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5和米格31有什麼區別?

哼哈321

說實話,這兩款戰鬥機誕生的原因都和美國人有關。

當時美國人擁有世界上最快的載人飛行器,sR71黑鳥偵察機,這個東西飛行起來,他的速度達到三倍音速,即便是前蘇聯一些防空導彈都追不上他,但是前蘇聯怎麼說也是世界兩個超級大國,其中一個面對美國人如此高科技的挑戰,前蘇聯表示我們應戰,不就是比速度嗎,我跟你比,所以製造出了米格25截擊機。

這款戰鬥機實際上就是為了攔截高速飛行的黑鳥偵察機所誕生的。

但是後來這一款戰鬥機發生了著名的別連科事件,就是前蘇聯的飛行員駕著這一款先進的戰鬥機,跑到了美國投降了。(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這款戰鬥機所有技術參數全部落在了美國人的手裡。

為了使自己不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所以前蘇聯緊急淘汰掉米格25,並且由於是軍方自己出的問題,所以說這個時候前蘇聯加緊給了米格一大堆的研究經費要求趕緊設計出來一款新的戰鬥機,讓我的國土防空任務不要那麼嚴峻。

所以米格公司針對米格25一系列問題做出了相應的改進與升級設計出了米格31。

米格31跟米格25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第一個米格25比起米格31來說要小了一圈兒,米格31推力更加強悍,它裝載了當時世界上最強悍的航空發動機,使得它的飛行載重能夠比米格25大出去一大截,這也就導致了他飛機後面的後輪,米格25是隻有一個,米格31是有兩個輪胎組成的,俗稱,雙輪。

與此同時,米格31裝載了相當功率強勁的航空雷達,由於米格31他的推力更加強大,所以裝這些東西毫無壓力,這就造成這一款戰鬥機,它能替代半個預警機的作用。

當然操控航空雷達這需要專門的人來進行操作,所以米格31比起米格25更加一個不同的點就是它是兩個人共同駕駛的,一個人負責駕駛戰鬥機操控戰鬥機上面的武器,另一個人就是操控雷達,兩個人之間是有互相通話的,比如說在雷達上面看見哪兒有敵人,我通知你,然後通過米格31這個終端,聯合其他的戰鬥機一起作戰,行動。

我們可以看到緊急替換米格25的米格31,是將米格25各項性能進行擴大,這種應急之作,實際上也是一種悲劇的前兆,最終,米格31沒有打出像米格25年的名氣,他的地位也慢慢的被蘇兩七所替代,但是不得不說,在那個打了雞血的年代,米格家族用自己膘肥體壯的身影,讓美國的高速的偷窺狂再也不敢藐視前蘇聯,從這一點上來講,米格25和米格31的出現還是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的,就如同俄羅斯人所說的那樣,我的飛機不需要他飛機百個小時,幾千個小時,我只是要求他能作戰的幾分鐘裡面能夠把對手的敵機給擊落,這一點我就已經心滿意足了,其他的我不管。


漩渦鳴人yy

一個是為攔截高空偵察機而誕生的雙3(3萬米、3倍音速)截擊機,另一個是在在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防空覆蓋的會飛的S-300導彈發射器。

米格-25與米格-31對比,上為米格-25,下為米格-31,兩者外形差異較小,米格-31主機翼更靠前,發動機尾噴管帶有擴大-縮緬裝置。

兩者在地面上就比較容易辨認,米格-31後起落架是雙輪,部分起落架艙門作為減速板來使用,照明裝置在前起落架上。而米格-25主機翼與進氣道又凸起的邊緣,起到加強作用,米格-31則沒有。

另一個區別就是,所有米格-31都是雙座型的,後座為雷達/武器操作員,為了減少阻力關係,基本上沒有向前的視野。側面看上去,他駕駛艙玻璃塊一直蔓延到進氣口後面。米格-25都是單座型號,他的雙座教練型,造型非常怪異,是延長機首,形成高低兩個駕駛艙。

米格-25,為高空高速而生的截擊機。

米格-25誕生之初是為了應對美國高空偵察機的威脅,從1956年開始,美國U-2高空偵察機,肆無忌憚的穿越蘇聯領空,進行偵察,讓蘇聯十分憤怒和難堪。蘇聯先後研製了米格-19專用高空型,後續投入蘇-9以及米格-21,都於事無補,最後立功的是薩姆-2/S-75防空導彈,這讓整個蘇聯航空界都感到十分慚愧和丟人,發誓要研究一塊高空高速截擊機,用來攔截美國的高空偵察機以及轟炸機。U-2龍夫人,高空偵察機

