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晒与父亲合影 老照片满满的幸福和回忆


这张全家福照片拍摄于1987年,照片中的小女孩叫姚菁菁,当时只有2岁,父亲32岁,姚菁菁与哥哥身穿妈妈做的新衣服,是当时最流行的喇叭裤。

姚菁菁和哥哥长大后都有了自己的新家,回到延安后在奶奶的院子里,再一次与爸爸妈妈合影。

左图是姚菁菁10岁时与爸爸的合影,身后窑洞是在延安奶奶家的院子里。爸爸穿的呢子大衣至今还保留着,去年还拿出来穿在了身上,据爸爸回忆,当时一个月工资只有24元,一件大衣需要100多元。右图是已经当了妈妈的姚菁菁,抱着儿子与63岁的父亲的合影。

照片上的小男孩当时只有4岁,脚上缠着纱布,1990年与爸爸合影前的一个深夜,父亲骑车带着他回家,淘气的他不小心把脚丫子夹在了车后轮里,据他回忆,当时哭得跟狗一样,到了省医院还问医生自己会不会死掉。

照片上的小男孩长大后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大学毕业后,又在一家科研院所工作,成为爸爸的骄傲。为报答父亲,31岁的小男孩开始带着父亲到世界各地旅行,目前已经去了15个国家。长大的小男孩说:他十分感激父亲,尤其让他难忘的是父亲为了哄自己入睡,经常自己编故事,而且还逼着他也编故事讲给父亲听,正是这种训练,培养了他叙述和构思的能力。


可可与父亲的合影拍摄于2010年的冬季,这个时候的可可已经32岁,据回忆,当时姐姐带着女儿冒着大雪来看61岁的父亲和59岁的母亲,一家人在满天大雪的铜川拍摄了这张全家福。

可可的父母特别喜欢做手工,母亲每天坚持做鞋垫,父亲每天做绣球,母亲做的鞋垫大多都送了街坊邻居,父亲经常带着自己做的手串和绣球到集市上销售。

由于父亲的有胃病,父亲每次出去销售时,母亲都提前把饭菜、水和水果准备好。

父亲带着自己做的绣球背着干粮,徒步走10多里地去销售。据可可回忆,她7岁时才和母亲来到铜川,居住在崔家沟煤矿附近,一家人的生活费全靠父亲,由于父亲常年下井工作和倒班,老人的胃一直都不好,从记事开始可可就看着父亲吃胃药,让她最难忘的是家中床下铺放满了三九胃泰那种包装袋。

父亲带着自己做的绣球背着干粮,徒步走10多里地去销售。据可可回忆,她7岁时才和母亲来到铜川,居住在崔家沟煤矿附近,一家人的生活费全靠父亲,由于父亲常年下井工作和倒班,老人的胃一直都不好,从记事开始可可就看着父亲吃胃药,让她最难忘的是家中床下铺放满了三九胃泰那种包装袋。


可可写道:我知道父亲爱我,胜过世上任何一个男人。他的爱是无私的,无所求的。我真的很爱他们!就象我很不善表达自己的歉意一样,我很少在他们面前表现我的爱。可是我爱他们!我的生命始终是为他们而活着的,我甚至不知道失去他们我还有什么?从现在开始我要让他们知道我的爱,努力做的不让他们担心,好好的和他们一起生活,永远永远…….

魏丽红,小名娟子,17岁就离开父母到新疆当的兵,让她最难忘的是发生在当兵期间的一段往事,当时正直春寒陡峭,父亲在水渠对面干农活,邮递员看到坝渠父亲后就高喊:“有你女儿的信。”父亲听到后卷起裤腿就过了河,拿了信,又从对面折返回来,一上渠坝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信,坐在自家的地头,他愣是没看到信里写了些什么,因为撕开信的一刹,父亲眼里的泪水就模糊了双眼。

娟子当兵回来很多年后,妈妈告诉她当时发生的事,妈妈说,在坝的五米不到的地方就是桥,过桥拿信比过河拿信甚至要快,可是,爸爸只看到了信,没看到河,也没看到桥。图片是娟子父亲当时所在的河道,几经变迁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模样,每当回到家乡路过这条河,娟子都会热泪盈眶,想起父亲接到信时的情景。


娟子和弟弟渐渐大了,姐弟俩先后当兵离开了家乡,娟子退伍后,在西安落了户,弟弟至今还在兰州部队工作,娟子和弟弟深知父母的不易,只要有时间回到家中,都会细心地照顾父母。

为了让父亲有事干,娟子和弟弟商量在老家给父亲开了一家小商店还给父亲买了一辆新车,父亲专门经营各种包包,父亲十分喜欢做销售,天天守在店里忙碌,周围的邻居看到后,都说娟子的父亲像个退休的老干部。

如今父亲已经63岁,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娟子深有感触地说:父爱如山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她要在父亲有生之年,和弟弟一起好好照顾好年迈的老人,让他和妈妈晚年幸福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