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楨《贈從弟》:魏晉名士這樣讚美和勉勵他人

劉楨《贈從弟》:魏晉名士這樣讚美和勉勵他人

丁啟陣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

劉楨(?—217)字公幹,東平(今山東東平)人。“建安七子”之一。曹操任用他為丞相掾屬。有一次太子宴請文學之士,席間,劉楨對甄氏夫人不夠恭敬(坐中眾人鹹伏,而楨獨平視)。曹操聽說後,下令將劉楨關進大牢,隨後降職為地位低下的小吏。可見,劉楨是一個有性格的人。

劉楨還是個有趣的人。《三國志·魏志·王粲傳》裴松之注引《典略》,有如下故事:曹丕曾賞賜給劉楨一條名貴的腰帶(廓落帶)。後來他老師死時,想借用一下這條腰帶給老師畫像。於是給劉楨寫了封信商借,措辭頗有嘲諷意味。大意是,物品因人而顯貴,好東西不應該落在低賤的人手裡,而應該供尊貴的人使用,你也不要計較用過之後不歸還給你。結果,劉楨回了這樣一封信:“楨聞荊山之璞,曜元后之寶;隨侯之珠。燭眾士之好;南銀之金,登窈窕之首……”,用了一長串歷史典故,表達的意思是,世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地位低賤的人首先享用的;一條玉帶,自己還是消受得起的。總之,巧妙地拒絕了曹丕的借用要求。

劉楨的詩歌剛勁挺拔,有氣勢。可惜的是,他留存至今的詩歌作品不多,總共只有十五首。

2

從弟,即堂弟。叫什麼名字呢?未見文獻記載,大概日後並未做出什麼特別的事情,屬於默默無聞之輩。有人猜測說是劉曄。劉曄(?—234),生活年代跟劉楨相近,說得過去。但是籍貫不符,為人也完全不像劉楨詩中所說的。劉曄是淮南成德(故址在今安徽壽縣境內)人,距離劉楨的家鄉東平有數百公里之遙。劉曄年少知名,人稱有佐世之才。但是,此人有謀略,卻無人品,有“佞諛不忠”的惡名,完全沒有松柏的品性。

3

《贈從弟》詩一共三首,全用比興,分別以蘋藻、松樹、鳳凰比喻其從弟,有讚美勉勵的雙重意思。這是第二首,以松樹比喻其從弟。跟松樹配套的比喻是,風、冰霜比喻惡劣的外在環境。

以松柏比喻理想人品,並不新鮮。《論語·子罕》記載了孔子的一句話:“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說的就是孔子理想中的君子的品格,比普通人更能經受外部惡劣環境的考驗,更能承受壓力,更能保持自身的原則與生命力。

所不同的是,劉楨的詩裡,增加了外部環境,把松柏的品性表現具體化了,因而更加形象,更加生動了。孔子只用“歲寒”二字表示惡劣環境,劉楨的詩裡,有山谷、風聲、松枝、冰霜等,因而有了完整清晰的畫面感。

4

這首詩的押韻情況,值得注意。一二兩句是“松風”押韻,東冬韻部,平聲調;第三句開始換韻,“盛勁正性”押韻,耕勁韻,去聲調。不合常規的換韻,大概是為了配合詩句內容,表示氣候條件的驟然變化——風雲突變。

5

劉楨的詩歌作品,雖然保留下來的不多。但是,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卻不低。漢文帝曹丕在《與吳質書》中稱讚他五言詩中的佳作是“妙絕時人”。鍾嶸《詩品》,把他跟五言詩之宗曹植相提並論,“自陳思已下,楨稱獨步。”從此以後,曹劉並稱,幾成共識。杜甫《壯遊》:“氣劘屈賈壘,目短曹劉牆。”元好問《論詩絕句三十首》:“曹劉坐嘯虎生風,四海無人角兩雄。”方東樹《昭昧詹言》:“觀公幹等作,清奇緊鍵,曹劉並稱,有以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