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脫貧路上踏歌行 衆志成城奔小康

黄龙:脱贫路上踏歌行 众志成城奔小康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黄龙:脱贫路上踏歌行 众志成城奔小康

六月的黃龍大地,花開似錦,歌聲嘹亮。一場大型扶貧勵志公益行活動,再次點燃了黃龍廣大群眾脫貧攻堅奔小康的熱情。

黄龙:脱贫路上踏歌行 众志成城奔小康黄龙:脱贫路上踏歌行 众志成城奔小康

聚焦活動,38名歌手、藝術家們走進黃龍七個鄉村慰問貧困戶,並在家門口為當地群眾送上了精彩的文藝演出。隨後,大型公益演唱會在黃龍人民廣場舉行,700餘名貧困戶與當地群眾幹部們圍坐在一起,共同聆聽了明星們的演唱。藝術家們更是頻頻走到臺下與貧困戶們互動交流。

黄龙:脱贫路上踏歌行 众志成城奔小康

“我也是農村走出來的孩子,靠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最後走上了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冠軍歌手閆子西等歌手們在表演的同時,更是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並號召更多的人關注農村、關注貧困家庭。藝術家門動情的歌聲,勵志的言語久久迴盪在小城上空,駐留在了每一個群眾的心中。

“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黃龍縣在扶貧路上更是風雨兼程、鏗鏘前行。

“旅遊+脫貧” 讓日子更有盼頭

黃龍縣依託生態資源優勢,促進農業、工業、經濟融合發展,積極爭取省體育局聯縣幫扶資金800萬元,成功承辦了陝西省首屆青少年“未來之星”陽光體育大會、山地自行車越野定向挑戰賽、徒步大賽和超級越野賽等體育賽事活動,圍繞全域旅遊成長起來的城投、林投、旅投等國有公司和石門峽漂流、樹頂漫步等社會企業,60%以上的貧困人口直接或間接在旅遊產業中受益,實現了農民數量和貧困人口“兩個降低”,旅遊就業崗位和貧困人口最終實現財產性、工資性收入“兩個增加”。

黄龙:脱贫路上踏歌行 众志成城奔小康

僅2017年,就帶動了農民開辦農家樂98戶,其中帶動精準扶貧戶5戶,短期在農家樂打工22人,每月工資1500元,促進了貧困戶的增收脫貧。在景區沿線和景區內部提供蜂蜜、核桃等土特產銷售平臺23處,直接為貧困人員提供就業崗位478個,全縣60%以上的貧困戶搭上了旅遊致富的快車。

“新能源+脫貧” 讓收入更有保障

近年來,黃龍縣在脫貧攻堅中,通過光伏扶貧,開闢增收渠道,幫助困難群眾增加經濟收入。在黃龍縣三岔鎮柏峪新村,一座佔地1181畝的光伏電站格外顯眼:一排排光伏發電板整齊排列,一塊塊發電板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配電室內,一條條電纜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源源不斷地將電流傳輸到電網。

黄龙:脱贫路上踏歌行 众志成城奔小康

光伏電站工作人員雷新亮介紹,電站建成併網後,每年仍需要大量的工人從事除草、清洗電板等日常維護工作。只要有活幹,他們都會聯繫村裡的貧困戶。“每一次都要幹上15天以上,村民可以掙到幾千元,是一筆不少的收入。”

去年,三岔隆基30MW光伏扶貧建設項目和黃龍縣城投能源分公司1.6MW村級、戶用光伏扶貧建設項目,就為全縣1393戶貧困戶扶持資金417.9萬元。

黄龙:脱贫路上踏歌行 众志成城奔小康

除了新能源扶貧,黃龍縣還緊緊圍繞壯大集體經濟和發展特色產業,推廣多渠道、多組合產業脫貧模式。建立產業脫貧項目庫,劃分年度金融脫貧責任田,配套資金、開展農民產業技能培訓,促進群眾增收。充分發揮產業扶持資金、小額信貸、互助資金作用,引導貧困群眾通過資金、勞力和生產要素入股等形式,參與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爭取產業貸款,重點培育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打造精準脫貧示範基地,確保到年底每個行政村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以上。

“健康+脫貧” 讓生命更有尊嚴

柏峪新村傅妙琴患有尿毒症、高血壓,是村裡的貧困戶。2017年7月得病後,便參與了全縣開展的“1+1+1”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每月享受醫療團隊的免費上門診療、健康體檢、健康回訪等服務。三岔鎮衛生院院長謝海英帶領的醫療小分隊,多次上門醫療服務之後,醫生與簽約貧困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去年,傅妙琴看病花了1.7萬元,報銷了1.6萬多,自己花了不到1000元。而傅妙琴只是全縣641個慢病患者中的一個。

