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九大鎮國寶物之一,牧羊人發現後傳承千年,因超載沒去台灣

泱泱中華五千年。留下了許多傳國之寶,但是由於天災人禍,它們大多都遺失,這其中以傳國玉璽,秦始皇十二銅人為代表。不過,有一件國寶,自發現以後,被歷朝歷代所尊奉,歷經苦難後,倖存了下來,康有為更是將它稱為“中華第一寶物”,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遺產。

它是九大鎮國寶物之一,牧羊人發現後傳承千年,因超載沒去臺灣

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元年,在鳳翔(今寶雞市)石鼓山,一位牧羊老人在山裡無意中發現了十面怪異的花崗岩,它不僅形狀奇特,上面還有著許多神秘的文字,一看就不是尋常之物,因貌似大鼓,被人們稱為“石鼓”。至此之後。百姓將這些東西視為神物,焚香跪拜,四方聞訊而來觀賞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在山中又待了一百年後,恰逢“安史之亂”爆發,唐肅宗李亨到鳳翔躲避戰亂,聽說了石鼓,命人將它們運到寺廟中,與一起避禍的文武百官賞玩。不料戰亂很快波及鳳翔,唐肅宗落荒而逃,石鼓被運到荒野之中掩埋了起來,對外則是宣稱遺失。

它是九大鎮國寶物之一,牧羊人發現後傳承千年,因超載沒去臺灣

到了戰亂平定後,時任鳳翔父母官的鄭餘慶牽掛石鼓下落,命人多方搜尋,找到了石鼓,把它們放在了當地孔廟中。遺憾的是,這一次只發現了九面石鼓,由於長期放於荒野,一面石鼓遺失。唐末戰亂,石鼓又遭浩劫,被人盜走不知所蹤。

時間來到宋朝仁宗時期,石鼓才重見天日。宋仁宗許以高官厚祿,鳳翔知府司馬池,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司馬光的老爹苦心尋訪,找到了石鼓。那面丟失的石鼓在此時也出現了,原來它被不知其為何物的百姓拿回家中,削掉上部,把中間掏空,做成了搗米的缸子,上面的文字也大多消失,非常的可惜。

北宋亡國之君宋徽宗充滿了奇思妙想,他命人把石鼓上凹陷的文字槽縫用黃金填注。結果再次讓石鼓遭遇災難。“靖康之難”後,金國人見石鼓上面有很多黃金,將石鼓運往燕京,並摳掉了上面的黃金,石鼓則是遺棄在了荒野,命運多舛的石鼓第三次遺失。

南宋與蒙古聯手攻滅金國後。一位叫做王橶的御史大夫發現了被像廢品一樣遺棄的石鼓,他正好是鳳翔人,知道石鼓的來歷,於是將石鼓保存在了孔廟中。這一次,石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挪地方,平靜度過了元明清三代六百多年時間。

它是九大鎮國寶物之一,牧羊人發現後傳承千年,因超載沒去臺灣

抗戰爆發後,石鼓從北平運到了陪都重慶。日本投降後,石鼓到了南京。1949年,解放戰爭勝利前夕,大量珍寶被運往臺灣,令人慶幸的是,每隻重達一噸的石鼓因超載留了下來,存放在了故宮博物院。它記載了秦始皇之前不為人知的歷史,又刻有最早的石刻詩文,價值連城,被譽為九大鎮國之寶之一,經歷如此曲折能保存下來,堪稱神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