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朵「產業金花」,帶你認識「時髦」寧夏

寧夏的產業“長”什麼樣?

煤、電,吞雲吐霧的煙囪,傻大粗黑的相貌和一顆“遲鈍”的心,如果還停留在這樣的認知裡,那你就該“補課”了。

6月25日至26日,寧夏回族自治區舉行沿黃產業轉型發展觀摩督查活動,從中衛、吳忠、銀川、石嘴山到寧東能源化工基地,22個代表寧夏產業轉型發展成效的項目集中“亮相”,揭開面紗的那一刻,令人驚豔。

美好背後,是一顆不甘落後、求新求變的心

中衛西部雲基地新建的數據中心項目區,與人工智能、超級計算、互聯網、大數據等產業緊密關聯的企業從四面八方追雲而至,遊戲雲、影視雲等一朵一朵綻放於長河落日圓的千年盛景之畔;軍民融合產業的“代表作”——火冰新型環保消防滅火劑……對“新”的追求令中衛產業轉型顧盼生姿。

位於吳忠市金積工業園區的中國自動化綠色精密鑄鍛產業園,建設現場看不到絲毫塵土飛揚,項目區的大幅牌匾上,“綠色鑄造、智能工廠”八個大字透出了吳忠市建設“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試點示範城市”的端莊大氣。

銀川中關村創新創業園裡,“住著”可以同步將語音翻譯成34國文字的科大訊飛,將頂級專家從“一號難求”變為觸手可及的“互聯網+醫療”的拓荒者好大夫,雨林空間國家孵化器等15家科技型企業,富集的創新優勢、密集人才優勢和日漸形成吸納效應的產業優勢,使其成為引領銀川乃至寧夏創新發展、“輕裝”上陣的“智慧大腦”。

力成電器的智能車間裡,小橋流水的田園靜謐與智能機械的節奏韻律相映成趣;愛必達花卉產業示範園,為“愛花卻不會養花”的人提供瞭解決方案——藍牙智能測試棒、智能花盆……

這些項目,或趨於成熟,或初露端倪,但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時髦!不僅顛覆了人們對寧夏產業形象的傳統認知,也通過外在形象的新與靚,傳遞出了寧夏轉型發展的幹勁、創新生態和潛在優勢,而這些,則是寧夏轉型發展自信的源泉——一顆不甘落後、求新求變的心!

 一塊煤炭“開掛”的人生

煤炭,曾是寧夏引以為傲的優勢資源。經歷過挖煤、賣煤、發電等漫長歲月的求索,如今,在科技魔棒的“點化”下,煤炭迎來了“開掛”的人生。

看好寧東基地環環相扣的產業鏈,泰和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10億元在此建設3萬噸氨綸項目,橫向銜接周邊“鄰居”就地取材,縱向打通煤炭-煤化工-精細化工全產業鏈,把煤化工產品變成如雪如瀑的氨綸絲。

“這些高品質的氨綸通過下游企業生產加工,將變身絲襪、運動服、紙尿褲等形態各異的高級紡織品。”寧夏寧東泰和新材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超介紹說。

氨綸生產項目是寧東基地規劃的煤化工下游四大產業集群中的重要一類,實現了煤炭深加工“由黑變白、由白到細、由細到精”的鏈式發展,引領著全區現代紡織產業發展。

“這個項目是全球氨綸行業中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使用以煤炭為初始原料生產的PTMG作為主原料的項目。”王超說。今年下半年,企業總投資16億元的6000噸對位芳綸項目將開工建設,這一項目建成後,不僅可以打破國外壟斷,還可將企業現有產品製成高溫防護服、防割手套、防彈衣、網球拍等,並將廣泛應用於國防工業領域等。

將煤炭吃幹榨盡,方不負自然厚愛。泰和公司的氨綸和對位芳綸項目,只是寧東煤化工、煤化工與石油化工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突破,煤炭的轉化之旅將更加精彩。

鍾情創新,發展自然投桃報李

寧夏維爾鑄造有限責任公司數控加工車間,人跡寥寥的偌大廠房裡,通過電腦模塊化設計的高速動車組鋁合金枕梁,由數控設備一次壓模成型,再經過數據檢測後正式下線,自動歸隊於車間一側。

企業一心追求創新,先後投入5000多萬元,經過2年多科技攻關,今年4月公司研發的“中國標準高速動車組鋁合金枕梁”通過北京理工大學檢測中心檢測合格,8個產品試樣將於今年8月作為中國中車公司新型動車的試車配套器件,還將跟隨公司業務發展,漂洋過海走向世界。

2016年,維爾鑄造與中國科學院、北京交通大學、中國中車集團等單位聯合開展“中國標準高速動車組鋁合金枕梁研製”。2017年自治區科技廳將這一項目作為重大項目列入沿黃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創新專項支持,支持資金達670萬元。通過研發鑄造鋁合金材料枕梁代替傳統的焊接鋼板式枕梁,推動實現高速動車車身輕量化。

“北京理工大學檢測數據顯示,我們的枕梁技術參數滿足了高鐵正常運行應力3倍以上,零部件是高鐵運行250公里至350公里速度區間的通用零件,產品完全可以替代國外進口。”寧夏維爾鑄造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小寧說,預計明年該產品就可以為200列高速動車組批量配套生產。

從鑄鐵、鑄鋼到為動車生產枕梁,曾經並不受人待見的維爾鑄造用自身發展詮釋了寧夏裝備製造業由“土氣”到時髦的逆轉。

“吃”進垃圾“吐”出電,循環利用就是這麼牛

900攝氏度火焰爐膛高溫燃燒下,“三廢”垃圾焚燒產生的煙氣將水加熱生成蒸汽,蒸汽驅動汽輪機發電,焚燒產生的煙氣經尾氣處理裝置淨化後達標排放;焚燒產生的飛灰通過布袋除塵器綜合處理,作為廢物加水泥與整合劑固化處理。

“吃”進垃圾“吐”出電,寧夏中科國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循環經濟上的創舉,令人讚歎。

中科國通新能源項目是吳忠市2014年招商引資項目,企業於去年9月建成投產,主要佈局吳忠市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汙泥集中處置、餐廚垃圾處理和病死牲畜處理,總投資4億餘元。

“截至今年5月底,併網發電2538千瓦時,處置市區生活垃圾量77325噸,解決了過去市區生活垃圾和工業園區企業廢料填埋引發汙染地下水、土壤和空氣的問題。下一步,將納入處置青銅峽市和紅寺堡區的生活垃圾,實現吳忠市核心區57萬人的垃圾處理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寧夏中科國通總經理黃經勇說。

在垃圾焚燒主控區,引風機排風、消毒設施、閥門閉塞、活性炭等防臭綜合手段派上了用場,穩定無害化處置垃圾,園區還處理金積工業園區造紙企業廢料,廠區無任何異味。汙泥通過太陽能翻拋幹化工藝技術將汙泥含水率從80%降至40%以下,幹化後的汙泥進入垃圾焚燒爐後焚燒發電;餐廚垃圾通過固液分離、壓榨、厭氧發酵處理後產生的廢渣入爐焚燒,產生的沼氣經過脫硫淨化處理後用作鍋爐燃料;生活垃圾焚燒後產生的熱量經餘熱鍋爐吸收,供汽輪發電機組發電。

女大十八變,相信由22朵“金花”撐起的寧夏產業也會越變越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