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沒有歸屬感,爲什麼?

員工的水平,決定了老闆的水平;老闆的水平,也決定了員工的水平。

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共同決定了一個公司的水準高低。

在生活和工作當中,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不管個人,還是公司,都有一種看不起、瞧不上身邊人的心態。

熟悉帶來俯視,會極度放大缺點。你看某某某比自己差遠了,你看他這裡那兒都是毛病,不靠譜,人在評價別人的缺點時,巴拉巴拉地數落起來很爽,這就是人性中的常態。

所以,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陌生帶來高估,會放大優點。

根本上說,常人打心底裡不願看到身邊的人水平、高度和能力超越自己,或者說,人都不願承認自己比旁人差的事實。

員工沒有歸屬感,為什麼?

有一句俗話,能夠忍受敵人成功的人是偉人,能夠忍受朋友成功的人是聖人。

人最難承受的是身邊人的成功,也最難承認身邊的人比自己強。

朝夕相處,再熟悉不過的普通人,身上哪裡有一點牛逼的影子呢?每一根頭髮都是再普通不過的樣子。

2012年,雷軍創建小米只用了3年就已經估值百億美金,在他請幾個舊金山同事吃飯的時候,這個消息大大震驚了幾個同事。可以說,他們對雷軍的過去知根知底,瞭如指掌,雷軍的智商、情商、能力、習慣和做事方法,再熟悉不過了。

為什麼他能做到?

老闆也往往覺得,自己的員工也就那樣了,不是做大事的料。

牛逼如馬雲也曾經認為自己和十八羅漢都不行,以後必須高價找職業經理人才能提升公司的水平和檔次,然而事實證明,職業經理人也未必會念經,撐起阿里的還是一批老員工。

他看低了自己的團隊,也看低了自己。

員工沒有歸屬感,為什麼?

員工對公司沒有歸屬感,為什麼?

首先就是因為在這個公司,他看不到自己有能力提升的希望。

按照自然法則,生命自會尋找出路,人往高處走,員工也只會流向那些可以帶來價值提升的環境和工作。

有些老闆常常抱怨,儘管做了許多人性化動作,給員工家人般的溫暖,又採取了股權、合夥人等長期激勵的手段,但結果就是綁定不了人才,該走的還是走了,留下的又都是些庸碌地小白兔。

前兩天周鴻禕說的“死海效應”,就是這種公司的真實寫照。

對這個問題,老方有個比喻,老闆千方百計地想得到員工的心,可事與願違,往往是得身不得心,而留不住員工的心,員工也還是早晚要走的。

員工沒有歸屬感,為什麼?

可是,你為什麼非要得到員工的心呢?

昨天遇到一個客戶徐總,就談起這個問題。他的公司有二三百人,人員流失是他最頭疼的問題之一。

前前後後,徐總找過不少專家把脈,也找了專門的人事主管,管理制度也相當完備,公司有食堂、娛樂室、健身房,福利待遇也不錯,薪酬體系和股、期權等建設也足夠專業,可好的員工就是留不住,一般的員工又不想留。

恰好,因為業務關係,我和徐總公司的信息部、營銷部的經理有過多次溝通,可以明顯感覺到他們對公司沒有多少歸屬感,只是把現在的工作視為其職業生涯的一站。

究其原因,他們或是覺得並不能認可徐總和公司的一些理念,對公司的作法也頗不認同,比如與我這邊的合作,他們都傾向於老方提出的互聯網移動端、信息流、數據資產和視頻推廣的方案,可徐總等高層還是覺得廣告渠道找電視廣播才夠權威。

還有他們最無法認同的就是徐總公司裡的圈子文化,只有對老闆表現出足夠忠誠的人才會被放心任用,什麼是忠誠呢?就是把前途都綁定在公司或老闆身上,唯老闆是從。

員工沒有歸屬感,為什麼?

對於這類員工,徐總認為是腦有反骨,必須限制使用。

可是,我提醒他,沒有什麼忠誠不忠誠,所有員工都只願意為自己而工作,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人性。

員工付出忠誠,意味著他想要的更多;員工不付出忠誠,也是意味著他想要更多。

兩者本質上是一樣的,無非是利益。禮下於人,必有所求。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獻媚討好,一定是想要換取足夠的好處。

話說回來,靠分錢換來的忠誠,有幾分重量呢?

老方認為,老闆想要得到員工身心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公司的生長髮展,為了工作能夠創造更大的效益。

因此,不能為了過程而忘記了結果,把精力、資源糾結在無謂的心理建設上。

員工沒有歸屬感,為什麼?

