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高考流水的娃,爲什麼高考在中國如此重要

距高考結束已有一個星期,在這一個星期裡應屆考生都做了些什麼?未來他們將面對的又是什麼?高考是否真的能改變莘莘學子的人生命運?

都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高考上也是一樣,鐵打的高考流水的娃。

1977年鄧小平恢復高考的決定改寫了中國的歷史,對被文革耽誤了十年的知識青年來說,好像“天亮了”。

1977年至今,超過1億名莘莘學子通過高考進入大學,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高考制度至今仍然是中國選拔人才的最主要制度,也是最受關注的教育話題。

高考帶給了我們什麼?

自中國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已過去了41年,這期間高考改革、擴招、整頓,與時俱進,變化多多,唯一不變的,是每年參加高考學生的巨大數量和個人、家庭、學校對高考的重視態度。誠然,當代中國可以選擇的餘地已經增加許多:職業教育,留學,直接工作,參軍……但是高考,依然是孩子和家庭重要的首選和目標。因為,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瞭解到知識的重要性和教育的重要性。人們越擁有知識和重視教育,也越有利於國家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有益於個人的發展。

還可以發現,在紛繁複雜,變化多端的社會大背景下,中國的高考制度仍然值得人們信賴,它畢竟是時下中國最具公平競爭性的一個大舞臺。中國的高考使窮孩子和富二代站在了同一扇門前,窮孩子可以藉此走上與富二代平齊或超越他們的路線,富二代也可以藉此證明他們的能力;中國的高考不但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還能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一個城市裡時運不濟的家庭或一個山溝溝裡世代種田的家庭,因為孩子的努力和成功,可能使全家擺脫貧困,走上富裕的道路。這正是現今社會提倡的走陽光大道改善生活的途徑。儘管是老生常談可還是要談:多年以來的經驗和所見表明,中國學子考上了大學就是奠定了事業成功和幸福生活的地基。

就像北大才女劉媛媛在演講中說的:“英國有一部紀錄片叫做《人生七年》,片中訪問了12個來自不同階層的7歲的小孩,每七年呢。再回去重新訪問這些小孩,到了影片的最後就發現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但是裡面有一個叫尼克的貧窮的小孩,他到最後通過自己的奮鬥變成了一名大學教授。可見命運的手掌裡面是有漏網之魚的。”

而讓我們成為漏網之魚,甚至一躍龍門的最重要,也是最容易的途徑就是高考。

鐵打的高考流水的娃,為什麼高考在中國如此重要

高考是社會流動的途徑

美國密歇根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謝宇也曾在演講中說過:在現代社會中,教育就是獲得地位的一種合法途徑。

在現代社會中,教育就是獲得地位的一種合法途徑,比如說,什麼樣的人能做老師、做醫生,都是需要以其所接受的教育作為基礎的。所以,從這點來講,我們知道教育對社會地位的獲得很重要。即使是家庭經濟地位低的人,他還是有這種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這種相對機會叫社會流動。如果社會流動是開放的,就算存在不平等,但大家都還是有機會的,只是你的機會多,我的機會少,但我努力一下可能就補上。笨鳥先飛也好,或者是下苦功也好,如果我下了功夫彌補了我先天的不足,那麼這種不平等是可以被接受的。假如個人的教育的獲得更多受到家庭背景的約束,他沒有可能通過大家認可的那種合法化的渠道,來獲得社會流動的機會,就會出現問題。 所以,從整個社會來講,一定要對所有的人開放社會流動的渠道,讓人們覺得大家都是有機會的,而且這種機會是合法的、公開的,是被大家認可的,是一種遊戲規則。

在中國,我們都認可了這種遊戲規則,高考不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個家庭,一個民族的事情。所以說鐵打的高考流水的娃,高考,在中國儼然成為了一種形式傳承。

鐵打的高考流水的娃,為什麼高考在中國如此重要

在中國為什麼高考如此重要?

這裡面有多種原因,總結起來有三點,一是文化,二是政治,三是經濟結構。

首先,中國文化對中國人有著深遠的影響——比如作為官考的科舉制度。中國古代的官考實際上也和中國的政治結構有關係:中國的政治機構規定了不能任用親戚,但官員的權力很大,很多人都想做官,這個官職到底給你還是給他呢?沒有標準,所以到漢代有了推薦制度,後來發現推薦的不靠譜,是具有一定主觀性的。所以,到了隋朝就變成了考試製度。這是歷史上的原因。

中國人對於考試的重視由來已久,所以中國人喜歡考試是印在骨子裡的。

在大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12月是有記載以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屆科舉成績的公佈日,也是第一位科舉狀元的誕生日。

雖然這是一個寒冬的早晨,但是對於成千上萬報國無門的寒門士子,以及即將到來的大唐盛世而言,無疑是一場春天的約會。

它標誌著自秦漢以來被世家大族壟斷的官場局面,將徹底被打破。從此,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許多出身貧寒但能力卓絕的讀書人得以打破階級的桎梏,登堂入室,獲得施展抱負的機會。

這些人當中,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有“書貴瘦硬方通神”的一代書法大家柳公權;有歷經四朝、兩任宰相的一代名將郭子儀;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佛”王維...

鐵打的高考流水的娃,為什麼高考在中國如此重要

自隋唐開創科舉制度,到光緒三十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科舉制歷經1300餘年,雖然後世對其評價褒貶不一,可無論如何,站在當時的社會制度和勞動生產力的角度上來看,一種制度的產生只要能優於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那我們都可以說它是好的,而一旦這種制度成為束縛社會進步的阻力,那它就會遭到人們的唾棄。就如我們不斷改革的高考一樣,雖然如今對於高考仍舊褒貶不一,但是高考已經變得越來越完善,嚴格,從而越來越讓人們信任。

第二,體制的原因,就是說我們相對來講,處於一個“強政治”的環境。我們有教育部、有很多學校,在選拔學生和人才時,最方便、最容易處理問題的方式就是看分數,這樣可以按照計劃規範行事。在這樣一個體制當中,每個老師都是可以替換的,每個學生也是可以替換的。因為,這就是一個數字,就是一個編碼,沒有任何特徵,這樣,我們就很難去真正瞭解每一個人、每一所學校。

鐵打的高考流水的娃,為什麼高考在中國如此重要

第三,經濟發展使中國進入了工業信息化時代,甚至於如今我國的互聯網科技可以排在世界的前列,但這還遠遠不夠,所以我們能夠從高考的改革中窺測未來。就如2017年浙江作為新高考試點省,將信息技術納入7選3的科目中。信息技術的考試範圍包括編程、數據庫處理等,且考試方式以上機操作為主。在中國目前有48所“211”高校中338個專業,指定信息技術為選考科目。預計未來選考比例會持續提升,並有更多省份加入新高考試點。從這一政策來看,我們可以窺見,在未來,編程將如我們的語言一樣重要。

鐵打的高考流水的娃,為什麼高考在中國如此重要

2018年的高考已經結束,再過10多天各個省份將陸續下發高考成績,可謂“決定命運”的時候到了。但小美還想最後告訴家長和考生一句,高考很重要,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古有厚積薄發,正青春年少的好年華,你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最後祝所有考生都能金榜題名,夢圓高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