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若沒有他捧哏姜昆可能一無所成,提攜後輩不亞於恩師馬季!

當年若沒有他捧哏姜昆可能一無所成,提攜後輩不亞於恩師馬季!

  近幾年來,媒體對中國曲協主席姜昆的口誅筆伐一浪高過一浪。除了每年各類下基層的慰問演出和央視春晚外,幾乎對於姜昆的新聞報道都是圍繞著大大小小的會議。而在民間相聲團體佔據主流市場的時代,觀眾們更願意把姜昆歸為“不會說相聲”那一類。作為相聲大師馬季門下大弟子,姜昆從學滿出師就備受相聲前輩們提攜愛護,而馬季也將姜昆視為自己的接班人給予了更多的指點傳授。在姜昆的相聲表演生涯中,還有一位不是恩師勝似恩師的貴人,他就是捧哏名家李文華。

當年若沒有他捧哏姜昆可能一無所成,提攜後輩不亞於恩師馬季!

  李文華先生離開我們已有將近十年時間,如今提到怹談論最多的還是當年那一場臨終前的拜師儀式,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不提也罷,這回只談關於李文華先生的捧哏造詣。李文華是工人出身,算是票友下海的典型。早先長期在北京西單的啟明茶社聽活。初於對相聲的痴迷,他從郭啟儒先生那兒得到不少表演方面的提點,但一直沒有拜郭先生。35歲時,被侯寶林大師選中調入了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從此正式開始了他的捧哏生涯。

當年若沒有他捧哏姜昆可能一無所成,提攜後輩不亞於恩師馬季!

  客觀來說,李文華確實還達不到躋身一流捧哏的水平。相比郭啟儒、王鳳山、朱相臣、趙佩茹、郭全寶這樣的捧哏大師還存在一定差距。差距在於李文華在給姜昆捧哏之前,也曾經給劉寶瑞、馬季、郝愛民等人量活,當面對風格迥異的逗哏演員時,沒能隨得方就得圓。捧得四平八穩滴水不漏,卻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程式化的捧哏既是個人風格的烙印,又是量活方面的短板。即便如此,在給姜昆捧哏時,李文華還是表現的遊刃有餘,一老一少的搭檔說起創編段子來在當時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這也正是觀眾們所說的“老叟戲頑童”的經典搭配。

當年若沒有他捧哏姜昆可能一無所成,提攜後輩不亞於恩師馬季!

  《假灶王》、《如此照相》、《哺乳詩》、《祖爺爺的煩惱》...........等一系列耳熟能詳的作品問世後,也讓初出茅廬的姜昆一躍登上了個人相聲表演生涯的巔峰。這其中,李文華先生扮演者至關重要的角色。在姜昆的早起作品中,由於舞臺經驗不足,還存在著節奏過緊,表演過於誇張的問題,而李文華的存在很好的起到了“量”和“掌”的作用。

當年若沒有他捧哏姜昆可能一無所成,提攜後輩不亞於恩師馬季!

  1983年,李文華因病退出舞臺後,組織上安排唐傑忠給姜昆捧哏,雖然也推出了諸如《虎口遐想》這樣膾炙人口的經典佳作,但與唐傑忠合作時姜昆的相聲表演生涯已經顯露頹勢,即便仍舊延續著一老一少的搭檔形式,但唐傑忠的捧哏水平較之李文華還是相差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