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近,那麼遠,七個維度認清銀行和銀行股!

截止2017年,全國商業銀行營業網點已經超過12萬6千家,遍及城鄉街道,可謂近在眼前,然而關於商業銀行的結構和運作卻是鮮為大眾知,不得不謂遠在天邊。銀行是金融的基石,銀行股更是大盤行情不佳時的支撐股,因此能否看懂銀行股尤為重要。

一、 知己知彼且看銀行業務構成

銀行的業務構成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資產業務,負債業務,中間業務。

這麼近,那麼遠,七個維度認清銀行和銀行股!

1.1 資產業務

資產業務是指商業銀行運用資金獲取收益的業務,同樣由三部分構成,貸款業務,債券投資業務,同業資產及同業投資。

貸款業務廣為人知,也是銀行最主要的資產業務,即通過發放貸款取得利息收入。由於放款實際上已經脫離銀行的管轄,所以貸款質量直接影響銀行能否收回放款取得收益。從放款對象劃分,貸款可以分為公司貸款和個人貸款。

債券投資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在滿足日常經營流動性的基礎上,進行債券組合投資以此獲得收益。債券投資主要包括利率債投資,信用債投資,同業存單投資。利率債業務主要投資於國債、地方政府債券、政策性金融債和央行票據,由於政府背書承諾,風險性較低。信用債主要投資於公司債和企業債,當前市場的信用違約主要指的就是這一部分。公司債和企業債的最主要區別在於發債主體不同,企業債的發行主體為國企或國有控股公司,公司債的發行主體是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

同業業務是指以金融同業客戶為服務與合作對象,以同業資金融通為核心的各項務,主要包括同業存款,同業借款和同業投資等。同業投資主要形式是信託,資管計劃,同業理財,公募基金等,而這塊業務也是受資管新規影響較大的業務。

1.2 負債業務

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主要包括兩大部分被動負債和主動負債。

被動負債主要構成是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也就是大眾日常中的儲蓄業務。之所以稱為被動負債在於銀行不具備自主權,這部分吸收的存款數量多少,時間長短取決於存款客戶。

主動負債從時間期限上可以分為短期負債和長期負債,二者的區分以一年作為分界線。短期負債更多的是資金形式,而長期負債更多表現為債券形式。當然在資產和負債端都存在同業業務,主要區別在於資金主體。如果是資金盈餘而主動拆出,或者存放同業的屬於資產,而資金緊張而從同業借入的屬於負債。

1.3 中間業務

中間業務是商業銀行為客戶辦理支付和其他委託事項而收取手續費的業務的總稱,簡單說就是銀行僅是充當中介人,並不涉及自身資金的使用。近年來,中間業務在商業銀行收入中的佔比不斷提高。

中間業務包括銀行卡業務,融資顧問業務,投資銀行業務,理財業務,結算與清算業務等,其中銀行卡業務,代銷業務以及理財業務三者的比重佔據前列。

二、盈利詳拆,把握關鍵指標

投資股票本質投資的是預期收益。一家企業能否帶來相匹配的預期收益對股價的變動至關重要,而從基本的經營角度來說其實就是盈利能力的優劣。

這麼近,那麼遠,七個維度認清銀行和銀行股!

商業銀行的淨利潤=營業收入-撥備-營業費用-所得稅

從營業收入來看主要包括利息淨收入和非利息淨收入。從目前商業銀行的財務數據來看,利息淨收入仍然超過半壁江山,而利息淨收入主要取決於利息收入與利息支出的差值。能夠帶來利息收入的資產主要包括了貸款,證券投資,央行存款,同業資產等,其中貸款資產的規模超過50%,因此需在基準利率的水平上審慎調整利率,以保證利息收入,同時保持與同業的競爭力。在利息支出中,最重要的構成是存款,也是各大商業銀行基層網點的核心任務。由於普遍存在貸款難存款易的情形,商業存款的主動性在客戶手中,因此制定合理的利率水平對於吸儲攬儲相當重要。營業收入的另一部分收入是非利息淨收入,這塊收入取決於中間業務,其中銀行卡,代銷和理財三者的貢獻巨大,在各大銀行中,招商銀行在非利息淨收入的發展最為突出。

如果淨利潤是一個蓄水池,營業收入就是入水口,那麼也同時存在出水口。出水口主要包括了撥備,營業費用和所得稅。營業費用和所得稅比較容易理解,大部分企業都存在相同的財務結構。這裡主要理解的主要是撥備。撥備指的是銀行貸款損失準備和銀行資產損失準備,也就是對風險的計提準備金。如果撥備不足應對壞賬的能力將下降,但撥備也不宜過高,否則會導致利潤虛減。而撥備主要受政策和貸款質量影響,政策有人民銀行指定,商業銀行無法改變,而貸款質量是實實在在可以由銀行控制的,因此一家商業銀行的信貸審查能力對盈利能力的影響相當重要,而反應到指標上主要在於壞賬率。就壞賬率來說,國有行中,中行的壞賬率相對較低,股份行中,光大銀行和興業銀行表現較好。

三,基本面指標——規模擴張

資產規模的擴展是企業發展狀態的重要指標,對於商業銀行同樣適用。但是不能盲目關注資產規模擴張,謹記資產規模擴張是把雙刃劍。

這麼近,那麼遠,七個維度認清銀行和銀行股!

