淘汰賽中,薩維利亞確定了4-3-3的低位防守陣型,球隊的後防變得極其穩固,一直到決賽,阿根廷在淘汰賽90分鐘內都一球未失。但這樣的惡果是,讓阿根廷的推進路線變得太長,迪瑪利亞和梅西需要反覆的長距離帶球推進將阿根廷的進攻推上去。特別是在對比利時迪瑪利亞受傷後,阿根廷在對荷蘭和德國隊的世界盃半決賽和決賽中都沒能收穫進球。因為球隊進攻推進的重擔完全落入了梅西一個人身上。

強恕而行的梅西——在阿根廷,追逐巴薩的自己

【2015-2016:尋找平衡點】

隨後,接任者馬蒂諾企圖在薩維利亞的戰術之間找到平衡:他繼續維持了4-3-3的陣型,但選擇撤下迪瑪利亞,派上一名中場(15帕斯托雷、16巴內加),企圖在傳控和反擊之間找到平衡,同時保證中場的厚度和控制力。儘管阿根廷再一次維持住了下限,兩度闖入美洲盃決賽,但他們在智利的絞殺下依然缺乏向前的銳利度,兩場比賽都沒能攻破智利隊的大門,最終兩場決賽都是點球大戰告負的結局,令人嘆惋。

而18年世界盃的阿根廷主帥桑保利,則是一位戰術體系非常激進的教練,他極其強調前場的壓迫,同時依賴小個球員在高位依靠反覆的傳切完成推進。在14年世界盃和15年美洲盃,桑保利的這套體系在智利國家隊大獲成功,智利在14年世界盃中險些淘汰東道主巴西,並在15年美洲盃戰勝阿根廷奪魁。

【2017-2018:激進型打法下的尷尬】

從18年世界盃的選人和三場比賽的首發陣型來看,桑保利很明顯想要延續當時的打法:尤其是在對陣克羅地亞的小組賽第二輪比賽中,阿根廷除了中衛和前場的梅薩,其他所有球員都在180以下。但這樣的臨時變陣讓阿根廷的球員們很難適應,他們沒辦法在幾天之內就形成智利那樣的整體性和默契,球員的傳接球和整體移動非常不順暢;而且,阿根廷是18年世界盃平均年齡最大的球隊,年近30,他們的整體運動能力相比智利更遜一籌。最終,球隊也承受了0:3失利的結果。

實際上,桑保利這樣激進的戰術體系在面對強隊時並不是第一次吃癟。早在三月份的友誼賽對陣西班牙,首發的馬斯切拉諾、布斯托斯、比格利亞、洛塞爾索、巴內加都是矮小型,腳下技術出色和靈活的球員。他們的後場推進在體能充沛時一度非常流暢,甚至在客場與西班牙隊有來有回,但在最後一傳一射上總欠點火候。隨後體能下降,羸弱的中場攔截和後場防守能力便暴露的淋漓盡致,主動失誤增加,下半場多次被西班牙從後場的直傳球打穿縱深,西班牙也利用反擊頻頻進球,最終贏了阿根廷一個6:1。

【癥結與破題】

那麼,經過這麼多年的摸索,阿根廷應該如何破題呢?

首先,想明白“阿根廷梅西之惑”的癥結到底是什麼。阿根廷倘若想復刻梅西在巴薩的環境,利用高位的控球和壓迫減小梅西的推進距離,讓梅西更靠近禁區,則目前國家隊的後防線很難兜住;而如果為了球隊的整體性考慮,採用低位防守反擊的打法,則推進距離過長,而在迪瑪利亞老化後,阿根廷也沒有蘇亞雷斯和內馬爾這樣的超級巨星在縱向上給梅西分壓,這顯然也不利於如今跑動和體能萎縮的梅西。這就是阿根廷如今面臨的主要矛盾。

強恕而行的梅西——在阿根廷,追逐巴薩的自己

第二,梅西本身在國家隊需要如何轉型和肩負起更重的責任?18年俄羅斯世界盃,梅西頭三場所承擔的職責也有所區別。從這裡可以分析一二。

第一場對冰島,梅西大包大攬,從中圈開始就作為球隊的絕對核心,中場組織和前場推進一肩挑,但遠離禁區後的梅西無疑威脅大減,而且目前他的跑動和體能也沒有辦法承擔如此多的跑動;此外,上文提到,梅西在“夢三”時期擁有哈白布這樣的頂級中場,他並不需要過多參與中場的組織,這也限制了他的球路和組織意識。而梅西雖然總是回撤拿球,但他依然是很典型的“刀刀見血”的前鋒傳球思維,但在中圈一代,傳球的容錯率要遠低於30米區域,同時,阿根廷老邁的陣容也很難跟上如此之快的節奏。

第二場面對克羅地亞,桑保利的3-4-3陣型企圖就讓梅西更加靠近禁區。但一來阿根廷的中後場羸弱,傳球和組織能力遠比不了當年的巴薩,梅西在三十米區域內很難接到球;二來梅西位於陣型的前方也很少主動跑空當接應隊友。同時,梅西缺乏絕對的身高和力量,不能作為支點在核心區域穩定接長傳或直傳並護住球權,導致球隊的進攻極其生澀。梅西在對陣克羅地亞的比賽中只完成了一腳射門。

在世界盃淘汰賽4:3敗於法國,梅西始終無法以一己之力帶領阿根廷走得更遠,或許俄羅斯世界盃會讓阿根廷球迷很傷心,但或許破而後立,補充更多新鮮血液後,會迎來新的輪迴。

最後,通過18年世界盃,對於阿根廷和梅西來說,有兩點值得思考。一是巴內加這類型的阿根廷球員理應得到重用,他能為梅西極大的分擔中場的控球和組織壓力,讓梅西更多的出現在進攻三區;二是梅西應該更加重視無球跑動。無球平跑來的消耗,至少是要小於帶球連續過人或衝刺的。而且梅西並不處於球隊陣線的第一線,他可以更多的選擇在兩線間平跑尋找空位接球,而不是一定需要在中場就開始持球直塞或突破,浪費體能的同時效率低下。日漸年長的梅西,理應變得更為收放自如。

或許阿根廷與梅西的爭議與話題還將在往後的重大賽事中繼續延續,但這樣一個讓已經提前載入史冊的小個子不世天才,希望大家且看且珍惜。

強恕而行的梅西——在阿根廷,追逐巴薩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