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竟然有座魚骨廟,還挖出147厘米魚骨碑!地址在這裡!

日照竟然有座魚骨廟,還挖出147釐米魚骨碑!地址在這裡!

一.日照濤雒魚骨廟

龍王,道教神祇之一,源於古代龍神崇拜和海神信仰。被認為具有掌管海洋中的生靈,在人間司風管雨,因此在水旱災多的地區常被崇拜。大龍王有四位,掌管四方之海,稱四海龍王。小的龍王可以存在於一切水域中。龍王形像多是龍頭人身。

因此,舊時專門供奉龍王之廟宇幾乎與城隍、土地之廟宇同樣普遍。每逢風雨失調,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時,民眾都要到龍王廟燒香祈願,以求龍王治水,風調雨順。廟內多設坐像,通常隻立有一位龍王。龍王廟遍佈於全國各地,日照沿海也較為多見,但在這龍王廟中,還有比較特別的一類,那就是“魚骨廟”。

顧名思義,魚骨廟就是以魚骨為柎、檁、枋、椽、梁的龍王廟,多見於我國東部,但大都毀於兵荒馬亂。而日照濤雒魚骨廟

所保佑的夾倉口、小海口曾是日照縣八大海口之一,因商脈旺而香火旺。雖現已不存,但聲名遠播。

二.魚骨廟的傳說

日照竟然有座魚骨廟,還挖出147釐米魚骨碑!地址在這裡!

在沙嶺子村的村志上,有這樣一段記載:魚骨廟,又叫龍王廟,位於濤雒鎮東2公里的大海邊,東臨大海,西鄰泥崗,背依大嶺,懷抱海江。廟後和東西兩面全是馬尾松、刺槐覆蓋。

有關魚骨廟的由來,相傳早年海里潮信常失序,狂風暴雨、船覆人亡的事很多。有一天大信潮,夾倉口外海灘漂上一條大鯊魚,雙眼已沒,是被兩條小魚送上來的。奇怪的是,那兩條小魚竟像出公差,送上來就掉頭回遊。更怪的是海水從此漲不到那裡,連日太陽出火一樣毒,大鯊魚挺死在海灘。

當天夜裡,漁民做了一模一樣的夢,龍王爺告訴大家:那大鯊魚經常興風作浪、吞食漁民,觸犯天條,依律摘眼賜死,向百姓賠肉還骨,以昭天德、安民心。次日一大早,一傳十、十傳百,人們持刀揹筐,湧上海灘,揭鱗割肉。為報龍王厚恩,在大鯊魚落淺的西邊嶺坡用魚骨蓋起單間小廟,骨為檁,鱗為瓦,供奉龍王,俗名“魚骨廟”。

誰知廟剛蓋起來就被大信潮衝了,於是遷大嶺北頭、夾倉口南崖,擴為三間。該地得名龍王崖。

一晃多年,當地突現瘟疫,染上即死,龍王託夢:“立廟之骨可焙藥,服之當愈。廟毀後,可南遷。”遵龍王之命,再遷廟於大嶺中部(今劉家灣村東),不料立廟後嶺上嶺下成了蛇海。“南仙”指點:此乃川子河、青墩河、巨峰河、卜落河、竹子河、高旺河、林子河、棧子河八水入海口,九嶺(九龍)相匯處,當旺一方。可因屬蛇地,蛇腹被廟壓破,眾蛇遊蕩村野。欲求破解,須南遷九嶺相聚之地。於是,再遷至大嶺南端——即“三遷始成魚骨廟”的由來。(由於鯊魚骨是軟骨,魚骨廟的魚骨更有可能為鯨骨)

三.魚骨碑的重現

經過歷代村支書和村民的努力尋找,3月14日,東港區濤雒鎮沙嶺子村黨支部書記呂其來帶著村民找到了魚骨碑。在這個長147釐米的青石板上用楷體刻著11列字:

濤雒東濱海嶺上舊有龍王廟,相傳初始隋唐間,由嶺北三遷而至……在碑文的最後,刻著“宣統元年三月吉日首事人丁以正等會同濤東連八村公立”,也就是說這塊碑應該是1909年立的,距今有107年。

據今年68歲的村民王廷政說,他記得小時後村裡有一個龍王廟,當地人都稱其為魚骨廟,廟前有一塊石碑,村民稱其為魚骨碑。“魚骨廟曾經很出名,南至浙江北至遼寧的老漁民都知道魚骨廟。我記得廟的正廳有三間屋子,由兩棟樑連在一起,每棟樑上都盤著一隻泥塑的龍,裡邊還有一個龍王的坐像,當時院子已經破壞了。”王廷政說,在1970年左右,魚骨廟被破壞了,他看見8位村民把魚骨碑抬到了河邊。

四.魚骨廟舊址

日照竟然有座魚骨廟,還挖出147釐米魚骨碑!地址在這裡!

整個魚骨廟分為院內和院外兩部分,靠海的是山門,村裡人叫它“三門樓子”,是一個沒安門的大過道,房簷突出,比前殿矮,比北面的影壁牆高少許,西面緊鄰的是戲臺,過去每逢正月十六、六月十三便在此搭臺唱戲。影壁牆為龍蛇盤踞,龍頭在上形成的“福”字。

整個廟宇的院落分為前殿、後殿、五神堂、丁家宅院四部分,前後殿各3大間,大門窗戶是紅漆木質,窗戶是九欞子。前殿除了供奉龍王像,還有霹靂將軍、閃電娘娘等諸多神像,殿堂上方懸掛清朝光緒年間的匾,上書“海不揚波”;後殿則有菩薩娘娘的木雕像,殿堂正上方懸一大匾,上書“海晏河清”;五神堂(西前殿)則比前殿低了三個臺階,分別有雹公爺爺等神像;丁家宅院則是護廟人所居住的宅院。

五.魚骨廟的祭拜

日照竟然有座魚骨廟,還挖出147釐米魚骨碑!地址在這裡!

據傳說,廟成之後,人們便按“逢三、六.九上廟”的當地風俗,到此廟進香設祭,並祈禱龍王保佑出海的人能多打魚,平安歸來。龍王見人們善良,虔誠,又念其破費太大,便又託夢說:“謝眾主盛情,吾能以享人間煙火,但次數切莫過多,每年正月十六,六月十三皆屬吾之生辰,眾生如願繼續往來,年兩次即可。”

因而每逢正月十五、六月十三,沙嶺子村便會擺供桌祭拜龍王、燃放鞭炮、村民表演,附近十里八鄉的漁民會帶著香燭貢品為龍王爺慶賀壽辰,表演也會持續三天。龍王會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因魚骨廟的損毀而終止。

2016年的正月十五,沙嶺子村舉辦了第一屆漁民節。同年,依託魚骨廟遺址,沙嶺子村成立了民俗文化協會,並將進一步挖掘魚骨廟歷史,重建恢復魚骨廟,並以此為核心打造旅遊景區。到2018年,日照市沙嶺子村漁民節已經成功舉辦三屆,祝願它越辦越好,再續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