所以米格-25對於速度和高度的追求放在首位,在當時技術條件下,各個零部件和子系統技術含量都不怎麼樣,但最後整合在一起,卻達到其他國家難以達到的一流水準,堪稱工程學奇蹟,由此也形成了一個管理學中的“米格-25效應”:所謂最佳整體,乃是個體的最佳組合。優秀的團隊肯定是目標一致、分工明確、優勢互補,但不一定是優秀個體的組合。

3倍音速劇烈摩擦,機體過熱,鋁合金要軟化怎麼辦?用不鏽鋼!巨大熱量,即使駕駛艙做隔熱和裝空調,溫度依然超過60多度怎麼辦?弄根冷氣管接到飛行服裡面,給飛行服注冷氣。衝擊三倍音速,推力不夠,發動機過熱怎麼辦?往發動機裡面噴水和酒精混合溶液(事後發現,這種溶液大部分進了毛子地勤和飛行員的肚子裡面)。結構太重,推重比不足,機動性能下降怎麼辦?

踩油門,烏拉!~米格-25密密麻麻的框架結構,就是犧牲重量換取機身結構強度,曾在緊急情況下,做出12G的動作,依舊未出現變形。

1971年,蘇聯飛行員駕駛米格-25,使用埃及空軍的塗裝,對以色列進行偵察飛行,身經百戰的以色列防空部隊和空軍的精英飛行員們發現他們手中所有防空武器,在這個高速怪物面前,都只能變成無用的煙花。在 3 月 26 日的一次偵察飛行中,以色列地面的雷達測定米格-25R 在 1.92 萬米的高空飛到了 3.2 馬赫的高速。彪悍的以色列飛行員冒死將升限1.8萬米的F-4鬼怪戰鬥機,使用跳躍攻擊的方式躥到2.2萬米,抓住較低高度的米格-25進行攻擊,但發射的AIM-7麻雀空空導彈,居然追不上開加力絕塵而去的米格-25,最後無奈的自爆。

到現在為止,米格-25創造的6項世界紀錄還未被打破。

  1. 自海平面爬升到 25,000 米:2分34.3秒!  

  2. 自海平面爬升到 30,000 米:3分9.85秒!  

  3. 自海平面爬升到 35,000 米:4分11.7秒!  

  4. 帶 2,000 公斤有效負載飛行高度記錄:37,090米!  

  5. 帶 1,000 公斤有效負載飛行高度記錄:37,090米!  

  6. 無負載飛行高度記錄:37,650米!

米格-31,遠東地區會飛的防空導彈發射器

雖然米格-31跟米格-25外形非常相近,但是其設計本意和出發點完全不同,他是為了蘇聯遠東,西伯利亞地區情況研製的防空武器。實際上,米格-31並非米格-25的替代型號,他實際上是圖-128的替代型號,米格-25的真正替代者應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蘇-27。

圖-128,世界上最大的戰鬥機,其實際上是從圖-98轟炸機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的。

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地廣人稀,基礎設施條件不足,存在相當大的防空盲區,容易遭到美國從北冰洋方向來襲轟炸機的攻擊,所以需要一款航程大,對地面雷達設施依賴小,能夠獨立執行截擊任務的重型截擊機去彌補防空網絡的不足。而對機動性能,要求不高,畢竟對方戰鬥機穿越北冰洋來襲的可能性很少。米格-31的空戰任務很簡單,遠距離跑過來,扔下一堆重型遠程防空導彈,然後調頭就走。因而,其強大的雷達能力是關鍵,也是米格-31的重中之重。

米格-31的SBE-16屏障雷達,是最早將相控陣雷達搬到戰鬥機上的雷達,而且雷達天線直徑高達1.4米,功率驚人。最大空中探測距離200公里(升級改進後達到400公里),最大跟蹤距離是120公里,可同時對24個目標進行跟蹤,並且同時攻擊其中6個目標,在80~90年代都幾乎是無敵的存在。

米格-31的主要武器R-33(AA-9阿摩司)系列,最大射程120公里,最新的現代化改進後達到304公里。

同時蘇聯還在米格-31上安裝了數據鏈系統,實戰中可以進行4機聯網,進行拉網式搜索,掃描寬800~900公里、從貼地飛行到25000米高空的目標,後座雷達控制員還可以搖身一變成預警機的管制員,引導其他戰鬥機進行制空作戰。

米格-31組網,可以引導蘇-27等進行國土防空作戰,這個功能是蘇聯國土防空軍最看重的,米格-31也因此擊敗了與其競爭的蘇-27PU方案。

米格-31的另外一個法寶就是,二級加力模式,可以讓他以2.32馬赫速度持續飛行半小時。大部分戰鬥機的航空發動機無法持續開加力,因為巨大的油耗和發熱量,一般只能開幾分鐘。但是米格-31設計上內部載油量達到16.4噸,搭載的D30-F6發動機設計上採用二級加力模式,除了加力全開,可以達到最高2.82馬赫速度外,還允許持續開加力,進行長達半小時的2.32馬赫速度的巡航飛行。所以從這個角度講,米格-31如果想跑的話,誰都追不上,即使是可以不開加力超音速巡航的F-22也不行。D30-F6航空發動機。