求員工忠誠,得員工心的慾望,說到底,是老闆的心魔。

有時候,你想要的偏偏會得不到,而你不想要時,該來的自然就來了。

要知道,人都是趨利的,只要公司蒸蒸日上,大有前途,人才自然就如萬流歸海,源源不斷。

所以,老闆與其捨本逐末地糾結在員工馴化上,不如投入在公司的發展上。美國密歇根大學經濟學系有一個集體研究成果,員工只有同時滿足四個狀態才會對工作充滿熱情:

1.覺得工作值得投入

2.覺得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自由開展工作

3.覺得對自己的上司有阻隔的影響力

4.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挑戰

想一想,你的公司,你的領導素質,具備這四個條件嗎?

員工沒有歸屬感,為什麼?

傳統企業要轉型,是為了調整、優化自身的競爭力,而互聯網行業的人才為什麼難以落地傳統企業呢,就在於互聯網行業高效、簡單的工作理念被傳統企業固有的理念所排斥。

在大多數傳統企業,不管表面多麼歌舞昇平、和和氣氣,但骨子裡還是隱藏著對員工普遍不善良、不信任的心理活動,所以公司就會有意無意地引導、誘使員工主動、被動地表現對公司和老闆的馴服。

文化上的不自信,才是傳統企業轉型的頑疾。

一個正常健康的公司一定是有正常的流動的,你看一流的互聯網公司從來不會強求員工留下,如馬雲的氣魄就很大,阿里培養出的人才出去創業、跳槽到別的公司,都是為社會作貢獻,等於提升了企業界整體的效率。

但一個一流的人才絕對不會安心呆在一個三四流的位置,你發多少錢也難以抹殺他對自己成長的渴望,好的公司一定是遵從、引導人性,而不是和人性對著幹。

雖然,吸引人才沒有錢萬萬不行,可只有錢也不管用,一個老闆的胸懷、格局和公司的使命、文化至關重要,你的企業文化是不是簡單開放,背後有沒有強力的人格力量支撐,都是吸引、留住人才的關鍵。

員工沒有歸屬感,為什麼?

人都有想要證明自己價值的慾望,這種慾望不是一份工作、一個職業所能夠承載的。

只有事業,只有一個可以激發創造力和潛能的事業,才能夠給員工帶來價值認同和成長渴望的滿足。

如此,心不留而留。

文化和使命不是假話、套話,你若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又能騙到誰?

最好的員工激勵就是自我激勵,一流的人才只會被一流的文化和使命所吸引。

這是一個僱傭關係被顛覆的時代,在互聯網、信息化社會,一流人才和普通人才有十倍、百倍的差距,而人才的差距又直接造成了公司競爭力的差距。

員工沒有歸屬感,為什麼?

在《喬布斯》的電影中,有個情節是喬布斯被趕出蘋果公司,走的時候,喬布斯說了一句話:

“等Avie寫好了操作系統,蘋果就必須把我買回去了。”

那麼,Avie是誰呢?

他是喬布斯團隊最重要的兩個人之一,我們今天所用的蘋果電腦,裡面的軟件就是Avie率領技術團隊寫出來的,可以說,沒有Avie這種大牛存在,蘋果不會是今天的蘋果,喬布斯也不有如今的商業地位。

對於這樣的頂級人才,是5%的股份,還是20%的股份?如何體現出其巨大的價值?

一個公司,老闆有90%的股份,但只值兩塊錢,又有什麼意義?

另外,作為老闆,你必須真實客觀的知道、瞭解員工的能力是什麼,牛在什麼地方,這對團隊協作無比重要。

員工沒有歸屬感,為什麼?

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老闆就會痛苦地發現自己的“無能”。

除非你滿足眼前的收益,不然你要想更多,就不得不分出去更多。

而想要更多更好,老闆的作用就會趨於“弱化”,因為個人能力再強,也戰勝不了千軍萬馬。

以後的競爭,是複合、多元、多維度的競爭,只有團隊的協作,才是取勝的唯一法寶。

創業就是一場艱難殘酷的修煉,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你必須不斷地、痛苦地一點一點削除身上的自我、自私的部分,才有承擔起一個團隊領導人的資格。

也只有把自己的生命獻祭給事業,讓組織受益,讓團隊受益後,後天下之樂而樂,你才能品嚐成功的滋味。

而這樣的領導者,從來不會缺足夠多的追隨者,小馬哥有五虎上將,馬雲有十八羅漢,你有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