受益於經濟大環境的持續增長,2004年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資產保持高速增長。規模擴張有利於銀行擴大市場覆蓋面,分散經營風險,也利於銀行形成規模經濟效應,增強盈利能力。但是在強監管和GDP增速趨緩的趨勢下,未來資產規模增速將穩中有降,低於15%是常態。

這麼近,那麼遠,七個維度認清銀行和銀行股!

但在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商業銀行的資金存在短借長用、期限錯配嚴重的情形,導致槓桿效應持續放大,潛藏著巨大的流動性風險。一旦貨幣政策收緊,“去槓桿化”進程被迫加速,銀行不得不大量收縮同業業務和票據融資,此時市場的清償能力和流動性問題將面臨嚴峻考驗。因此,銀行必須迴歸穩健經營本源,發展規模增長與存量優化並重的模式。國有銀行在這方面表現相對穩健,而股份行中,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的表現較為突出。

四,基本面指標——淨息差

淨息差是指利息淨收入與生息資產規模的比值,公式表現為淨息差=(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生息資產規模。利息收入的核心是貸款,利息支出的主要成分是存款利息支出,因此存貸息差是淨息差的核心。

從大週期上看,加息週期,息差走寬,降息週期,息差縮窄,從具體個股上看,各行基於存貸款期限,客戶結構以及風險偏好而在基準利率上的調整影響頗大。

這麼近,那麼遠,七個維度認清銀行和銀行股!

通常在資產端收益率較高而在負債端成本較低的銀行能夠擁有較高的淨息差,從2017年各大銀行的淨息差來看,五大行表現穩中向上,股份行中招商,平安表現搶眼。

五,基本面指標——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借款人因各種原因未能及時、足額償還銀行貸款而違約的可能性,發生違約時,銀行必將因為未能得到預期的收益而承擔財務上的損失。

信用風險主要考慮兩個維度:1,宏觀經濟形勢。經濟擴張時期,市場經濟上行,企業的盈利能力加強,違約率下降,信用風險相對較低;經濟緊縮時期,企業經營惡化,不能按時足額還款的可能性上升,信用風險增大。當然不同的行業存在不一致的行情,因此行業經濟景氣度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指標。2,企業微觀面,當市場出現突發事件兒對企業經營產生重大影響時往往導致信用風險增大,此外企業的策略失當,經營不善也會使得信用風險提高。

這麼近,那麼遠,七個維度認清銀行和銀行股!

信用風險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最直接反應到不良率上。長期來看,商業銀行的不良率有明顯的改善,近期來說,五大行不良率持續下降,其中農業銀行實現不良總額和不良率的雙降,股份行中,多數銀行不良率有所改善,但是浦發銀行不良率控制有待改善,撥備計提存在壓力。

六,基本面指標——非息收入與成本控制

這麼近,那麼遠,七個維度認清銀行和銀行股!

在取得利息收入的同時也應注意成本的控制,可以通過成本收入比觀測。2017年成本收入比較高的是農業銀行和交通銀行,約34%,工商銀行和浦發銀行則處於相對低位,對比發達國家50%-60%的成本收入比,國內上市銀行競爭力相對突出。

這麼近,那麼遠,七個維度認清銀行和銀行股!

七、估值與盈利對比

對上市銀行估值方法,儘管國際投行常用PE估值,但國內PB估值更常用。PB估值,以及通過財務模型前瞻性的分析未來1-2年的勱態PB估值,可以提供較好的估值參考。當前銀行股平均估值僅0.92倍PB,估值處於歷史低位,而板塊平均ROE高達14%,盈利能力在A股各板塊中和全球銀行同業中均處於較高水平。

這麼近,那麼遠,七個維度認清銀行和銀行股!

近期來看,貿易摩擦長期化難以避免引發對經濟的悲觀預期,此外理財新規落地在即,存量老產品股票委外規模面臨下降,或產生交易摩擦,資管新規下,股票質押融資趨緊,結構化配資面臨規範,或對大盤產生影響。但當前,A股銀行板塊性價比極高,6月額外信貸發放,貨幣政策雖未轉向但已微調,短期回調後或迎一波行情。

長遠看,資管新規要求銀行理財打破剛性兌付,理財細則有望放開理財交易所開戶資質,未來銀行理財股票投資規模有望大幅增長,外資A股持股比例仍不足3%,參考臺灣、韓國等區域股市外資持股比例可達30%,隨著互聯互通機制完善,仍有較大上升空間。銀行理財及外資投資風格長期有望深刻影響A股市場風格,支撐銀行股估值修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