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承提振民族精神,科技創新開創人類新的文明

6月9日是中國文化遺產日,這是回望悠久的燦爛文明、保護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紀念日,自創立以來,一直受到中國文化界、考古界、文物界以及廣大知識階層的高度重視。在2005年12月22日,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如今時間已過去12年。

文化傳承提振民族精神,科技創新開創人類新的文明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燦爛的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是聞名遐邇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歷史沒割斷過的國家。在五千的歷史長河中,勤勞、勇敢的炎黃子孫創造了浩如煙海的文明成果,鑄就了汗牛充棟的文化瑰寶,成為了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巨大財富。但令人遺憾的是,歲月的風霜和時光的變遷,一些古老的文明和文化遺存正在離我們遠去,一些久遠的文化、風俗已漸漸消失掉。中國文化遺產日的創立,為我們設立了一個追憶歷史、增強民族自信心,以及開創新的歷史文明的文化座標,也提醒人們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將民族文化瑰寶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文化傳承提振民族精神,科技創新開創人類新的文明

豐厚的歷史文化沉澱極大增強了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極大的提振了民族精神,正是這樣的精神動力,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創新不竭,不斷開創出新的文明。在歷史的長河中,每一個時間軸,中國人都為世界和人類的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發明"曾對世界發展進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而如今中國人憑藉智慧又產生新的"四大發明"—— 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這中間折射出中國人具備無比強大的聰明智慧,也昭示出中國人對全人類文明進步和發展的美好期盼和雄心壯志。

文化傳承提振民族精神,科技創新開創人類新的文明

在人類發展中,科技一直是推動社會進步和人類發展的強大力量,科技創新不僅改變了歷史發展的軌跡,也為人類帶來了更多的福祉。如今,生命科技作為朝陽產業正散發出耀眼的活力,各國在此領域的追逐也異常激烈,我國更將生命科技列進"國家戰略"。在生命科技領域,幹細胞技術位列21世紀十大創新技術榜首,可以這樣說,誰佔據幹細胞技術的領先地位,誰就可以在生命科技領域傲視天下。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多潛能細胞,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和人體的潛在功能,醫學界稱為"萬用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根據幹細胞所處的發育階段分為胚胎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根據幹細胞的發育潛能分為三類:全能幹細胞、多能幹細胞和單能幹細胞。

文化傳承提振民族精神,科技創新開創人類新的文明

中國文化的魅力就在於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中國人用勤勞和智慧不斷開創人類發展新的里程,推進人類不斷奔向新的目標,如今,科技創新已在中國大地上深耕開花,碩果不斷,未來的中國必將在科技創新方面有更大的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