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子买,瞎子卖,还有瞎子在等待

文/贾廷峰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 这句话用到艺术市场,可谓精准得很,所以还有一句话叫"瞎子买,瞎子卖,还有瞎子在等待"。

这里所说的"瞎子",很多时候是假瞎子。试想,市场哪有那么多漏等你去捡,编个谎忽悠圆了,然后又煞有介事地作割肉状,一跺脚一咬牙赌咒发誓地把一个赝品出让给了另一个"瞎子"。若干年后,这位瞎子找到明眼人掌眼,吃了哑巴亏,明白自己买了"瞎货",也就悄不声张了。忍气吞声装作没事人一样,在心里寻摸下一个"瞎子",把第一个"瞎子"忽悠他的那套如法炮制,添油加醋地忽悠给下个"瞎子"。

瞎子买,瞎子卖,还有瞎子在等待

以此类推,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瞎子"买,"瞎子"卖,还有"瞎子"在等待的过程中,也就编制了一张充满欺诈和谎言的大网。更有甚者,买了这些"瞎货"的人为了将谎言编织得更"真实",不惜花大价钱买通国内一些知名美术出版社,将这批"瞎货"出版为一本本精美的画册,再拿去大的美术馆展览,像"篡改历史"一样重新包装上市。

我入行几十年,也曾买过赝品假货,不小心做过艺术市场的"瞎子",但时间一長,眼力就炼出来了。因此对这些设局骗人的"瞎子"痛之切肤,责之刻骨。随着艺术市场的日益规范,希望我们能停下疯狂逐利的脚步,享受一下艺术品带来的心灵感动。

瞎子买,瞎子卖,还有瞎子在等待

收藏眼力是如何练出来的?

文/西风

在收藏界有一句俗语:眼力不狠,收藏不真。藏家往往因为眼力不够“狠”就被打眼,行家的“眼力”往往不够“狠”,看不死藏品而错失良机。对于收藏人,眼力是决定是否入门的关键,没有眼力就谈不上收藏。好的眼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好的眼力是经历出来的,而狠的眼力是磨练出来的。

作为新入行的收藏人,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对圈子跟对人”。很多新手可谓是“钱壮怂人胆”,以为有钱就可以进入收藏领域,就可以到古玩市场上买到真品,这肯定行不通。

要找到这些圈子里玩真品的藏家或者行家,并不是新手都有这种运气,就是玩了许多年的藏友也不一定能真正接触上。起码都得误打误撞,被骗得七零八落、头破血流之后才认真地寻找玩真品的圈子。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收藏也是同理。如果你很幸运地进入一个正道的收藏圈子,首先古玩基础知识和收藏方向是必须确定的,你不能什么都收藏,必须得有主次和轻重,如唐宋元明清各朝瓷器,或者某个地方窑口的瓷器,从文化历史、器形工艺、色釉等各个方面考虑,制定你的收藏计划。

瞎子买,瞎子卖,还有瞎子在等待

老师说一百句经验之谈,还不如你自己踏踏实实地练习“眼力”。作为一个老手,都要时刻严守多练少买的铁律,何况刚入道的新手。

收藏圈历来没有常胜将军,行家或者藏家平时的“眼力”再牛都不算,关键是下手的那一刻。行家打眼,在圈子里都是难以启齿的事,退货就更丢人,有些行家打打眼一两次被行里知道,混不下去的大有人在。这说明行家的“眼力”就是生存的资本。所以行家或者藏家“打眼”一般都是偷偷的自咽苦果,吃一堑长一智作为自己的教训。“眼里”的练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要经历技术层面的考验和社会心理学的认真思辨才能最终达成。

古玩战场上行家和藏家的“眼力”是发现具有独特价值的文物精品。没有眼力,什么都谈不上,即便你有雄厚的资金,如果自己不具备发现具有“毒眼力”的人才或者自己具有“毒眼力”,资金照样会打水漂,而且是血本无归。

一些藏家具备一定能力之后,总以为只要在市场上捡漏、在拍场上举拍、在圈子里能出货就很神气。其实还要磨练的还有许多。

“人性的弱点”永远是藏家的最大敌人。捡漏、冲动、贪婪、幻想、犹豫、后悔、虚荣等始终相伴左右。如果能克服这些毛病,极有可能会成为未来的大行家和大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