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氣入侵誘發多種慢性病,驅寒防病中醫有妙方

冷透!北京今冬最高溫於近日首次跌破冰點。據中國天氣網報道,12日,北京最高氣溫將只有-1℃,今冬來首次跌破冰點,迎來下半年以來最冷的一天。北京進入最冷的一週,這可讓不少朋友大呼“扛不住啊”。然而,這僅僅只是冷空氣發威的序曲,一股“霸王級寒潮”正裹挾著超低溫、大風降雪強勢來襲,看來近期是很難擺脫嚴寒的束縛了。

凍著!在這樣的氣溫條件下(包括氣溫較低或氣溫驟降兩種情況),人體如果不注意防寒保暖,則常易感受寒邪——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凍著”。中醫學有本經典著作叫《傷寒論》,之所以這樣命名,從字面理解就是傷於寒邪,即指的“傷於寒”導致很多疾病,因為”寒”最為肅殺,單是“老怕傷寒少怕癆”就道出了“寒”的威力,寒為陰邪,最容易傷人陽氣,“寒”邪傷人最重,故名。“寒”無惡不作,防寒更需引起足夠重視。

寒氣入侵誘發多種慢性病,驅寒防病中醫有妙方

寒之發病種種

感冒——感冒多因寒作祟

寒氣入侵誘發多種慢性病,驅寒防病中醫有妙方

以上萬老之言,是由衷而發,更加強調對“寒”之為病之普遍卻熟視無睹之無奈。

頸椎病——別任性,你的頸椎其實“涼”不起

寒氣入侵誘發多種慢性病,驅寒防病中醫有妙方

頸椎病的出現,雖然和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以及椎骨的進行增生等原因有關係,但是從中醫角度來看,風寒二邪傷及頸部,卻是不可忽視的病因。這也不難理解。古人有句話說得好:“神仙也怕腦後風”。我們頸部的風池、風府等穴位,都是容易感受風邪的。可見,我們的頸部對於風寒二邪,似乎有著天然的易感性。這就難怪在此影響下,出現頸椎病了。

很多細心的朋友也會有這樣的經驗:在脖子受涼後,頸椎病開始發作,僵著脖子、行動緩慢、稍微一低頭或是一轉身就直喊痛。所以,冬天最好穿立領裝,外出一定要戴圍巾,對預防頸椎病有好處。

宮寒症——十女九寒,拒做冷女人

中醫有句話叫“十女九寒”,說明許多女性都是屬於寒性體質。很多女性都知道體寒,出現手腳冰涼,但是可能對宮寒不甚瞭解。“宮寒”就是“胞宮寒冷”,指女性腎陽不足,胞宮失於溫煦所表現出的一系列症狀。中醫所說的“胞宮”與西醫所指的子宮不同,它的範圍更大,包括子宮、卵巢等多個器官。宮寒的表現多樣,包括月經週期延後,月經量少且色黑、有血塊,甚至月經停閉不行;月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熱敷後可得到緩解;白帶清稀量多等。嚴重的宮寒可造成不孕、妊娠後胎兒發育遲緩、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腫等。

寒氣入侵誘發多種慢性病,驅寒防病中醫有妙方

實際上宮寒的出現與女性的生活方式有很大關係,例如即使在冬季,很多愛美的時尚女性還是喜歡穿短裙,著裝不夠暖和。女性冬季衣著單薄違背了養生原則。女人的生殖系統最怕冷,冬天比較耗損陽氣,下半身著涼會直接導致女性宮寒。所以提醒女性朋友們,不建議秋冬季穿露臍裝、低腰褲等易使腹部受寒的衣服。冬季是宮寒出現頻率最高的季節。秋冬季隨著氣溫下降,不知不覺中子宮也受著寒冷的“折磨”,加之貪食生冷,會加劇導致宮寒的出現,使子宮功能大大降低,容易出現手腳冰冷、渾身無力、食慾不振甚至月經不調的症狀。

老寒胃——你的胃是如何變寒的

“老寒胃”是民間的說法,中醫稱為胃寒。胃寒,是指脾胃陽氣虛衰,過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陰寒凝滯胃腑的症狀。平時胃怕涼、喝完冷水胃不舒服、吃完東西不容易消化、冬天四肢冰涼,多數為脾胃虛寒之人。

寒氣入侵誘發多種慢性病,驅寒防病中醫有妙方

胃寒與個人的飲食不當有很大的關係。很多上班族由於工作緊張,常常吃不定時、暴飲暴食,還愛吃生冷食物。即使再強壯的脾胃也抵抗不了長期的傷害,於是乎,飲食不當的人開始出現胃疼、胃脹,甚至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久而久之就導致了胃寒。天氣一轉涼,胃寒者只要一吃稍涼的食物就容易出現胃痛和腹瀉。

