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大宅門》中,白敬業這個角色?

都說《大宅門2》不如《大宅門1》,有狗尾續貂之嫌,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連老戲骨的演技,都不如第一部紮實自然。

如何評價《大宅門》中,白敬業這個角色?

只有白敬業是個亮點,甚至可以說,躲在白景琦背後的瘸子白敬業,才是第二部的主角和靈魂人物。他出場的時候,只用一個動作一個表情,就能讓觀眾有眼前一亮的感覺。這是演員劉斌的演技爆發,也是這個角色在故事中的合理流暢使然。

白敬業的成長軌跡,就是整個白家由盛轉衰的一個過程,這正是《大宅門2》的故事主線,而其伏筆,在第一部前半部分就已經開始鋪墊了。

如何評價《大宅門》中,白敬業這個角色?

回顧白景琦小時候,二奶奶對於子弟教育的重視程度,遠比後來的白景琦重視的多。沒有季宗布那樣的名師指點,只怕白景琦早就廢在了起跑線上,比白敬業並不會好到哪裡。再看二奶奶和白穎軒,也是時時刻刻關注著孩子們的成長,生怕一個地方照顧不到。

有名師在白傢俬塾指導,不僅白景琦成了才,他的兄弟們也都沾了光,白家第三代沒有一個敗家子,要麼像景怡一樣,成為二奶奶和白景琦的好幫手,要麼像景武一樣,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如何評價《大宅門》中,白敬業這個角色?

景怡人品端正,仁義無雙,作為白家長房長孫,在白家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都能主動站出來頂包。景武宦海沉浮,抗日犧牲,曾是白家官場上的強援,讓白景琦把坐牢變成享受生活。這兩個人對白家貢獻很大,在白家可以與白景琦平起平坐。

而到白敬業牙牙學語的時候,奶奶年邁,父親整天在外面做生意,偶爾有業餘時間,也花在了女人身上,絲毫不關心敬業的成長。依稀記得,黃春帶著孩子,在大宅門天井下那個孤零零的模樣,令人心酸。

如何評價《大宅門》中,白敬業這個角色?

黃春是個賢妻,並並非良母。她從小沒有受過太好的教育,沒有二奶奶的權威,也沒有二奶奶的手段,除了付出母愛,她不知道怎麼管束孩子。

學好難,學壞就太容易了,作為富家子弟,有的是變壞的各種條件,像白三爺和貴武這種角色,整日裡像蒼蠅一樣在大宅門內外飛,一見就縫的雞蛋就往上叮。白景琦少年時期,就曾被白三爺帶著逛窯子,還好被二奶奶及時拉回來。而白敬業少年時期,父親不管母親管不住,早早就沾染上了各種惡習。

如何評價《大宅門》中,白敬業這個角色?

其實白敬業資質非常好,稱得上是少年聰慧,一點就通,雖然是在自由的氛圍中野蠻成長,但依舊考上了北京大學(那時候還沒有北京戶口降分數線一說),算的上是大宅門裡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位了。這樣的人,如果職業規劃得當,後來還能和他同時期的北大同學一樣,成為一個大才。

此時,白景琦卻蠻橫干涉,要求白敬業別到外面胡鬧,安排他到百草廳櫃上學抓藥。從大宅門的角度說,這是白景琦出於自身考慮,培養事業接班人。

如何評價《大宅門》中,白敬業這個角色?

可從白敬業個人來說,這就是完全徹底地扼殺了他獨立思考的人格。白敬業不是白佔元,他性格懦弱,不會在表面上反抗父親的安排,卻在內心裡消極對待,從此隨波逐流,破罐子破摔,在聲色犬馬,驕奢淫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值得一提的是,《大宅門1》中趙毅扮演的白敬業,也是精彩絕倫,與後來劉斌的演繹,堪稱雙壁。很少這種角色,能在換角之後,仍然保持其神韻,讓人完全沒有串戲之感。

如何評價《大宅門》中,白敬業這個角色?

日寇侵華期間,白景琦和日軍大佐叫板,甚至還要“打到東京去”,看起來解氣,但一點也不真實。歷史上如果真有中國人人敢這樣公然挑戰日軍,十個八個腦袋都不夠砍,你有再多的秘方也沒用。白敬業的應對辦法,才更符合實際情況,打著尊重日本人的旗號,把直腸子的日本人耍的團團轉,以此手段苟全性命,徐圖後事。

如何評價《大宅門》中,白敬業這個角色?

說那些白敬業沒有民族氣節的,回去翻翻自家家譜,看看祖上是怎麼在蒙古人,滿洲人,日本人的鐵蹄下熬過來的。那些像白景琦一樣明明活在人家屋簷下,還要標榜民族氣節的中國人,早就死絕了。

解放後,面對王者歸來,威風八面的兒子白佔元,白敬業仍然像對付父親和日本人那樣,嘴上裝孫子,心裡消極對待。一向養尊處優的白敬業,竟然被白佔元們打成右派,下放到車間自食其力。

如何評價《大宅門》中,白敬業這個角色?

好吃懶做的白敬業,最終因為貪圖家裡的寶貝,心腦血管疾病發作交了飯票。他的死,象徵著大宅門的徹底衰落,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對白敬業的死,老子白景琦並沒有太傷心,甚至還有幾分解脫之感。不知道白景琦在埋怨兒子不成器的時候,有沒有反省過自己的責任呢?

如何評價《大宅門》中,白敬業這個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