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率可達50%以上小反芻獸疫的診斷及防控措施!

小反芻獸疫是由小反芻獸疫病毒引起一種嚴重的急性、烈性、接觸性傳染病。俗稱“羊瘟”,該病的主要特徵是發熱、口腔炎、結膜炎、腸胃炎和肺炎。小反芻獸疫會對山羊、綿羊等小反芻動物的健康產生嚴重危害,從而讓養殖企業及養殖戶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我們應當採取合理的綜合防控措施,爭取將疫情控制在未發之際。下面具體來了解一下:小反芻獸疫的診斷及,防控措施。

病死率可達50%以上小反芻獸疫的診斷及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學

小反芻獸疫一般在新疫區爆發流行,老疫區以散發為主。進口的努比爾、波爾山羊等最易感染,本地品種抗病力較強。飼養密度大、存欄數高的地區流行迅速,死亡率也較高。傳染源為病羊肉、發病羊和帶毒羊及其分泌物和排洩物,主要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潛伏期一般為4~6天,最長可達21天。易感羊群發病率通常達60%以上,病死率可達50%以上。病死率可達50%以上小反芻獸疫的診斷及防控措施!二、臨床症狀

山羊感染率高且臨床癥狀典型。感染疫病的羊只會表現出明顯的食慾下降、煩躁不安、口鼻乾燥、披毛失去光澤以及鼻液呈膿性、呼出的氣體帶有惡臭味等特徵;在小反芻獸疫發病急性期會表現出體溫急劇上升、頰部黏膜發生損壞、口腔黏膜內充血等症狀;而發病後期會表現出壞死性病灶,病灶通常出現在下唇部及下齒齦,病情嚴重的可能表現在舌頭、頰部以及下顎等部位,並且羊只患病後期會出現腹瀉不止、糞便呈帶血水樣、嚴重消瘦等症狀。

病死率可達50%以上小反芻獸疫的診斷及防控措施!

三、病理變化

患畜可見結膜炎、壞死性口炎等肉眼病變,硬顎及咽喉部嚴重時會被傳染。瓣胃、網胃、瘤胃很少出現病變,而最常出現病變的是皺胃,創面紅色、出血,有輪廓、有規則的糜爛經常在病變部出現。

四、診斷

根據臨床症狀來診斷並不難,關鍵是對發病初期可疑病理要立即上報,並做微生物學檢查、診斷、確診,以便儘早啟動甲類傳染病應急防控方案。抗體檢測:採集血清,採用ELISA(非免疫羊C-ELISA、免疫羊I-ELISA抗體檢測)、病毒中和試驗。

五、綜合防控措施

1.做好日常飼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防疫制度,提高動物防疫水平。外來人員和車輛應該在進入羊舍之前,進行徹底消毒。堅持自家羊群繁殖自家羊群的養殖原則。羊仔引種要選擇非疫區的、經正規養殖場(戶)引入;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辦理檢疫和登記,獲得原產地檢疫證明;引進外來羊仔時要進行羊舍消毒,並保持隔離,以確定羊仔健康。

病死率可達50%以上小反芻獸疫的診斷及防控措施!

2.迅速控制疾病傳染源。發現疑似小反芻獸疫疫情時,要及時採取措施。具體的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無論是養殖戶還是疫情控制技術人員,在發現疫情後要第一時間報告給當地有關部門,而相關部門在接到報告後應立即啟動疫情防控方案,迅速、有序地開展疫情檢測、隔離控制及消除等防控工作。

(2)在疫情防控及傳染源處理過程中,應嚴格遵循“嚴、早、小、快”的原則,迅速隔離並捕殺染疫羊群,同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並實施常規消毒。

3.全面實行免疫接種。疫苗接種是預防小反芻獸疫的有效手段。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在引進外來動物時,應做好調查及檢疫工作,禁止從疫病發生區域內引進動物。

(2)做好免疫接種,從根本上加強疫病防控,多雨季節及寒冷乾燥季節是該病的高發期,雨季之前應對幼齡小反芻動物進行免疫接種,最好是在2~6月齡進行;接種方法為使用小反芻獸疫疫苗對山羊、綿羊等小反芻動物頸部兩側進行皮下注射,劑量為1頭份/只。

(3)通常注射疫苗7天后羊只便會產生抗體,但要注意的是,即便進行了免疫接種,也應當加強日常消毒和疫情檢查工作,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病死率可達50%以上小反芻獸疫的診斷及防控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