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肆分封藩王,朱元璋分出來了百萬皇室宗親,吃窮大明朝

大家看過上一篇文章的就會發現,朱元璋為了自己的明朝能一直延續下去可謂是嘔心瀝血了,分封藩王但是為了避免“玄武門”慘案的發生更是死後不準各位藩王回京弔唁,可是,可是朱元璋卻沒想到,明朝滅亡正是有自己這一制度的原因,要是朱元璋泉下有知肯定不會再有大肆分封藩王這一想法了,可是具體是怎麼回事哪?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整個明朝衰敗的原因之一,大肆分封藩王這一制度的壞處。

大肆分封藩王,朱元璋分出來了百萬皇室宗親,吃窮大明朝

先來看一組數據,據史書記載,不完全統計,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經達到一百萬人了,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哪?古代人丁稀少,一個普通的城池大概也就十萬左右的常住人口,而,唐朝長安人口才五十萬左右了, 想想朱元璋這麼多子孫能住兩個繁華的長安城,或者住滿十座城池,這個數據可謂是觸目驚心了,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哪?

大肆分封藩王,朱元璋分出來了百萬皇室宗親,吃窮大明朝

可是大家知道為什麼會發生朱元璋的子孫“人滿為患”這種情況哪?先來說一下明朝之前各國的處理藩王的情況便是什麼樣的,就拿漢朝做對比,漢朝便是採用推恩令和削藩,劉姓的王爺職位和權利越來越小,到了最後許多劉姓的直系血統都無法拿到國家的俸祿了,像劉備這種漢室宗親也只能“自己創業”了,只能織蓆販履,成為了一介平民了,同樣,朱元璋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同樣為了不讓子孫後代不安分,便給每位子孫發了一個“鐵飯碗”,子子孫孫都能分封爵位,並且,朱元璋出身寒苦,為了避免自己的子孫也像漢室宗親一樣自己“創業”特地的頒發了一則規則,便是:“惟列爵而不臨民,分藩而不賜土”說白了便是,你們好歹是我朱元璋的龍子龍孫,你們可以有錢花,但是卻不能有地方的管轄權。

大肆分封藩王,朱元璋分出來了百萬皇室宗親,吃窮大明朝

正是這種所謂了“國家包養”這種制度的強制執行,讓朱元璋的“龍子龍孫”,沒有了後顧之憂,正是這種制度讓朱元璋的後代知道了一點“多生就能多拿錢”,這錢不但是國家出,更是有分封的土地,更是規定“宗室年生十歲,即受封支祿”正是這種規定的執行,到了明朝中期,各地的官員驚慌的發現,每年的稅收居然還不能供養當地的皇族消費,就如同一個地方一年稅收大概在152萬石,而當地的皇族消費便達到了312萬石,是稅收的兩倍多,多出的一百多萬自然是從國庫裡拿出來,這還僅僅是一個地方的數據,正是這種制度的執行造成了“舉國之力也無法養活一家一姓這一荒唐場景”

大肆分封藩王,朱元璋分出來了百萬皇室宗親,吃窮大明朝

正是朱元璋的每個子孫都要封地,拿國家的俸祿,導致了一個城池的一半土地都歸到了王府所有,而這群王爺在李自成,張獻忠帶兵打過來的時候要麼等死,要麼投降等死,反正可以說一點用處都沒有,而最後為明朝盡忠的同樣不是朱元璋分封的王爺們,而是一個土匪李定國,而那些明朝的王爺早已不知道去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