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誰在借 高!利!貸?!

據說,中國年輕人的最大理想就是“當老闆”。

究竟是誰在借 高!利!貸?!

當老闆容易,沒問題是當了老闆去幹嘛?我對中國實體經濟的看法比較悲觀,由於工作關係經常考察各類企業,最大的感受就是幾乎中國95%的企業都處於紅海的激烈競爭中,幾乎95%的行業都產能過剩(只有房地產和汽車等少數行業略微免俗)。所有人都知道美國對你搞貿易制裁,知道歐盟對你搞雙方調查,我想難免有很多國人心裡憤恨:他媽的,你總難為老子,老子還不賣你呢!可是,即使在國際貿易中收到如此的不公正和羞辱,我們的企業還是不遺餘力的出口,為什麼呢?產能過剩,你不賣給國外,國內消化不了啊。為什麼國內消化不了,一個是我們的收入分配極為不合理,少數人早就什麼都不缺,多數人倒是缺但沒消費能力;另外一個是國內的商業環境極為惡化。你從杭州運貨去上海,費用可能遠超北京到紐約,而且小鬼難纏,每個關卡對你都是鬼門關,不扒層皮過不去啊。你當老闆容易,做老闆難!工商、稅務、法院、環評、衛生、消防、防疫,黑白不分,哪路小鬼兒都得用錢打發,很多人就是受不了這樣的折磨才移民的,但移民同樣只是開始,國外的日子未必好過。

我們同行交流,經常會說起這個話題:什麼人會借高利貸?過去認為是黃賭毒,現在,瞭解一下就知道,企業主是高利貸群體最大的借貸群體。

究竟是誰在借 高!利!貸?!

前不久的新聞--金盾股份的事,大家應該還有印象,公告披露,99億債務中,29.11億為民間借貸。民間借貸是好聽點兒的說法,說白點兒就是高利貸。這麼大一家企業借高利貸,而且數額巨大,不免讓人唏噓。這背後是中國實體經濟融資難的問題,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很難得到銀行信貸,而企業發展需要資金,經營不好的企業缺錢,經營好的企業更缺錢!中國脫虛向實喊了多久,為什麼企業始終得不到有效輸血,為什麼投資者用腳投票?你可以罵銀行高捧低踩勢利眼,抽貸置客戶於水深火熱,但是資本都是逐利的,銀行或者其他借貸機構的決策決定都是取決於其長期以來的經營活動總結出來的經驗。我們去年有一款針對企業主的信貸產品進行了期限的調整,因為壞賬率太高了,經過市場調研,發現大部分企業的存活期只有2-3年,對的,就是這麼殘酷!

非常怕年輕人說,他要去創業。明明自己工作都做不好,無能+懶惰,把父母積蓄都榨乾了美其名曰創業,原本的實業男變成了CXO,談對象的時候,可以得意洋洋地說自己是老闆,青春女孩也會一臉炫耀的說,自己男朋友是CXO,彷彿多麼優秀的樣子。真正的創業,是很枯燥、很苦、很累、很孫子的,跟你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寫字樓、幾臺電腦、社會精英各種飛去談生意,呵呵,很大區別。你想在這個市場上賺點錢,多少得有點過人之處的,然後和你的同行各種價格廝殺、你死我活、挖牆腳一輪又一輪持續著。

富人思維+老闆心態+小姐姿態,然後再考慮創業不創業。如若不然,還是可憐可憐爸媽那點體己錢,賺得不容易,還是留著慢慢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