健康脫貧中,黃龍縣還以“達到四個百分之百”“村村有標準化衛生室”為目標,全面實行“四免一提一降”,落實“三個一批”等措施,大力開展十大行動,真正讓黨和國家的健康脫貧政策惠及到各個貧困戶。全縣重症兜底11人次,兌付保障金2.36萬元,兜底保障率100%;大病治癒率100%;因病致貧返貧戶由700戶下降到530戶,大病3人已治癒轉入規範化慢病管理,慢病由855人減少到641人。1至4月底,貧困戶住院336人次,在冊貧困戶實際醫藥費用報銷全部達到90%以上。

“易地搬遷+脫貧” 讓家園更有溫度

初夏時分,走進黃龍縣吉家河片區移民搬遷安置點,只見寬敞整潔的水泥路面、規劃整齊的嶄新樓房、整齊排列的新式路燈,翠意濃濃的小區綠化……掩映在藍天白雲之間,美景如畫,格外俏麗。

黄龙:脱贫路上踏歌行 众志成城奔小康

而圪臺鄉五門口村貧困戶劉建軍的房子就在這裡,今年50歲的劉建軍和母親告別生活了幾十年的破窯洞,搬遷到了吉家河移民安置點。廚房、衛生間、臥室應有盡有,水電、電視網線、天然氣全部接通,這讓他們母子感動不已。

而這一切,劉建軍只出了5000元。“我們按照不同的需求,修建了20至108平方米的5種戶型房子,貧困戶人均出2500元,最高不超1萬元即可搬遷入住。”黃龍縣移民搬遷辦主任陳東明介紹說,“政府負責全部裝修好,各種配套設施全部安裝到位。貧困戶還免交三年的物業管理費和天然氣接口費。同時,只要在規定日期搬遷入住的,還可以免費領到電視機和電磁爐。”

“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並逐步致富”。黃龍縣把易地脫貧搬遷項目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極大地調動了貧困群眾搬遷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移民搬遷成為群眾的暖心工程。

“搬遷在這裡的貧困戶可以免費租賃商鋪發展服務業;也可以參加合作社領取分紅,年底固定效益分紅不低於5000元;還可以就近打工,賺取工錢。”縣移民搬遷辦工作人員吳紹斌說,截至目前,為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提供公益性崗位、特設公崗、公益專崗共計200餘個,累計安排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就業124人。

“目前,吉家河、水磨坊兩個片區各項建設工程已基本完成,已有477戶貧困戶搬遷入住,其餘已交鑰匙,年底前項目建設竣工率及入住率均可實現100%。”縣移民搬遷辦公室副主任吳業亮介紹說,“小區附近的第二小學、雙語幼兒園、全民健身中心、老年公寓、龍城之窗商業區、水磨坊旅遊商業街、在水一坊商業旅遊街等配套公共服務設施也均已建成。”

扶貧扶志 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黃龍縣共建立愛心超市47家,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在好人好事、孝老愛親、助人為樂、從事公益事業等方面獲取積分,以積分兌換物資物品,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推進移風易俗,根除農村陳規陋俗。同時創新推出脫貧攻堅“雙向激勵”機制,對脫貧攻堅工作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對積極參與、成效突出的社會企業、愛心人士和普通群眾分別授予“脫貧攻堅工作愛心企業”、“脫貧攻堅工作愛心人士”榮譽稱號,對自力更生主動脫貧、達到標準自願退出和勤勞致富示範帶動的貧困群眾授予“脫貧致富模範”或“脫貧致富標兵”榮譽稱號,2017年,對24名社會愛心人士和脫貧之星進行了集中表彰獎勵。黃龍還推出了後進貧困戶“扶教”工作機制,重點針對“等靠要”依賴思想嚴重、內生動力不足的貧困群眾,採取暫停所有幫扶措施和政策兌現,並將其納入重點教育引導對象,目前已將8名等靠要思想嚴重的貧困群眾納入了第一輪“扶教”範圍。

脫貧路上踏歌行,眾志成城奔小康。聚焦黃龍,時下,鄉村振興正如火如荼的開展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黃龍將迎著歷史的步伐向我們款款走來。

黄龙:脱贫路上踏歌行 众志成城奔小康

全媒體平臺

黃龍宣傳新浪微博

黃龍宣傳今日頭條

黄龙:脱贫路上踏歌行 众志成城奔小康

黃龍宣傳天天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