心腦血管疾病——天兒冷,血管更“脆弱”

寒氣入侵誘發多種慢性病,驅寒防病中醫有妙方

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1.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伴有頭暈目眩、心慌氣短、記憶力衰退、四肢麻木、聽力和視力下降等症狀者。

2.辦公室白領階層。這些人群由於每天壓力過大,精神長期緊張,導致人體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發生紊亂,重要器官功能失去平衡,易造成動脈硬化,從而引起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3.菸酒過度和生活無規律者。這些人群易發生血管痙攣、血流不暢,往往過早罹患心血管疾病;

4.肥胖及飲食不科學者。這些人群往往由於營養過剩,血液中的脂肪含量過高,導致血液黏稠而誘發心血管疾病。

驅寒有方——禦寒保暖,預防疾病

中醫經典著作《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有云:“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主要意思說冬季萬物的生機是閉藏,當多靜少動,早睡晚起,等待陽光,清心寡慾,防寒保暖,這是冬季養生的要點。針對“寒”要注意以下幾點:

1.防寒保暖——針對外寒

冬季寒氣襲人,極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應從斂陰護陽出發。首先要早睡晚起,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可使人體內的陽氣少受干擾。其次,要儘量待在溫度適中的房間裡,減少外出次數;早上晨練或出門時要等太陽昇起後陽氣漸盛之時。再次,要注意保暖,以防止凍著,正確對待春捂秋凍。

2.飲食調護——針對內寒

民間素有“今冬進補,明年打虎”的說法,強調冬季進補之重要。對於內寒直中,可以通過食補調理。

1)多吃溫潤的食物。飲食要注意既不適宜吃生冷食物,也不適宜進食過於燥熱的食物,以防內熱出現口鼻乾燥、口腔潰瘍,大便乾燥、口乾口苦、面部痤瘡症狀。對於體寒者,宜適當吃一些溫補食品,例如羊肉、牛肉、雞肉等。

對於容易上火的人,日常飲食以清淡為原則,如大白菜、蘿蔔、蓮藕、香蕉、梨和蘋果等。白菜、蘿蔔都是這個季節的當季食物,而且,白蘿蔔能清火、降氣、消食,非常適合這個節氣裡食用。

2)宜食補腎食物。孫思邈在《修養法》中雲:“宜減辛苦,以養腎氣。”冬季則應當以保養腎臟為主,宜吃益腎食品,如腰果、芡實、山藥、栗子、白果、核桃等。黑色入腎,所以,黑色食品如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棗、黑木耳等,也都有很好的補腎功能。嚴重者可以用中藥調理。

寒氣入侵誘發多種慢性病,驅寒防病中醫有妙方

3.冬病冬防——

三九貼

中醫認為:天人是合一的,是相應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時期,此時人體陽氣處於收斂閉藏狀態,氣血運行緩慢,外邪容易侵犯人體,各種冬病就容易發作。“三九貼”是中醫傳統醫學外治法的一種,它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在冬季三九天的時候,選用具有辛散溫通的藥物,如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肉桂、薑汁等,在特定穴位上進行貼敷,透皮吸收,使局部藥物濃度明顯高於其他部位,刺激經絡,鼓舞人體的陽氣扶正祛邪,防止冬病的發生。

“三九貼”適應症有哪些?

1.呼吸系統疾病:反覆感冒、哮喘、慢性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反覆發作的呼吸道感染、晨起刷牙噁心乾嘔等;

2.消化系統疾病:慢性胃炎、胃潰瘍、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腸炎、腹瀉;

3.婦產科疾病:痛經、白帶異常、月經週期紊亂、經量過多或過少;

4.骨關節病:頸椎病、腰椎病、骨質增生、肩周炎、風溼性、類風溼性關節炎等;

5.小兒疾病:小兒厭食、積食、消化不良、腹痛、疝氣、發燒、抵抗力低等;

6.亞健康調理:體質虛弱,免疫力低下、平日裡畏寒怕冷、腎虛腿軟、腰膝痠痛、水腫、尿頻、尿急等。

寒氣入侵誘發多種慢性病,驅寒防病中醫有妙方

“三九貼”敷貼時間

時間:

一 九:2017年12月22日至30日

  二 九:2017年12月31日至2018年1月8日

  三 九:2018年1月9日至2018年1月17日

地點:

預約電話:010-575121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