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雲,三大特色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浪潮雲,三大特色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文 / IT創事記 祁萌

“浪潮致力於成為一家‘雲+數’的新型互聯網企業。”

5月25日,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在貴陽數博會上這樣說道。

毫無疑問,他選擇了一個最佳的時機,來說出浪潮這一戰略訴求——臺下,是全國各地匯聚於貴陽數博會的萬千聽眾;其中相當部分,是政府與大中型企業用戶的代表。

在貴陽數博會上,一個形象而流行的觀點是,政府的數據是“鑽石礦”——今天的科技企業,必須要努力讓這些礦藏為社會所用。

浪潮雲,三大特色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孫丕恕認為,從傳統IT到新的IT,雲正在成為左右產業格局的一個重要力量。雲計算是一種技術,同時也對整個產業鏈、產業格局帶來一些大的變革。

隨著雲的推廣,國家涉及重大民生經濟、國防等很多應用都逐步部署在雲上,雲是數據的載體,成為新時代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個國家都把雲的發展、雲的建設作為一個新時代下競爭的一個核心制高點。

為此,在過去相當一段長時間內,浪潮一直圍繞“三大運營商”的角色推進業務創新。2017年數博會上,孫丕恕對外首提了這個數字化經濟背景下的概念,即雲服務運營商、大數據運營商,和智慧城市運營商。

落地在政企維度,浪潮的這些“角色扮演”已經成績斐然——為140餘個省市政府及千餘家大型企業提供雲計算服務,幫助52個省市建立大數據平臺,在全國25個省份、70多個城市開展智慧城市業務。

服務政府的實踐經驗,成了浪潮雲當下一個不可多得“先天優勢”。

浪潮雲,三大特色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在貴陽數博會的演講中,浪潮雲董事長兼CEO袁誼生把它排在了第一位,叫做:浪潮雲,是可信賴的雲。

一些數字支撐了袁誼生的觀點。浪潮雲目前已為8000多個政府部門提供了雲服務,其上支撐了3萬多政府應用、165萬公務員的日常工作,以及——服務百姓3億多人。

“政府把很多工作負載和數據放在浪潮雲上,充分體現了對浪潮雲的信任。”他說,在“新IT”(Intelligence Technology)時代中,雲作為一個重要的載體,一定要是可信賴的。

這種信賴與雲安全保障能力緊密相關。浪潮雲近年獲得了一些重要的資質。致力於雲的安全、雲的保障和運用的能力。這其中有兩個核心的資質:安全保障能力以及用戶數據保障能力。在蓬勃發展的政企雲計算市場中,這對於有意大展拳腳的服務商而言,幾近不可或缺。

事實上,這些能力與包括雲裝備、雲平臺的能力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同為浪潮所謂“新IT”的基石,浪潮雲的能力核心並不能侷限於此。

市場永遠不會忽視30年服務政務的經驗——這些經驗的總結,用一句套話來說,就是它們經歷了實踐的檢驗。

在浪潮雲看來,智慧城市建設要經歷“公共服務網絡化”、“城市管理智能化”、“城市發展一體化”三個階段。

圍繞現階段的“公共服務網絡化”,浪潮提出了“一平七通”理念——採取“1+7+N”基本架構,即構建一個統一的數據匯聚和計算平臺,先行開展交通、健康、監控、審批、網格化、金融和愛城市網建設,逐步拓展旅遊、扶貧、教育等方面,形成覆蓋社會治理領域的數據計算中心和工作體系。

以上領域對應了今天城市市民很容易理解的“七通”,即一卡通、一網通、一站通、一路通、一貸通和一點通等。

當然,這裡的服務仍需依託生態體系。袁誼生為此特別在數博會中強調——浪潮的雲,是生態化的雲。

2017年,浪潮雲通過合作伙伴大會已經讓行業瞭解到了浪潮雲的這一業務基礎,計劃與合作伙伴一起為10萬+政府、100萬+企業,提供基於浪潮雲的安全、可靠的“雲+應用”整體解決方案,以及本地化的諮詢、銷售、服務。

“我們希望可以讓大家看到浪潮雲具備可信賴、專業化、生態化的發展基礎。希望在新時代,浪潮雲能夠助力數字經濟發展,聯合合作伙伴共創新的未來。更希望到2020年,浪潮雲整體合作數量能夠達到8000家。”袁誼生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