正因為這兩項技能,所以米格-31是款非常特點鮮明的重型截擊機,適合俄羅斯西伯利亞特殊地理環境的截擊機,目前俄羅斯對米格-31進行全面的現代化升級,將其部署在北極地區,加強俄羅斯北極地區軍事存在,這是米格-31天然的主場。北冰洋地區不可能進來航母,美軍從加拿大和阿拉斯加飛過來的高性能戰鬥機又沒有飛越北冰洋的航程,與先進戰鬥機發生空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紅色為俄羅斯在建或在升級的軍事基地,黃色為規劃中要建設的軍事基地,北極的凍土地帶是米格-31的天然主場。

同時米格-31還是俄羅斯戰略武器之一的,匕首空射反艦彈道導彈的載體,俄羅斯希望能夠利用其大航程和高航速帶來的突防能力,作為遠程反艦導彈的載體


五嶽掩赤城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美蘇兩國冷戰正酣,美國為了能有效的躲避蘇聯佈下的密集防空系統,開始大力研發諸如XB-70轟炸機、A-12以及SR-71高空高速偵察機,但最終只有SR-71問世成行!作為對等制衡,蘇聯也開始著手研發能夠限制這些高空高速突防飛行器的機型,即米格-25截擊戰鬥機。由於米格-25在設計之初就強調"高空高速",所以它曾打破多項飛行速度與高度的世界紀錄,也是第一種最大速度超過三馬赫的戰鬥機!

米格-25服役後曾多次參加實戰,讓其聲名鵲起的恐怕要數其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的表現!在面對以色列F-4"鬼怪"戰鬥機時,米格-25稍一發力就甩開了對手,倉惶下的F-4趕緊發射AIM-9"響尾蛇"導彈企圖獵殺,但沒想到連導彈都沒追上米格-25!隨後據以色列地面指揮部數據顯示,這架米格-25的速度竟然超過了3.2馬赫(3920.26千米每小時),著實讓西方震驚。而作為米格-25的次型級,米格-31雖然保留了基礎的高速高空性能,但也做出了許多大的改進,比如:加大作戰半徑、提升航電水平、強化目標交戰和偵查能力、改進座艙系統並增加可攔截隱身超低空超聲速巡航導彈的能力等!

另外,相比米格-25,米格-31可以進行2馬赫以上的超音速巡航且保持作戰半徑在700公里,而且米格-31在亞音速巡航的狀態下作戰半徑可達到1500公里!而一味追求速度的米格-25在超音速狀態下作戰半徑只有300公里。不過,與現在常說的超音速巡航不同的是,米格-31的超音速巡航需要開加力才能實現。由於米格-25和31外形相似度極高,所以很多人將兩者傻傻分不清,今天就給大家列舉幾個從外觀上區分的辦法:

1. 輪胎

米格-25的後輪為單輪,而米格-31的為雙輪

2. 噴尾管

米格-25的噴尾管基本和垂翼持平,而米格-31的噴尾管是長於垂翼的。

3. 座艙

米格-25為單座,而米格-31為串聯雙座。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對於外觀的區別網上已經有過不少的解釋了,在這“天真”就再簡要說明一下;

米格25分為單座與雙座型(教練型),而米格31則僅有雙座型,同時米格31的前後串列座艙更加平滑,而米格25雙座的後座艙位置要高不少,所以看見單座的就肯定是米格25無疑了。


圖注:單座與雙座米格25

圖注:米格31,注意其與上圖米格25雙座的區別。

而且兩者的起落架也稍有不同,米格31的後起落架是帶液壓減震的雙輪結構,而米格25則為單輪。


圖注:米格25與米格31起落架的不同。

同時兩者的尾噴管長度也不同,米格31要延伸出垂尾之外,相對更短一些。



圖注:米格31的尾噴管相比上圖的米格25要短一些。

至於兩者空速管上的“角傳感器”(米格31沒有更平滑)、“滑行燈”的位置變化(米格25在進氣道下面,米格31在前起落架上),雷達罩的大小(米格31更粗一些),大家看看就好,跟多細節是很難記住的。

這是外觀的不同,但最大的不同還是兩者的性能,很多人都知道米格25是雙三的截擊機,所以很多人都認為作為米格25的升級型號,米格31的性能尤其是飛行性能更加優越,其實這是錯誤的。

而且,即使是米格25的“雙三”也是分開來說的;根據米格25在60-70年代曾創下的20多項世界紀錄(早期YE266原型(量產型)16項、後期YE166M(未量產型)6項來看,米格25所創下的速度與高度世界紀錄,都是分開進行的,比如YE166M所創下的6項至今未被打破的飛行高度與爬升紀錄,其實都不是在三馬赫的速度下創造的,這是因為米格25的高速飛行持續時間太短,長時間高速飛行,米格25的“R15B-300系列”就要因為“失控告訴旋轉”而報廢了。


