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錢的水的幾十塊的水有什麼區別

以農夫山泉為例吧,中國瓶裝水市場切分做的最好的就是他家了。

第一款:基礎款 零售價2—3元(超市和街邊小賣店價格不一樣)

一塊錢的水的幾十塊的水有什麼區別

還有以下幾種規格,算起來每升價格差不太多。

一塊錢的水的幾十塊的水有什麼區別

這款水主打的是純天然弱鹼性水。天然水到處都是,天然能直接飲用的水現在不多了,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這水價格也便宜,口感和品質也因水源地自然環境和季節變化有差異。價格親民,屬於大眾消費品。

一塊錢的水的幾十塊的水有什麼區別

這是G20國宴用水的廣告片截圖

一塊錢的水的幾十塊的水有什麼區別

一塊錢的水的幾十塊的水有什麼區別

這一系列的宣傳牛逼之處在於,直接切開烹飪用水這塊細分市場。細分市場一直是農夫山泉所擅長的。

第二款:學生水 初上市時4.5元,現在價格變得很親民了

一塊錢的水的幾十塊的水有什麼區別

水源地變成長白山莫崖泉。山泉水並不意味著口感更好,只是收到中國曆代茶人文人的追捧,從而抬高了溢價。

健康賣點是低鈉,也就是低鹽度,水中溶解的無機鹽更少,水質更軟。一部分人認為這更健康,其實是沒所謂的事。

包裝的顏值,產地特點的插畫,運動瓶蓋的設計,都是提升溢價的小細節。比起上一款,這款漂亮的小產區水只貴了2.5元。作為一個對漂亮插畫毫無抵抗力的吃瓜群眾,果斷集齊4瓶。

第三款:嬰兒水 價格9—10元 , 1L裝,算下來每升價格跟學生水差不多。

一塊錢的水的幾十塊的水有什麼區別

這款水跟上面那款學生水區別不大,都是小產區水。只是在包裝設計和宣傳點上做了區隔而已,做一個細分市場。所以價格也沒提升很多。宣傳的訴求點是健康,低鈉帶來的代謝負擔更小、無菌、更嚴格的質檢標準等——瞄準了嬰兒水市場的健康訴求。

在包裝設計上,一升裝的量,矮壯的瓶身降低了重心,不容易碰倒,抓手的設計,充分考慮到有小孩的家庭的需求。而且廣告做得很雞賊,大有“愛孩子,就給他喝農夫山泉”的意思。

第四款:高端水 45元

一塊錢的水的幾十塊的水有什麼區別

一塊錢的水的幾十塊的水有什麼區別

一塊錢的水的幾十塊的水有什麼區別

顏值太高忍不住多貼幾張。一樣的小產區水,塑料瓶換成了玻璃瓶,包裝質感就甩了其他產品好幾條街。插畫也是長白山風物,又美膩又高級的質感。這都是提升溢價的基礎。

真正提升這款水溢價的,是使用場合。

一塊錢的水的幾十塊的水有什麼區別

一塊錢的水的幾十塊的水有什麼區別

一塊錢的水的幾十塊的水有什麼區別

博鰲會、G20、金磚會議,高級別的會議、國宴才是它的主要使用場合。儼然一副政商用水的樣子。

瓶裝水價格高到這個地步,賣的早已經不是水,是品味、是身份、是臉面。

進口水不太瞭解,但是有一點,考慮到中國跟歐美國家的消費差距,有些在國外相對平價的水,進口到國內就賣好幾十塊了。接觸過voss的傳播案子,在國外真的不太貴。

但是voss的營銷很有意思,大家在網上看到的畫風基本是這樣的:

瓶子的玩法:

一塊錢的水的幾十塊的水有什麼區別

明星潮人街拍:

一塊錢的水的幾十塊的水有什麼區別

夜店風:

一塊錢的水的幾十塊的水有什麼區別

voss很擅長把自己包裝成一個潮物,來吸引年輕人、顏值黨,如此,產品才有溢價空間。

一分錢一分貨,一些貨是喝到嘴裡的,一些貨是它的獨特,它帶來的愉悅、美好的心理體驗、身份標籤、以及臉面,每一樣都標在價格裡。

瓶裝水口感與價格沒有直接關係!

瓶裝水口感與價格沒有直接關係!

瓶裝水口感與價格沒有直接關係!

瓶裝水本身差別並不大,無非是H2O溶解不同種類和劑量的無機鹽,溶解物的微妙差別帶來口感和味道的千差萬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水的味道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此之蜜糖,彼之砒霜,所以以口味來定價本身不具有可操作性。

所以關鍵看什麼人喝,在什麼場合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