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春秋,忠於國家與忠於君主,兩個忠臣之間的生死對決

晉國崛起,由冷血動物晉獻公一手奠定。沒有晉獻公,就沒有晉國霸業。史稱其“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在攻滅周圍小國部族的戰爭中保持了全勝的戰績,讓晉國成為名副其實的強國。

晉國春秋,忠於國家與忠於君主,兩個忠臣之間的生死對決

在晉獻公征戰的過程中,有兩個人功勞最大,一文一武,文的是荀息,武的是裡克,兩個人都對晉獻公忠心耿耿。但是在如何忠於主公這個技術問題上,兩人產生了分歧。

荀息的忠誠是沒有附加條件的,晉獻公說的合適要執行,說的不合適也要執行。所以雖然此人也是個老狐狸,曾經出過那個“假道伐虢”的計謀,但自始至終都深受晉獻公信任,以至於到了晉獻公彌留之際,看著奚齊和驪姬一對準孤兒寡母不放心,趕緊把荀息叫來託孤,握著老荀的手說你辦事我放心,值此多事之秋,還是愚忠的人用起來可靠啊!

晉國春秋,忠於國家與忠於君主,兩個忠臣之間的生死對決

裡克就不同了,他雖然是個武將,但文化程度不低,對宗法制度有很深的研究,是嫡長子繼承製度的堅定擁護者。晉立國幾百年來,一直是此項制度的執行模範,除了曲沃代翼期間幾個晉候實在沒有兒子只好兄終弟及,即使是篡位達人桓叔、莊伯、武公也是嫡長子一脈相承。裡克是個很傳統的人,對晉獻公忠誠的同時,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認為晉獻公逼死太子申生這件事情做的不地道,就此和晉獻公產生隔閡。

晉國春秋,忠於國家與忠於君主,兩個忠臣之間的生死對決

晉獻公臨死拉著荀息的手託孤,其實就是怕自己死後,驪姬母子hold不住裡克等人!所謂“諸大臣不服,恐亂起”。但他也不想想,沒有軍隊的支持,沒有槍桿子做後盾,一個書生荀息有再好的計謀又能怎樣?彌留之際,一代雄主晉獻公已經沒有了一個合格政治家該有的冷靜思考,他對奚齊母子的愛,即將把這對母子送上絕路!

據說荀息和裡克的個人關係還不錯,二人曾經和衷共濟,完成假道伐虢的軍事部署,在長期的戰鬥中結下深厚的革命情誼。

晉國春秋,忠於國家與忠於君主,兩個忠臣之間的生死對決

無奈人在朝廷,身不由己,晉獻公一夜死去,把荀息和裡克都推到了風口浪尖。荀息不顧朝廷內外的一致反對,以國相之尊,遵照晉獻公遺命,立驪姬的兒子奚齊為晉國新一任領導人。驪姬一得勢,便重用一班毫無政治經驗的親信,排斥裡克等老臣。

不做死就不會死。裡克等人,掌握著兵權,晉獻公臨死之前沒有妥善安排已屬失策,驪姬不想著拉攏安撫,還要去惹他們,終於招致裡克,邳鄭父等職業軍人的集體反抗。

晉國春秋,忠於國家與忠於君主,兩個忠臣之間的生死對決

公元前651年十月,晉獻公死去才剛剛一個月,屍骨未寒,裡克收買一個大力士做刺客,把幼主奚齊刺死在晉獻公的靈堂上。荀息是個固執的老頭,並不甘心失敗,又去把驪姬妹妹的兒子悼子抱出來,擁立為國君。裡克一看這個情況,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與邳鄭父發動政變,攻入宮中,把悼子和驪姬姊妹都給殺掉了。

驪姬是個可恨的人,但確有可憐之處。身處亂世,當初被晉獻公搶來,想必是不情願的,但一介女流,空有天姿國色,又有什麼辦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兒子奚齊,是她唯一的寄託,她和許多母親一樣,望子成龍,這也無可厚非。

晉國春秋,忠於國家與忠於君主,兩個忠臣之間的生死對決

奚齊本來沒有繼承公位的資格,是晉獻公一次次在枕頭邊上對她承諾,從晉獻公每次看兒子的眼神中,他看到了兒子繼位的可能,決定放手一搏,不擇手段,為兒子清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陷害申生,逼走夷吾和重耳,她的計劃眼見就要得逞了。然而她沒有看清,她的順利,並不是因為她厲害,而是因為晉獻公寵愛她,待到老公一死,她的命運也就基本註定了。

晉國春秋,忠於國家與忠於君主,兩個忠臣之間的生死對決

奚齊和悼子,是兩個無辜的孩子,他們死於殘忍的裡克,也死於晉獻公和驪姬對他們錯誤的期待。對了,還有那個固執的忠臣荀息,也是這樁兇案的幫兇,沒有他的堅持,起碼悼子是不必死的,明知危險,還非要拉個小孩出來頂雷,這就是他對這個小孩父親的忠誠?

在這些人背後,還有幾百年的傳統。晉獻公死前就知道,奚齊繼位諸大臣不服,為什麼不服,就是因為讓奚齊繼位,名不正言不順,非嫡,非長,非賢,等於是在挑戰整個宗法制度,裡克只是個挑頭鬧事的,沒有他還會有別人跳出來反對!

晉國春秋,忠於國家與忠於君主,兩個忠臣之間的生死對決

荀息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敢答應晉獻公的託孤。裡克政變,並沒有針對他,但荀息得到消息後,認為自己有負先主重託,上吊自殺了,時間離晉獻公之死不過兩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