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路上黨旗紅

脫貧路上黨旗紅

寧德,因為曾經是全國十八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而被稱為我國東南沿海的“黃金斷裂帶”。30年來,寧德的廣大幹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在脫貧攻堅戰線上不斷取得佳績。

脱贫路上党旗红

古田縣鳳埔鄉西溪村是傳統的農業村,過去村裡清一色的都是種水稻,每畝收成只有一千多元。雖然也知道要種經濟作物,但是因為過去沒種過,大家都不知道種什麼。

脱贫路上党旗红

經過一番打聽,村主任盧祖兵聽說種茭白很好,就帶著3戶貧困戶種起了茭白。一番辛勤勞作,每戶茭白的純收入有2萬多元。

脱贫路上党旗红

第二年他聽說芋頭效益不錯,於是又加帶了一個貧困戶,一共4戶種起芋頭。一個人種3畝多,光芋頭的收入就有4萬多。

打開了致富思路之後,村民們發現,以往熟悉的田地原來還可以出產更多的效益。現在,在西溪村這個傳統種水稻的村子裡,茭白,芋頭,魔芋,生薑各種經濟作物都有人在種植或者試種。

脱贫路上党旗红

經過兩年的努力,古田縣西溪村2016年脫貧5戶22人,2017年脫貧6戶15人,目前已實現全部脫貧。

在共產黨員盧祖兵的帶領下,西溪村不但實現了全面脫貧,以前外出務工的村民們也看到致富的機會,開始回到村裡發展。

脱贫路上党旗红

在霞浦縣松港街道長沙村,村裡的黨支部則是依靠團隊的力量,把村裡的貧困戶帶上了脫貧的快車道。

長沙村村民老楊一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貧戶,一家6口人中卻有2個殘疾。當時老楊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甚至借酒消愁,自己身體也出現了酒精中毒的症狀。村黨支部發現這個情況後,一邊勸導他,一邊介紹他在村環衛所做臨時工。

脱贫路上党旗红

得知老楊原來有一手綁竹掃把的手藝,村黨委書記俞雲燦勸說他重新拾手藝,並把他的竹掃把定銷街道環衛所,一把十元錢,一年多了五六千元收入。接著又把他的兒子介紹到福州做木工,一個月工資五千元。

脱贫路上党旗红

在長沙村,當地黨組織除了個別幫扶。針對村裡的4戶貧困戶,還因戶施策,從原來輸血型扶貧改成現在造血型扶貧。

村委利用村集體房產樓頂的屋面,建起分佈式的光伏發電站44千瓦,總投資40萬元,爭取了縣上的扶貧資金十幾萬入股,這個光伏發電站,今年會給每個貧困戶帶來不少於3000元的收入。

脱贫路上党旗红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寧德市累積脫貧77萬多人、貧困發生率已經降至0。028%。在這個過程中,基層黨組織、黨員以久久為功的精神,充分發揮了戰鬥堡壘的作用,帶領群眾在脫貧奔小康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點擊視頻,觀看《新聞啟示錄》《脫貧路上黨旗紅》↓

脱贫路上党旗红
脱贫路上党旗红脱贫路上党旗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