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化非遺資源優勢爲產業優勢 推動鄉村振興

近日,省文化廳、省扶貧辦共同出臺了《山東省“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工程(以下簡稱“工程”),以山東省“4個2”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為動力,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當地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資源,積極推進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化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致富渠道、鄉村亮點,促進當地群眾就業增收。

工程將充分發揮地方特色,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尊重非遺所在地人民群眾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充分調動貧困地區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依靠自身努力,結合非遺資源特色和優勢改變貧困落後面貌。

《方案》明確,要加強對貧困地區非遺調查,摸清資源底數。在調查的基礎上,對項目及傳承人進行文字、圖片、影像記錄,徵集並妥善保管相關珍貴實物和資料,建立檔案和數據庫並結合每個項目的特點與實際情況,制定保護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以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為基礎,建立山東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鼓勵和引導國家級、省級非遺傳承人群研培高校,以面廣量大、從業人員較多、有助於帶動就業增收、培育品牌的傳統工藝項目為重點,面向山東省貧困地區開展定向培訓,將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的非遺傳承人群作為重點推薦研培學員,為貧困地區有意願、有一定基礎的非遺傳承人群提供免費研修研習培訓。

《方案》指出,將貧困地區的傳統工藝產品與當代設計相結合,形成更好滿足社會需求、具有更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鼓勵在貧困地區開展多種形式的傳統工藝大賽、技能大賽,發現、扶持一批傳統工藝創意人才,推出一批能夠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美觀實用的傳統工藝精品。在貧困地區培育形成一批帶動強、輻射面廣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並引進有陣地、渠道和平臺的知名電商企業和相關文化企業,形成產品聚合。

同時,對在貧困地區設立的國家級、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加大支持和傾斜力度,支持開展相關調查研究、規劃編制、傳習設施修繕、普及教育、宣傳展示、推廣交流等。對非遺項目集中的貧困地區鄉鎮、街道和村落(社區)實施整體性保護,保護非遺相關的文化空間和特定的自然人文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加強傳統工藝原材料保護,推動稀缺性原材料的替代原料開發。

此外,山東省將依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培育和命名一批木雕、木版年畫、剪紙、草柳編、刺繡等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示範鄉鎮(街道)。2018年至2020年,以山東省“4個2”深度貧困地區涉及到的200個重點扶持鄉鎮(街道)為重點,兼顧其他鄉鎮(街道),每年評選20個“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示範鄉鎮(街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