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首批宅基地「三權分置」證書頒發,打開宅基地市場化堅冰

作為全國33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地區之一,浙江德清近日率先頒發了首批宅基地“三權分置”證書。來自4個村的農民代表、民宿業主代表、集體土地所有權代表簽訂三方流轉合同,獲頒了第一批真正意義的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不動產證。

農村扎基地的“三權”指的是哪“三權”?三權指的是農村宅基地的所有權、資格權和使用權。按我國法律規定,農村宅基地的所有權是村集體,資格權和使用權屬於農戶,如果宅基地出租,那麼租戶得到使用權。

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就明確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對宅基地進行“三權分置”意義重大。

解讀|首批宅基地“三權分置”證書頒發,打開宅基地市場化堅冰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國祥:

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有深刻的背景,隨著流動的人口加快,農村大約有3億的農民工進城,還有很多農村城鎮化,這麼多年實際上存在一個分配不公的問題,怎麼樣解決這個矛盾呢?有很多辦法,其中一個就是通過宅基地的產權設置,通過宅基地流轉市場來解決現實當中出現的矛盾,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首先我們對宅基地進行三權分置,我們正在通過改革重新設計、安排,把使用權的市場在一定範圍內放開,通過三權的分置,我們最好實際上農村的宅基地或住房像城市的房地產一樣,使用權是市場化的、是放活的。

解讀|首批宅基地“三權分置”證書頒發,打開宅基地市場化堅冰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宅基地和農房主要用於農民自住,只可以在集體內部調劑流轉,嚴禁城鎮人口購買。一方面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城市建設需要大量的土地;另一方面,許多農村出現了大量的閒置宅基地和閒置房屋,不能發揮價值。

可以說,德清近日率先頒發了首批宅基地“三權分置”證書是開了一個好頭,是對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農村土地徵收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有益探索。但李國祥也認為,在宅基地三權分置的推進過程中,仍需重視幾個關鍵問題。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國祥:

農村宅基地,首先資格權最主要的就是作為集體成員的他的認定,這個在很多地方矛盾比較突出,比如農村婦女出嫁了,資格權怎麼確認?還需要進一步摸索經驗。第二個,對於農民來說,在現代化過程中,一定要保護好農民利益,這也是改革的底線,農民的宅基地哪些能在市場上轉讓,哪些不能,需要具備什麼條件?這個一定要搞清楚,不能因為農民的一些短視行為,急需要錢,就把宅基地轉讓出去,結果將來沒有宅基地,生活成困難,住房沒著落,這個應該說是在宅基地改革中必須注意的一個問題,宅基地在流轉過程中,對於城裡人將來到鄉村去促進鄉村振興戰略,他所擁有的使用權怎麼保障,現在整個法律制度還沒有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