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學習,拚命工作,是對年輕的致敬

專注和努力的人,一般都混得不差。歷史上如此,現在也是如此。

努力學習,拼命工作,是對年輕的致敬

歷史上,有聞雞起舞祖逖和劉琨,也有鑿壁借光匡衡的故事。

現在,有世界500強企業華為往往深夜12點還燈火通明,業內知名自媒體咪蒙打著吊針都還在寫文章的真實故事。

最近,視覺志一篇《凌晨3點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刷爆了朋友圈,更是道出了許多職場人的心酸。

對此,我也頗有感觸。自己在一年前準備轉行互聯網的時候,也是經常凌晨三點都還在學習。

但我從來不認為凌晨3點不回家是一種心酸,反而是一種對年輕的致敬。

當別人下班後在酒吧KTV盡情狂歡的時候,你在加班工作;

當別人週末到處去旅遊的時候,你在家看書學習;

當別人和喜歡的人乾柴烈火的時候,你在和小夥伴討論創業;

短期來看,你就是個傻逼,放著大好的時光不去享受,反而選擇最痛苦的生活方式。

但是,幾年過後,你會發現:努力學習,拼命工作,才是你追求詩和遠方的基礎。成長的過程,從來都不是容易的。

1

做一件事情很容易

專注做好一件事情很難

努力學習,拼命工作,是對年輕的致敬

2017年6月,我開始啟動做小強職場說,那時候的定位很單純,只是想幫助身邊的人收穫一些成長。

好在我堅持下來了,在近一年的時間裡,小強職場說都在保持更新。即使是春節期間,我也會特意抽出時間來更新內容,雖然只是周更,每篇內容我也會花上8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去打磨。

這件事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

要做一件事情很容易,但專注做好一件事情很難。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工作和創業機會都很多,我們做的事情隨時都可以更換。

但你一定會發現一點:專注於某個細分領域的人,往往發展會更好。而那些今年去做一做行政、明年去搞一搞銷售的人,往往混得很差。

剛剛進入互聯網領域的時候,我一度都很焦慮。因為自己知道很多賺錢的方法,很想每一個都嘗試一下,於是那段時間我開始不斷嘗試,一會兒去試試淘寶客,一會兒又去做一做知識付費,

結果是我一件事情都沒有做好。

於是從今年1月開始,我放棄了很多事情,選擇了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自己擅長的領域——內容。

事實證明我選對了,雖然放棄了很多機會,但我得到了更多機會。

2

競爭激烈的社會

加班亦是一種成長

努力學習,拼命工作,是對年輕的致敬

馬雲曾在一次演講中分享:“阿里其實是不鼓勵加班的,但是員工願意自己加班。沒有阿里員工加班到凌晨的努力,就不會有今天的阿里巴巴。”

一個如此成功的企業尚且如此,又何況是很多初創公司呢?現在的市場環境競爭如此激烈,很多公司業務尚處於發展期,你不努力,你的對手會比你更努力。

但凡業務良好、發展迅猛的公司,就沒有不加班、工作壓力不大的。小到創業公司,大到騰訊、阿里這樣的巨頭,都是如此。

能在商業紅海中生存下來的公司,必須很努力、很拼命。能夠在這樣的公司做事情,其實是一種幸運,也是個人成長最快的方式之一。

之前看過一個很搞笑的段子,是這樣寫的:

努力學習,拼命工作,是對年輕的致敬

其實我們停下來仔細想一想,某種程度上,這段話其實蠻有道理的。

21世紀是個很殘酷的時代,人才過剩、機會減少,在你周圍,跟你同樣學歷、同樣出身甚至比你厲害的人肯定不在少數。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他們比你還要努力。

有人可能會說:“我不加班,但是我下班後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學習、做副業都是可以的啊。”

然而現實是:人往往是低估自己的能力,卻高估了自己的毅力。

你信誓旦旦地說晚上回去要學習,但是剛到家,感覺上了一天班好累,於是安慰自己:“沒事,先休息一會兒再學習。”

等自己好不容易準備開始學習了,結果剛看了幾眼書就開始犯困...然後明天又繼續重複同樣的生活。

你有沒有想過,當你牴觸加班的時候,本質上是為了尋求安逸。而學習本身並不是一件安逸的事情,所以人在本能的驅使下,大多會選擇逃避。

再加上現在的互聯網信息簡直可以用黑洞來形容,當你一不小心點進去一個感興趣的頁面,可能裡面就有能不斷吸引你注意的內容。你明明告訴自己,下一個就關掉,結果卻能堅持看半個小時以上。

與其如此,不如對自己狠一點。很多公司現在都是允許在加班的時候學習的,如果你並不是毅力特別堅定的人,能在公司做的事情,儘量不要回家做。

3

自律才是自由的基礎

努力學習,拼命工作,是對年輕的致敬

你我都希望世界上有這樣一份工作:既不用努力加班,還能賺很多的錢。可惜的是,這樣的工作並不存在。

有人可能會說:“你看某某某,他做自由職業者,每天只工作6個小時,一年的收入都是7位數。”

那你可知道,很多做自由職業的人其實比職場更辛苦、更焦慮。在職場,你起碼可以規劃自己的升職路徑,拿著一份穩定的工資,不用擔心吃了上頓沒有下頓。

而做自由職業的人,很多人以為他們一定空閒時間非常多,收入非常高,其實不然。我的好友裡面,就有很多做自由職業者的人,其實他們比很多職場人更自律、更努力。

我認識幾位做互聯網營銷的大神,他們不僅每天都會定時發朋友圈,而且還會堅持每天在社群裡面學習和討論新的知識和套路,節假期也基本不休息,很多時候工作時間都遠遠超出了8個小時。

所以其實所謂的“自由職業”,其實也只是相對的而已。只有在自律的基礎上,才有相對的自由。

4

把事情做好還是做到極致

努力學習,拼命工作,是對年輕的致敬

我在加入互聯網公司之前,其實一直主張的都是:能夠儘早完成的工作,儘量儘早完成。學習時間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就能夠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

本來事實也確實如此,但當我開始真正走進運營崗位,才發現這些都是職場雞湯的套路。

比如我今天寫這篇文章,也許寫了8個小時,能夠做到80分;但是我還可以再花2個小時的時間修改優化,最終把它做到90分。

最終就看你是希望用80分的預期交出去,還是儘自己努力做到90分呢?

正如有一話是這樣說的:上班的8小時決定了你的現在,而下班後決定了你的未來。

你不如問問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