據說70年代曾有一架米格25偵查型,在偵查以色列核設施時,被以色列F4發射的導彈追尾,然後米格25開到馬赫3.2直接逃脫,落地後發動機直接報廢(天真沒看到官方報道,也不清楚真假)。

而米格31相比米格25的飛行性能是有下降的,這是因為米格31其實是從過去米格25攔截對方偵察機、轟炸機的主要任務,變成了攔截巡航導彈這樣的低速小目標,所以米格31的速度和實用升線都相對米格25有所下降,從“雙三”降到了馬赫2.8和實用升線24000米。

在這裡,天真要著重多說一句,一直以來網絡上始終流傳著,我們需要引進米格25、米格31之類的謠言,就是很多人單純的只看飛機的“飛行性能”而不看飛機的實際(作戰效能),這是非常大的誤區。

以米格25為例,儘管它是“雙三”的截擊機,但實際上,因為速度太快,雷達又太差,它需要地面雷達網絡和自動指揮系統的引導才能截擊高速目標,僅靠自身的話作戰能力是很小的。

米格31也是如此,米格31的雷達相比米格25也僅僅是提高了功率而已,實際作戰能力是很差的。




圖注:米格31無比巨大重1.5噸的ZALSON雷達系統。

最關鍵的還是隨著航空技術的進步,空戰模式已經發生了改變,很多過去只有“截擊機”才能乾的事,現在的多用途戰鬥機乾的更好,在很多持此同樣看法的權威人士中,甚至包括俄羅斯空天軍司令“維克多.邦達列夫”。

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僅看一件武器性能就怎樣怎樣?還要看它所處的時代和使用環境的變化。

最後謝謝您的閱讀,喜歡的朋友別忘點個關注呦……


天真小科普

米格-25戰鬥機在世界航天史上的地位是獨特的,雖然其設計並不先進,但卻具備有極為強大的高空高速性能和截擊作戰能力。既然如此,作為其繼任者,米格-31戰鬥機的造型與米格-25戰鬥機十分相似也就不足為奇了。事實上,米格-31戰鬥機的基礎設計基本上沿襲了米格-25戰鬥機,但根據米格-25戰鬥機的缺陷和作戰環境的變化進行了重新改進設計,更加符合現代戰爭的需求。直到今天,經過了現代化改進的米格-31戰鬥機仍然在俄羅斯空天軍大量服役。

相比米格-25戰鬥機,米格-31戰鬥機的外形與其差別不大,最大的不同就是米格-31戰鬥機使用了雙座佈局。此外,米格-31戰鬥機換裝了新型的RP-31無緣相控陣雷達和D-30F加力渦輪風扇發動機。不過除了外形上的差別,米格-31戰鬥機的作戰形式也有了較大的改變。由於此前北約的轟炸機多為高空高速轟炸機,在高空進行超音速突防,蘇聯的截擊機也始終採取對應的設計。

但隨著巡航導彈和隱身技術的發展,轟炸機的突防模式產生了較大改變,不再進行危險的超音速突防任務,而是在防區外發射巡航導彈進行打擊。米格-31戰鬥機針對這種突防模式進行了優化設計,大大增強了低空飛行能力和對低速小型目標的探測攻擊能力,具備了攔截巡航導彈的能力。此外,由於裝備了新型的R-33遠程空空導彈,米格-31戰鬥機的高空截擊能力相比米格-25也有不小的提升。


強武堂

最直觀看座艙,25多是單座,31一水雙座(因為作戰定位很準,25當時還在摸索期),25的雙座也有但是很醜陋的蛤蟆眼類型(屬於臨時抱佛腳改裝還不如後來魔改的高速專機設計方案好看呢。當然25也有可變後掠翼超高速方案等等,圖紙而已),而31的雙座是世界流行趨勢的前後串列布局,設計當初定位就是雙人重型北極圈,阿拉斯加空中殺手!作戰模式比25也是極大改進升級保證高速優勢下,在指揮控制打擊手段上都徹底改變了,還有就是武器外掛了,25只是主翼下掛四枚空空彈或炸彈(兩伊戰爭25基本就是超高速轟炸機用途,炸油井),而31是機翼機腹都掛彈,還是所有全系列智能彈藥,甚至有射程超過400公里的空空彈,專門打美軍預警機/電子機/加油機等,甚至打軍用衛星型號都有,對地對海攻擊彈藥也是2-5倍音速甚至是20倍音速以上的智能彈,包括今天的那個大蛋蛋(地地導彈空射型)


微電腦也瘋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