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支邊青年的羣體記憶與個人故事


戴彤描述,從內地成批到西藏支援邊疆建設的人員始於上個世紀50年代後期。當時進藏支邊的絕大多數是技術人員和大中專畢業分配到西藏工作的應屆畢業生。除此之外,還有一批社會青年和中小學生進藏工作。如果這批人可以算進藏支邊青年的話,那應該是最早的了。圖:戴彤現在已經退休,和老伴居住在北京,健身、寫作、旅遊、攝影是他今後的“工作”。西藏老照片獨家發佈,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1965年9月,首批117名北京支邊青年來到西藏高原,其中,也包括後來成為戴彤妻子的胡西娜。戴彤與妻子胡西娜是在她進藏一年多後認識並相愛的。當時戴彤在生產部直屬汽車大隊擔任調度員,因為與農具廠聯合排演話劇《收租院》認識並交往,四年後結為夫妻。圖為上世紀60年代的支青農田勞動現場。西藏老照片獨家發佈,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戴彤早年從樂山入伍前往西藏,並於1961年參加了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1966年到生產部工作,在汽車隊從事調度工作的他,要負責安排車輛運送支邊青年到西藏各地,於是因此認識了不少支邊青年,並發展為在這一群體的人緣極廣。圖為上世紀70年代後期國籍著名記者、作家伊斯雷爾•愛博斯坦在林周考察。。西藏老照片獨家發佈,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除了在汽車隊的工作,戴彤還活躍於當時的文藝宣傳活動,這些文藝活動也是當時的支邊青年們宣洩熱情與展示藝術才能的普遍途徑。圖為排演宣傳劇,右二拉大提琴者為戴彤。 西藏老照片獨家發佈,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